高技术建筑
2009-1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周铁军,王雪松 著
164
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经济的腾飞、技术的发展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为高技术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带有高技术色彩的建筑实践也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不断涌现。近年来,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国际性活动的展开,高技术建筑在全国已呈全面铺开的态势。 高技术建筑在我国近20年的发展中。其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还有诸多不足之处。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高技术建筑的概念模糊不清,理论体系的建构存在争议与混乱: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看,将体现高科技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作为装饰,对高技术建筑风格化片面理解的建筑作品仍然不少。 高技术建筑的概念引入国内肇始于对阿基格拉姆(Archigram)学派的介绍,以及诺曼-福斯特(NormanFoster)、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Rogers)、伦佐‘皮亚诺(RerlZOPiarlo)等人的设计实践,最初以“高技派”的提法引入国内。随着研究的铺开和实践的开展,对高技术建筑的概念产生了不同的界定,对“高技派”风格化的理解提出了批评。又随着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高技术建筑的目标定位发生了变化。在近20年的实践中,我国带有高技术色彩的建筑实践十分活跃,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研究的现象。 自1995年以来,作者便开始了对高技术建筑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脉络和内容逐渐清晰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技术建筑的概念辨析、高技术建筑的技术解析、高技术建筑的生态解析,以及我国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这几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概念的界定是研究的基础,技术的解析是高技术建筑的重要基石,对其进行生态解析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对我国高技术建筑发展考察所引发的思考对创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在研究中首先是通过历史的梳理,在社会、技术和艺术的整体维度下,考察高技术建筑的发展,并提出了高技术建筑的初步概念,即“利用当时条件下的先进技术,实现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新技术的集成,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环境质量。并在创作中极力表达和探索各种新美学思潮的建筑类型”。此部分形成了本书的第一篇。 作者通过对高技术建筑历史的梳理发现:高技术建筑的发展是以空间为主导的,因而在第二篇中以空间为主导分析技术对空间、结构、表皮和设备的全面影响。自20世纪末以来,高技术建筑出现了智能化、地域化、生态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但从“可持续发展”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走向来看,生态化是基础性的目标诉求,所以第三篇论述以生态化为基本趋势统领其他趋势的发展。最后,在第四篇中对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高技术建筑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划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析三个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初步建议。 有关高技术建筑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历程,本书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力求建立有关高技术建筑概念的初步认识,以及研究高技术建筑的理论框架和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使相关研究在深度上进阶。 本课题现在的研究成果是在周铁军、戴代新20世纪末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课题组的研究分工如下:第一篇王雪松、程岗:第二篇王雪松、安晓晓;第三篇周铁军、陈威成:第四篇周铁军、冯旭。在研究过程中,借鉴了很多前辈和同行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以真诚的感谢。 鉴于水平有限,书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请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本书从对高技术建筑的定义、高技术建筑的产生、高技术建筑的技术思想、高技术建筑的蜕变、现代高技术建筑、我国发展高技术建筑道路等方面全面对高技术建筑进行了论述。全书采用理论论述与工程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让读者不仅仅掌握高技术建筑的理论,而且能够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高技术建筑的技术构思,掌握高技术建筑的设计方法并指导工程实践。 建筑学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人员,建筑管理与施工人员。
第一篇 高技术建筑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章 高技术建筑的起源 第一节 建筑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二节 建筑技术的发展轨迹 第三节 高技术建筑的概念 第二章 高技术建筑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高技术建筑 第二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高技术建筑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末的高技术建筑 第四节 21世纪至今的高技术建筑 小节 第二篇 高技术建筑的技术解析 第一章 技术对高技术建筑的全面影响 第二章 高技术建筑空间的技术体现 第一节 高技术建筑空间与技术的关系 第二节 高技术建筑的空间目标 第三节 空间模式的时代更迭 第四节 空间体验的多样化 第三章 高技术建筑结构的技术体现 第一节 高技术建筑与结构 第二节 高技术建筑结构体系探索 第四章 高技术建筑表皮的技术体现 第一节 高技术建筑表皮的形态表征 第二节 高技术建筑表皮的技术运用 第三节 高技术建筑表皮的发展倾向 第五章 高技术建筑中的设备发展 第一节 建筑设备的发展倾向 第二节 高技术建筑与设备的一体化 小节 第三篇 高技术建筑生态解析 第一章 高技术建筑生态化的节 能体现 第一节 高技术建筑的生态节 能 第二节 高技术建筑中的生态节 能措施 第二章 高技术建筑生态化的智能体现 第一节 高技术建筑的生态智能 第二节 高技术建筑生态智能技术 第三章 高技术建筑生态化的生态仿生应用 第一节 建筑仿生化的发展和解析 第二节 高技术建筑生态仿生化的策略 第四章 高技术建筑生态化的地域表现 第一节 高技术建筑生态地域化 第二节 高技术建筑生态地域化的模式 小节 第四篇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高技术建筑的发展 第一章 结构开路我国高技术建筑的开端(1949~1978年) 第一节 社会及建筑界背景 第二节 阶段发展剖析 第二章 材料、技术进步我国高技术建筑全面发展(1979-1998年) 第一节 社会及建筑界背景 第二节 阶段发展剖析 第三章 实验期 我国高技术建筑引领潮流(1999年至今) 第一节 社会及建筑界背景 第二节 阶段剖析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高技术建筑的发展总结参考文献
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认为建筑主要就是一种营造艺术,他常言:“建筑开始于两块砖被仔细地放在一起的那一刻”。物质世界不存在有形态而没有结构的现象,也不存在有结构而无形态的现象,建筑必须具备形象,因而也就离不开结构。建筑的结构包括两个层次:具象的结构细部,如构件形式、节点构造等:抽象的构成关系,也就是实体之间的关系。对于结构来说,其所构成的空间正是表达结构中各实体间关系的一种形式,即用于确定各实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这个层面讲,结构是根据一定的秩序原则来构筑具有一定空间关系的实体体系。所以,建筑作为一个空间受力的实体,结构因素不可忽视,结构的表现力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是建筑语言的重要语汇。传统建筑的焦点集中在比例协调和古典韵律,而现在已经演变为对结构、材料和功能的本质表现。第一节 高技术建筑与结构 一、高技术建筑与结构的辩证关系 工业文明不发达的时期,人们通过经验总结结构体系。此时的建筑由结构体系产生之初的“结构作为建筑”演化为“经过装饰的结构”。这种装饰与结构的异化导致了结构内容与美学内容的分离,深刻影响了建筑师与工程师之间关系的形成。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随着力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结构形式,以钢和玻璃为代表的新型材料取代了木材和石料在建筑中的地位。
质量不错 值得购买 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