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药药理学专论

沈映君 编 人民卫生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人民卫生  

作者:

沈映君 编  

页数:

288  

内容概要

本教材是首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是由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委员会、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和研究院所研究生教育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组成编写委员会,根据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应具备的学科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编写而成。本教材编写内容紧扣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既保持了中医特色又突出本专业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体现了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在内容编排上,不追求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全面性,重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共分十六章,围绕中药药理学科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等设置专论。每章一个专论,各章节既有一定关联性,又有相对独立性。第一章至第六章分别介绍了导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及复方配伍研究、中药毒理学研究、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等内容。第七至十六章以临床中药学分类,介绍各类代表药和代表方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同时介绍该类别方药研究思路和常用研究方法,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书后附有现代技术方法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中药药理研究常用统计方法使用注意事项、方药名索引,便于读者学习与参考使用。 本教材面向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及综合性大学中药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及相应的中医药工作者,是中药药理学教学、生产、管理和科研的最新、最高层次的参考书。同时也可供国外中医药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任务 一、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第二节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一、中药作用的多效性 二、某些中药作用呈现一定的双向性 三、某些中药量效关系的不稳定性 第三节 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选题和建立工作假说 二、文献查阅 三、科研设计和预试实验 四、实验研究 五、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 六、论文撰写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药的药性理论及其现代研究 一、中药的四气 二、中药的五味 三、中药的升降浮沉 四、中药的归经 第二节 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中药四气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中药五味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中药升降浮沉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中药归经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三节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展望 一、四气的理论研究  二、五味的理论研究 三、升降浮沉的理论研究 四、归经的理论研究第三章 中药及复方配伍研究 第一节 中药及复方配伍理论和现代研究 一、中药及复方配伍原则 二、中药及复方配伍方法 三、中药及复方配伍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二节 中药及复方配伍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中药及复方配伍化学研究方法 二、中药及复方配伍药理研究方法 三、中药组分配伍研究方法学 第三节 中药配伍研究与临床用药 一、中药传统理论与临床用药 二、结合西医学研究进展与中药药理研究成果指导临床用药 三、有效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 第四节 中药配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一、理论指导 二、实验研究 三、临床研究 四、数据挖掘 五、展望第四章 中药毒理学研究 第一节 中药毒性的中医认识和现代研究 一、中药毒性的中医认识 二、中药毒性的现代研究 第二节 中药毒理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GLP规范下的中药毒理学研究 二、中药中毒机制研究 三、中药毒代动力学研究 四、芯片技术在中药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五、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毒理学中的应用 六、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节 中药毒理学研究与临床合理用药 一、常见的中药临床各系统毒性反应 二、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 三、毒性中药的合理应用 第四节 中药毒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一、中药毒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二、中药毒理学研究的展望  ……第五章 中药药学动学研究第六章 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第七章 解表方药第八章 清热方药第九章 泻下方药第十章 祛风湿方药第十一章 利水渗湿方药第十二章 温里方药第十三章 活血化瘀方药第十四章 平肝息风方药研究第十五章 开窍方药研究第十六章 补虚方药附录一 现代技术方法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附录二 中药药理研究常用统计方法使用注意事项附录三 方药名索引

章节摘录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任务一、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TCM)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中药药效学和中药药动学。中药药效学是研究中药对机体(人体、动物体和病原体)的作用、作用机制以及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中药药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理学的分支学科,更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因此学习中药药理学必须具有中医学、中药学、西医基础和临床学科的基本知识,才能在学习中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二、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一)用现代科学术语阐释中医药理论中医药理论是几千年来古代医家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通过中药药理的研究,有利于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如麻黄有发汗、平喘、利水之功效,研究发现其发汗功效与兴奋汗腺、解热、抗病毒、抗菌有关;平喘功效与其能解除平滑肌痉挛、抗炎等有关;利水功效与其能扩张肾血管、增加肾小球滤过率等有关,其活性物质主要是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等。又如方剂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主治亡阳证。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明显的强心、抗休克、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这一结果反过来证明了回阳救逆和亡阳证的现代科学实质,说明了亡阳证与休克、心力衰竭和微循环障碍等有关,说明中药药理的研究成果有利于阐明中药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以及“证”的现代科学实质,从而使传统的中医药学能用现代科学术语阐释中药防治疾病的道理。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才能逐渐揭示中医药理论现代科学内涵,为世人所接受、享用。


编辑推荐

《中药药理学专论》为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药药理学专论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很不错,值得在校的中药学研究生读一读


中医专业的,对药理的基础巩固很有帮助。


内容很好,希望再版时内容更加丰富


极好的一本书,涵盖了所有基本知识,及该领域新知识,个人认为是该专业人手必备的一本书。


内容挺好的,薄了点


這本書很實用,可以更加地瞭解中藥方面的應用。


真的很好!!
好看!!


中药药理,难得的研究


印刷好,质量很好


比起本科生那本强,还可以


封皮撕裂大约5厘米,纸张有磨损的痕迹,还被水泡过一部分


买回来还没看,还行吧


书的印刷排版还好,具体不太了解,待以后深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