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内经临床医学

王庆其 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王庆其 编  

页数:

644  

内容概要

  《内经临床医学(精装)》忠于原著,理解经旨原意,演绎挖掘新义,对中医院校师生和临床医生进一步理解《内经》精髓,并指导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作为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课外读物,也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参阅。《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不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同时又是一部治病的法书。《内经》所阐述的中医学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圭臬。主编王庆其教授长期从事《内经》教学和临床工作,且全体编者均承担上海市重点学科科研课题“内经临床医学研究”,科研与临床积累甚多。《内经临床医学(精装)》就是在此课题的基础上,结合主编与编者多年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经验,对《内经》中有关临床医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综合后世医家的临床发挥,探讨其在现代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并作适当的阐发而成,旨在为全面学习继承经典,发展临床医学提供宝贵的借鉴。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概述《内经》的基本情况、《内经》临床医学原理以及近年《内经》临床研究概述;各论按古代病名类分述,涉及风病类、热病类、疟病类等42类共224个病症,每一类病均从《内经》原文、提要钩玄、各家发挥、临床应用(含古今医案)四方面阐述。“经典需要临床,临床需要经典”,这是学习、研究、实践经典的经验之谈。

书籍目录

总论一、概述(一)《内经》病证名称辨析(二)《内经》病证分类情况(三)《内经》临床医学的学术特点二、《内经》临床医学原理(一)《内经》临床医学的指导思想(二)《内经》病因病机理论(三)《内经》诊法理论(四)《内经》辨证方法(五)《内经》治则治法(六)《内经》治未病理论三、近年《内经》临床研究概述(一)关于病因的研究(二)关于病机的研究(三)关于辨证的研究(四)关于诊法的研究(五)关于治疗的研究(六)关于预防与养生的研究(七)展望各论一、风病类疠风五脏风脑风肠风劳风内风二、热病类春温普温伏普秋燥疫病霍乱三、疟病类寒疟温疟瘴疟四、咳嗽类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胃咳胆咳大肠咳小肠咳膀胱咳三焦咳五、喘病类六、呕吐哕类太阴呕吐少阴呕吐厥阴呕吐阳明呕吐少阳呕吐寒哕热哕噫七、泄泻与便闭类濡泄飧泄溏泄洞泄便闭八、肠澼类肠澼下脓血肠湃下白沫九、虚弱类气虚血虚心虚肺虚脾虚肝虚肾虚解亦亸十、汗病类炅汗漏泄魄汗灌汗寝汗绝汗五脏病汗十一、血病类衄血唾血溲血呕血便血十二、睡寐病类十三、眩晕类十四、偏枯类风(喑)痱口喁(口僻)十五、厥病类(附脱病类)厥逆寒厥薄厥尸厥四厥骭厥沉厥、躁厥痿厥、痹厥太阳厥阳明厥少阳厥太阴厥少阴厥厥阴厥附:脱病类十六、痉病类风痉柔痉反戾大偻太阴痉踱跛十七、痿病类痿躄痿痹痿厥十八、痹病类行痹痛痹著痹热痹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肺痹心痹肝痹脾痹肾痹……

章节摘录

  (2)结合病因辨脏腑病位:不同病因,侵袭人体有各自相异的途径,即各种病因对内脏的损伤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掌握致病之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辨别疾病在何脏何腑。例如: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有:“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人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素问·生气通天论》日:“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素问·脉解》日:“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  《素问·痹论》日:“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从以上所举内容加以归纳,初步可以看出病因与脏腑辨证的特殊联系:外感寒邪,首先考虑病在肺。因天气通于肺,喉主天气,肺主鼻,外合皮毛,故一切外感之邪,包括寒邪在内,一旦入侵人体,必先犯肺。精神情志过度导致疾病,首先考虑心。因心藏神,一切愁忧恐怒等无不伤及心神。但五脏也都与神有关,不同的情志变动对五脏又各有选择性的作用。如大怒伤肝,暴喜伤心,悲忧伤肺,思虑伤脾,恐惧伤肾。年老体衰,房室过度,举负过重,强用其力等首先考虑肾气衰,肾受损。这是因为肾藏精,主骨生髓。肾之精气为生殖生育和一身生命之本。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精气渐衰,人也进入年老力衰的阶段。因此,凡老年性疾病必须较多考虑肾的问题。由于跌堕、大怒而致血滞血瘀、气逆气郁,病多在肝。因肝藏血,主疏泄,疏泄不及则郁滞,疏泄太过则逆乱,应从肝论治。由于饮食失宜、酗酒无度所致疾病,主要损伤脾脏及肠胃。  (3)抓住主证辨脏腑病位:对同一类病证可以根据主症不同来分辨。如同为瘅热病证出现口苦的或口干的就属两种不同的疾病,可以相互鉴别。口苦者为胆瘅,因“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逆而口为之苦”(《素问·奇病论》)。口甘者是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素问·奇病论》)  然每一脏腑病证虽各有其特殊症状表现,但其中亦有相同者。要在主症相同的情况下,详细辨兼症,此亦属于脏腑辨证的范围。  如咳证,《素问·咳论》就提出“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不仅有五脏咳,亦有六腑咳,鉴别五脏咳与六腑咳的根本区别在于兼见的症状不同。五脏咳均是咳久而伴有疼痛症状,如“心咳之状,咳则心痛”,“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而六腑咳为咳久而伴有气泄的表现,胃咳、胆咳均见咳而呕吐或吐胆汁,此气之上泄也。小肠咳见咳而矢气,大肠咳为咳则遗矢,膀胱咳有咳则遗溺,均是气之下泄。所以《素问·咳论》提出,“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说明咳嗽初起病情尚不复杂,至其为泄为痛时,必须根据各自特征,辨清五脏与六腑的病位,使治疗有的放矢。《内经》以藏象学说为基础,结合病因的性质及致病的特点,对咳嗽、热病、痹证、风证、痿证、消渴、疟证、胀证等的证候辨别,都采用脏腑了辨证的方法。


编辑推荐

  《内经临床医学(精装)》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不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同时又是一部治病的法书。《内经》所阐述的中医学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知道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圭臬。主编王庆其教授长期从事《内经》教学和临床工作,且全体编者均承担上海市重点学科科研课题“内经临床医学研究”,科研与临床积累甚多。《内经临床医学(精装)》就是在此课题的基础上,结合主编与编者多年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经验,对《内经》中有关临床医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综合后世医家的临床发挥,探讨其在现代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并作适当的阐发而成,旨在为全面学习继承经典,发展临床医学提供宝贵的借鉴。  [经典需要临床,临床需要经典],这是学习、研究、实践经典的经验之谈。《内经临床医学(精装)》忠于原著,理解经旨原意,演绎挖掘新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内经临床医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