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图表解
2011-11
陈家旭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1出版)
陈家旭
322
无
《中医诊断学图表解(第2版)》共有200余幅图、100余个表,注重以。图”示例中医诊断的原理。明晰症状、证候的来龙去脉:突出知识点相互联系的內容,力争使零碎的内容系统化:用“表。将內容相关、形式类似的部分,用简明的语言表现出来,使之一目了然,以帮助读者理解和记忆。 《中医诊断学图表解(第2版)》图表绘制简洁、合理,既系统又直现地将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展示出来,可谓是教师和学生学习中医谚断学难得的一本参考书,也可供中医临床医生和自学中医者参考。
陈家旭,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211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陈教授一直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他主讲的中医诊断学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承担了五年制、七年制中医诊断学教学任务,完成了多项重大教学改革课题,主持国家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中医临床四诊技能教学培训中心”建设,主持并完成国家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中医诊断学网络课件制作,通过教育部验收并被评为“优秀”。陈教授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曾获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称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收录论文8篇、EI收录2篇、ISTP收录2篇;出版学术专著和中医诊断学教材、教参共1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培养研究生50余名。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五、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上篇诊法 第一章望诊 第一节全身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体 四、望姿态 第二节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二、望五官 三、望躯体 四、望四肢 五、望二阴 六、望皮肤 第三节望排出冁 一、望痰、涎、涕、唾 二、望呕吐物 三、望大便 四、望小便 第四节望小儿指纹 一、望指纹的方法 二、望指纹的临床意义 第二章舌诊 第一节舌诊概说 一、舌诊原理 二、舌诊方法 三、舌诊注意事项 第二节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差异 一、正常舌象 二、舌象的生理差异 第三节舌诊内容 一、望舌质 二、望舌苔 第四节舌象分析要点 一、察舌的神气和胃气 二、舌体与舌苔的综合分析 三、舌象的动态变化 第五节舌诊的临床意义 …… 第三章闻诊 第四章问诊 第五章脉诊 第六章按诊 中篇辨证 第七章八纲辨证 第八章病因辨证 第九章气血津液辨证 第十章脏腑辨证 第十一章其他辨证方法简介 下篇综合运用 第十二章四诊与辨证、辨病的综合运用 第十三章病案书写 第十四章中医诊法训练与病例分析
版权页: 插图: 声重:语声重浊称声重,多为外感风寒或痰湿阻滞,以致肺气失宣,鼻窍不通所致。 音哑和失音:发声嘶哑者,称为音哑;语而无声者,称为失音,古称“喑”。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但有轻重之别,失音为音哑之甚。新病音哑或失音,属实证,多是外感风寒或风热,或痰浊壅滞,以致邪闭清窍,肺气不宣,清肃失职,即所谓“金实不鸣”。久病音哑或失音,属虚证,常是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金,以致津枯肺损,声音难出,即所谓“金破不鸣”。暴怒叫喊或持续高声喧讲,耗伤气阴,喉咙失润,也可导致音哑或失音。妊娠后期出现音哑或失音者,称为“子喑”,多为胞胎阻碍经脉,肾精不能上荣所致,一般分娩后即愈。 鼻鼾:指熟睡或昏迷时喉鼻发出的声响,多是气道不利。熟睡时的鼾声多因慢性鼻病、或睡姿不当所致,然并非全是病态,体胖、年老之人较常见。昏睡不醒,鼾声不绝者,多因神志昏迷,气冲息道所致,常见于热人心包,或中风入脏之危候。 呻吟:指病痛难忍所发出的哼哼声,多为身有痛楚或胀满所致。声高有力者为实证,声低无力者为虚证。临床常结合姿态变化,判断病痛部位。患者攒眉呻吟,必苦头痛;扪齿而吟多是齿痛;呻吟而扪心或护腹,多是胸脘或腹痛;呻吟不能行走,抚摸腰腿者,多为腰腿痛。 惊呼:指患者突然发出的惊叫声,其声尖锐,表情惊恐,多为剧痛或惊恐所致。阵发惊呼,多属惊风;夜啼惊呼,多因过食生冷,脾寒腹痛,或心脾有热,或食积、虫积、惊恐所致。成人惊呼属剧痛,多病在骨节、脏腑,气机闭阻。痫病发作时,口中发出如猪羊惊叫声,则为肝风夹痰上逆所致。 (二)语言 语言主要是分析病人语言表达与应答能力有无异常、吐字是否清晰流利等。言为心声,语言是神明活动的表现之一,心病则语言错乱。因此,语言的异常主要是心神的病变。 一般规律:沉默寡言,低弱断续,多属虚证、寒证;烦躁多言,高亢有力,多属实证、热证。 常见的语言异常有:(表3—2) 谵语、郑声两证,皆属于神志昏乱的失神危候,临症当明辨虚实。谵语多在急性热病的极期出现,常见于热人心包、痰热扰心、热结阳明、热人血室以及痈疽毒邪内陷沂毒走黄等证,多为热邪已极,热扰神明所致。郑声多在久病正虚的后期出现,或见于亡阴、或见于亡阳证,多为心神散乱,正气大虚所致。
《中医诊断学图表解(第2版)》图表绘制简洁、合理,既系统又直观地将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展示出来。可谓是教师和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难得的一本参考书,也可供中医临床医生和自学中医者参考。
无
通俗易懂,入门首选。
感觉东西还是比较多,图文并茂,还不错,关键还得自己看,自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