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话说李渔

沈新林 著 无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无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沈新林 著  

页数:

14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李渔的祖先在如皋行商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几代人之前,当初创业的艰辛历程,隐约可见。《敦睦堂龙门李氏宗谱》记载,如皋“有祖茔在焉”,就记录了先辈辛酸的创业史。客死他乡,交通困难,不能归葬原籍,因艰于生计,只能草草埋葬,荒冢一堆,枯草昏鸦,凄凉无比。当然李氏先人,老于如皋,葬于如皋的不止一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李如椿、李如松兄弟,情况有了改观,李家凭自己的诚信和本领,医药生意越做越大,盖起了高楼大厦。人称“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黄鹤山农《玉搔头序》)。李渔呱呱坠地,就过上了称心的好日子。李渔从小是在中药房里长大的,在幼小的心灵里,甘草、大黄、陈皮、白术等中药名称,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在后来的文学创作和理论著述中,经常出现中药名称,这竟然成为鉴别李渔作品的试金石之一。李渔聪敏好学,智慧超群,记性特别好。

书籍目录

一、认识李渔
二、李渔的生平
三、李渔的思想
 (一)启蒙思想
 (二)人文精神
四、李渔的文化成就
 (一)文学创作
 (二)理论研究
 (三)戏曲活动
 (四)编辑出版
 (五)同林居室
 (六)养生休闲
 (七)烹调美食
 (八)文化产业
五、李渔精神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李渔寓居金陵的十六七年间,由于家庭生齿日繁,为生计所迫,他大部分时间在游荡江湖,以文会友,以艺会友;而带领家班在全国范围内巡回演戏,则是以戏会友。一个文学艺术家不仅要读万卷书,而且要行万里路。李渔每到一地,总要游览当地的山水名胜,观赏风光。既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又能捕捉灵感,丰富创作题材。旅游观光也是李渔这一时期文化事迹的重要部分。扬州的度西湖、平山堂、二十四桥,北京的都门春色,西岳华山的莲花、玉女峰,以华山、黄河为表里、形势险要的潼关,激流险滩的十八滩和四大王庙,大庾岭,桂林山水,钱塘大潮,金华仙霞岭,五显岭庙,金陵的燕子矶、观音阁、关帝庙,苏州拙政园、虎丘的剑池、千人石、吴王墓、寒山寺,九江庐山、陶白二公祠,武昌黄鹤楼、晴川阁,汉阳的吴王庙,长江中的大、小孤山,高邮的露筋祠,绍兴大禹陵、越望亭,富春江上的严陵钓台,等等。李渔饱览胜迹,浮想联翩,豪情陡增,文思泉涌,诗兴大发。或赋诗,或撰联,或填词,或为文,为山水增辉,为名胜生色。 李渔寓居金陵期间,是他著述的黄金时代,文艺创作和理论著述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创作的诗、词、文、联数量甚多。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旅游文学类,他先后出游过扬州、苏州、镇江、徐州,北京、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安徽等省市,所到之处,游山玩水。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李渔操觚染翰,欣然命笔,挥毫泼墨,或诗、或词、或联、或文,无不随物赋形,匠心独造,构成独具风格的李渔山水旅游文学作品。二是交朋结友类,李渔交游颇广,朋友甚多,大多能诗善文,因此,朋友之间的唱和文字,书信往来,十分繁多。祝颂、贺喜、问候的各类作品,诗、词、书札、对联,等等,其思想内容不一定值得称道,但艺术上时有可观。三是以悼念乔、王二姬为主的感伤文字,乔、王二姬由秦晋民间贫女,被李渔精心培养成卓越的昆曲艺术家,二人俱十九岁而天亡,李渔伤心欲绝,作诗词文五十余篇。此外,他完成了《十种曲》的后四种:《比目鱼》、《凰求凤》、《慎鸾交》、《巧团圆》。还编纂有《资治新书》一集、二集,著有《笠翁论古》,尤其是完成了生活艺术大全《闲情偶寄》;编辑有《李笠翁一家言初集》,其《二集》的编辑在李渔晚年,两集合并则在李渔身后。


编辑推荐

《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丛•文学江苏读本:话说李渔》是关于介绍其生平事迹的专著。《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丛•文学江苏读本:话说李渔》由沈新林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话说李渔 PDF格式下载



李渔是独一无二的李渔


篇幅不大,但对于我这样的仅仅是想了解李渔的基本生平、思想和著述的人来说,内容够用了。


不管别人怎样评论,李渔的才华和生活态度我很喜欢,这本书简单扼要的让你了解谁是李渔。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