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成药临床对证选用速查

徐世军 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徐世军 编  

页数:

723  

字数:

61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成药临床对证选用速查》以临床常见病症为经,以中成药合理使用为纬,按照疾病分科、分系统共列9章,前6章为内科常见病症,第7章至第9章分别为妇科、儿科和五官科常见病症。每个病症分别按照简介和证型展开,每个证型下列常见对证中成药,每个中成药独立成知识单元,下设(组分)(功效主治)(药理作用)(现代应用)(个性特征)(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7个知识模块,尤其是在(个性特征)中突出该中成药与同类中成药相比较的特色和优势,并明确其临床选用的主症,方便掌握和使用;每个章节后同类中成药列表综合比较,突出不同中成药之间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便于掌握不同中成药之间的异同。此外,书后附录有中医病名索引、西医病名索引和方名索引,方便临床快速查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肺系病症
第二章 脾胃系病症
第三章 心脑系病症
第四章 肝胆病症
第五章 肾系病症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症
第七章 妇科病症
第八章 儿科病症
第九章 五官病症
方名索引
病症名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药理作用)具有抗消化性溃疡、调整肾上腺皮质功能、抗感染、镇痛等作用。 (现代应用)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肠炎。 (个性特征)本成药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附子理中丸加减。与同类产品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相较,本成药温阳补肾之功明显增强,实为脾肾双补之重剂。临床适宜脾胃虚寒较重或脾肾阳虚较甚者。一般以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细脉为使用指征。本成药温补之力相对来说较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更强,但也更偏于温燥,易伤阴血,故对于阴血亏虚者慎用。但本成药对于阳虚失血证尤其是重证患者疗效较好,其原因在于不仅温补之力更强以治其本,还在于炮姜兼有止血之效故可治其标,因此为标本兼治之剂,但仍以治本为主。 (用法用量)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肝胃郁热所致胃脘痛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肾病、咳喘、浮肿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胃疡灵颗粒 (组 分)黄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 (功效主治)温中益气,缓急止痛。主治脾胃虚寒、中气不足证,症见脘腹胀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遇冷后发作或痛甚,食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淡脉弱或沉细。 (药理作用)具有抗溃疡、镇痛、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现代应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 (个性特征)本成药源自《金匮要略》的黄芪建中汤加减。其功效特点与小建中汤相似。二者相较,本成药益气之功明显增强,但滋阴养血之力却稍逊。临床主治脾胃虚寒证,以气虚为主,寒象不重者。一般以脘腹隐痛、喜温喜按、劳则痛甚、乏力、舌淡为使用指征。此外,本成药还可用以治疗中医“血痹”证。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20g,一日3次。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胃痛者慎用。 小建中合剂(胶囊、颗粒) (组 分)饴糖、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主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疼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遇冷后发作或痛甚,嘈杂吞酸,泛吐清水,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药理作用)具有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调节肠运动、镇痛和抗感染等作用。 (现代应用)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个性特征)本成药源自《伤寒论》的小建中汤。临床常用以治疗中焦虚寒、肝脾不和之证,一般以脘腹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为使用指征。与同类产品理中丸相较,其温阳益气之力有所不及,但本成药重在缓急止痛,调和阴阳。理中丸纯用温补之药,主要针对脾胃虚寒,而本成药气血兼顾,肝脾同调。因此,本成药主要针对虚寒轻证,侧重于肝脾不和者。此外,本成药对于阳虚发热也可使用。 (用法用量)合剂:口服。一次20~3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胶囊剂:口服。一次2~3粒,一日3次。颗粒剂:口服。一次15g,一日3次。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胃痛者慎用。


编辑推荐

《中成药临床对证选用速查》是面向临床、立足临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实用性、普及性著作,旨在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地应用中成药,高临床疗效。《中成药临床对证选用速查》具有科学性:中成药来源可靠;实用性:应用最广,疗效确切;通俗性:语言通俗,易懂易用;速查性:从病查方,从方查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成药临床对证选用速查 PDF格式下载



分类详细,能够对不懂中医的人,正确选用中成药。


从中医角度论述,这点可以,但病种太少了,又沒有论述中成药之间如何配伍运用,只能算合格。


页面质量不错,本书中成药收集全面,价格实惠,还有同类中成药的药效对比,不错


有配方的 解说,又有比较,很好


内容详细,条理清晰容易掌握。是医学、医药、医务工作者的好伙伴。


老师主编,必须好,书超实用,很好


家中的医方秘笈,只要你略懂就可以查找运用,自己伤风感冒如果不懂的话,去一次医院就要你百几十的,这个价钱你只要用一两次就赚回来。推荐购买。


可以作为案头查询之用


书中内详细,用西医的症状选择中成药。


刚买到,大致翻看了一下,总体不错,比较全面,字号和纸张还可以。问一下:为什么没有“牛黄解毒丸”这个中成药呢?


一般般吧,不是药店都有卖的中成药。


对于没有中医学习经历的人用很好。


这这本书一般,内容不咋地


很好,有用,赞一个。


好书,可惜收入药物太少,连102种基本药物,只收了61种。而且只有内服药,没有注射用中成药!


日常所见中成药五花八门,同类的药理作用又相似,日常生活中如何精准选用有效中成药呢?推荐一本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科普书供参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