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董廷瑶儿科医案精选

董幼祺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董幼祺 等主编  

页数:

370  

字数:

301000  

内容概要

  董廷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儿科专家,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从医八十载,专擅幼科,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推理论病”、“推理论治”上,并在此思想指导下制订出“临证九要”——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配伍、适量、知变。此“九要”实为有机之整体,环环相扣,既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又反映出其为医之道之精髓所在。并以此为基,在中医儿科临床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创立了诸多治疗原则。《董廷瑶儿科医案精选》收集了董廷瑶先生擅治病种71种,医案
316个,剖幽析微,确能引发热点、启迪新说、传承经验、提供效简便廉之法,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用于中医儿科学医教研,确能示人以渔。
《董廷瑶儿科医案精选》由董幼祺编著。

作者简介

董幼祺,男,1953年出生,浙江宁波人,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为名闻全国的董氏儿科第六代传人,现任宁波市中医院副院长,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宁波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董氏儿科”传承人,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市名中医诊疗所特聘专家,宁波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宁波市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宁波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董氏儿科诊疗研究所主任,浙江省及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第四届中国医师奖,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宁波市有突出贡献奖专家、宁波市第二届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浙江省宁波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书籍目录

常见病
一、发热
二、低热
三、呕吐
四、腹痛
五、疳证
六、泄泻
七、便秘
八、夜啼
九、汗证
十、夏季热
十一、发热惊厥
新生儿疾病
胎黄
传染病
一、麻疹
二、水痘
三、流行性腮腺炎
四、流行性乙型脑炎
五、猩红热
六、百日咳
七、细菌性痢疾
八、肝炎
九、伤寒
虫证
一、蛔虫
二、蛲虫
消化系统疾病
一、厌食
二、胃炎
三、肠梗阻
四、巨结肠
五、肠套叠
呼吸系统疾病
一、咳嗽
二、肺炎喘嗽
三、迁延性肺炎
四、病毒性肺炎
五、哮喘
循环及血液系统疾病
一、病毒性心肌炎
二、贫血
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泌尿系统疾病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三、肾病综合征
四、肾结石
五、血尿
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
一、癫痫
二、夜惊
三、遗尿
四、多动症
五、抽动秽语综合征
六、性早熟
七、病毒性脑炎
八、智力低下(五迟五软)
结缔组织病
一、过敏性紫癜
二、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皮肤疾病
一、脓疱疮
二、荨麻疹
三、湿疹
五官科疾病
一、鼻炎
二、鼻衄
三、扁桃体炎
四、口疮
五、鹅口疮
六、中耳炎
其他病症
一、痿证
二、疝气
三、鞘膜积液
四、失眠
五、髋关节滑膜炎
六、胸闷综合征
七、头痛
八、血友病
九、咽喉麻痹
十、眼球震颤
十一、下肢抽搐
十二、舞蹈病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处方:茵陈12克,苡仁12克,干姜2克,青皮5克,陈皮3克,赤小豆10克,焦白术10克,炒山楂10克,川楝子9克,清甘草3克,木香3克。5剂。 三诊:肤色如常,目黄亦退,便黄而调,小溲清长,腹软稍满,舌苔薄润。续以健脾温运。 处方:茵陈12克,干姜2克,青皮5克,陈皮3克,赤小豆15克,焦白术10克,炒山楂10克,川楝子9克,清甘草3克,木香3克,党参6克,炒麦芽9克。5剂。 药后患儿脾胃得温,腹不胀满,便黄成形,再以理中加茵陈为主连服一月,至12月20日复检,各项化验均已正常,唯肝脾尚大(肝肋下2cm,脾肋下1.5cm,质均软);以后随访其病已愈。 按:本例初诊见黄疸、腹满胀气等,且病已迁延2个月,为中焦气机结滞,故治宜疏利气机为先。方中以枳壳、青陈皮、木香、大腹皮、川楝子等理气开结;茵陈利湿退黄;并佐当归、赤芍和血。药后黄疸渐退,腹满亦瘥,但舌淡苔腻、小溲清长,此为中焦脾土虚象渐露,运化无权而生内湿,故改予温脾健运以化其湿。方中干姜温中;焦白术、山楂健脾;茵陈、苡仁、赤小豆利湿;佐以川楝子、青皮、木香等理气之品。药后黄疸退净,便调溲长,腹部转软,此脾运渐复,气机通畅也。故再以理中加茵陈为主健脾温运,调治而愈。此法随症而转,层层递进,则其效显矣。 【例三】阴寒湿滞 陆某,男,2个月 1974年3月5日初诊:胎黄,目黄肤黄,其色不泽,肝脾肿大,腹满吐乳,舌淡苔润,两脉濡弱,小溲深黄,粪如陶土,西医诊断为阻塞性黄疸。证属寒湿久滞,病势非轻,治拟温通化湿。 处方:茵陈9克,当归3克,赤芍3克,淡干姜1.5克,姜半夏6克,赤苓9克,青皮3克,广木香1.8克,生甘草1.8克。3剂。 二诊:药后肤目黄减,能食不吐,腹部胀满,小溲仍黄,便泄色淡。阴寒湿滞于中,再以上法加减。 处方:陈皮3克,焦白术6克,茯苓6克,清甘草3克,淡干姜1.5克,煨木香1.8克,茵陈6克,淡附片1.5克,青皮3克,川楝子6克。3剂。 三诊:寒得温而散,湿得温而化,故黄疸渐淡,胃和能食,粪色转黄,但泄不化,腹满而软,尿赤而长,舌质淡白,仍属脾运不健,温阳和中主之。 处方:陈皮3克,焦白术6克,茯苓6克,生甘草1克,炮姜1.5克,煨木香1.8克,茵陈9克,炒苡仁9克,淡附片1.5克。4剂。


编辑推荐

《董廷瑶儿科医案精选》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董廷瑶儿科医案精选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