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医学综合考点精析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全国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组 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4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全国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组 编  

内容概要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点精析: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2013精编版)》依据最新考试大纲和《大纲细则》进行编写,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诊断学基础、药理学、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共14门学科。每一学科按单元、细目、要点的层次予以阐述,并对考生必须注意的复习重点和考点予以明确提示,有的学科适当增加了有助于相应知识点理解的阐述,有的学科则将大纲及《大纲细则》的相关要点精简至一个表格中,使知识点既不遗漏也更加明晰易记,以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

书籍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 第六单元五脏 第七单元六腑 第八单元奇恒之腑 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 第十单元经络 第十一单元体质 第十二单元病因 第十三单元发病 第十四单元病机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 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 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绪论 第二单元望诊 第三单元望舌 第四单元闻诊 第五单元问诊 第六单元脉诊 第七单元按诊 第八单元八纲辨证 第九单元病因辨证 第十单元气血津液辨证 第十一单元脏腑辨证 第十二单元六经辨证 第十三单元卫气营血辨证 第十四单元三焦辨证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 第二单元中药的作用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 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五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六单元解表药 第七单元清热药 第八单元泻下药 第九单元祛风湿药 第十单元化湿药 第十一单元利水渗湿药 第十二单元温里药 第十三单元理气药 第十四单元消食药 第十五单元驱虫药 第十六单元止血药 第十七单元活血化瘀药 第十八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九单元安神药 第二十单元平肝息风药 第二十一单元开窍药 第二十二单元补虚药 第二十三单元收涩药 第二十四单元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五单元拔毒化腐生肌药 方剂学 第一单元总论 第二单元解表剂 第三单元泻下剂 第四单元和解剂 第五单元清热剂 第六单元祛暑剂 第七单元温里剂 第八单元表里双解剂 第九单元补益剂 第十单元固涩剂 第十一单元安神剂 第十二单元开窍剂 第十三单元理气剂 第十四单元理血剂 第十五单元治风剂 第十六单元治燥剂 第十七单元祛湿剂 第十八单元祛痰剂 第十九单元消食剂 第二十单元驱虫剂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 第五单元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第七单元风湿性疾病 第八单元神经系统疾病 第九单元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第十单元内科常见危重症 第十一单元肺系病证 第十二单元心系病证 第十三单元脾系病证 第十四单元肝系病证 第十五单元肾系病证 第十六单元气血津液病证 第十七单元肢体经络病证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要 第二单元无菌术 第三单元麻醉 第四单元体液与营养代谢 第五单元输血 第六单元围手术期处理 第七单元疼痛与治疗 第八单元内镜与腔镜外科技术 第九单元外科感染 第十单元损伤 第十一单元肿瘤 第十二单元急腹症 第十三单元甲状腺疾病 第十四单元乳腺疾病 第十五单元 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及其外科治疗 第十六单元门静脉高压症 第十七单元腹外疝 第十八单元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十九单元肛门直肠疾病 第二十单元周围血管疾病 第二十一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第一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第三单元妊娠生理 第四单元产前保健 第五单元正常分娩 第六单元正常产褥 第七单元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八单元妇产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辨证要点 第九单元治法概要 第十单元妊娠病 第十一单元妊娠合并疾病 第十二单元异常分娩 第十三单元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 第十四单元分娩期并发症 第十五单元产后病 第十六单元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第十七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第十八单元月经病 第十九单元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第二十单元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第二十一单元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 第二十二单元子宫脱垂 第二十三单元不孕症 第二十四单元计划生育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 第二单元新生儿疾病 第三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第四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第六单元泌尿系统疾病 第七单元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第八单元小儿常见心理障碍 第九单元造血系统疾病 第十单元内分泌疾病 第十一单元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 第十二单元营养性疾病 第十三单元感染性疾病 …… 针灸学 诊断学基础 药理学 传染病学 医学伦理学 卫生法规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 人体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联系成为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五脏的生理、病理状态可反映于五体、五华、五官九窍、五志、五液等,并与自然界相通应。 要点一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五体,指脉、筋、肉、皮、骨五种形体组织。 1.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 2.肺在体合皮肺与皮毛相合,是指肺与皮毛相互为用的关系。 肺对皮毛的作用,主要有二:①肺气宣发,宣散卫气于皮毛,发挥卫气的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及防御外邪侵袭的作用;②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即将津液和部分水谷之精向上向外布散于全身皮毛肌腠,发挥濡润、滋养的作用。 皮毛对肺的作用,也主要有二:①皮毛能宣散肺气,以调节呼吸。《内经》把汗孔称作“玄府”,又叫“气门”,是说汗孔不仅是排泄汗液之门户,而且也是随着肺的宣发和肃降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部位。②皮毛受邪,可内合于肺。 3.脾在体合肉是指脾气的运化功能与肌肉的壮实及其功能发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全身的肌肉,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及津液的营养滋润,才能壮实丰满,并发挥其收缩运动的功能。四肢与躯干相对而言,是人体之末,故又称“四末”。人体的四肢,同样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及津液的营养和滋润,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故称“脾主四肢”。 4.肝在体合筋筋,即筋膜,包括肌腱和韧带,是连接关节、肌肉,主司关节运动的组织,依赖肝血的濡养。肝血充足,筋得其养,才能运动灵活而有力,并能较快地解除疲劳,故称肝为“罢极之本”。 5.肾在体合骨,生髓髓分骨髓、脊髓和脑髓,皆由肾精化生。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称骨髓,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脊髓上通于脑,脑由髓聚而成,故称“脑为髓之海”。—肾精的盛衰,既影响骨骼的发育,也影响脊髓和脑髓的充盈。齿与骨同出一源,亦由肾精充养,故称“齿为骨之余”。 要点二五脏的外华 华,是光彩之义。内在脏腑的精气盛衰和功能的强弱,可在相应的体表组织器官表现出来。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 1.心其华在面是指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从面部的色泽表现出来。由于头面部的血脉极其丰富,全身血气皆上注于面,故心的精气盛衰及其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显露于面部。 2.肺其华在毛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表。它们依赖于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具有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调节体温和辅助呼吸的作用,所以肺的华彩表现在皮毛。


编辑推荐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点精析: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2013精编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医学综合考点精析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PDF格式下载



内容很详细,知识点突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