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

高连奎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高连奎  

页数:

270  

字数:

29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经济一直增长很快吗?  很多人都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错!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快,快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加速度”,我国经济高速增长30多年,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即使与亚洲四小龙比起来也有非常大的差距。  考量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高还是低,一定要选好参照国,我们不能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也不能与那些政治混乱、不注重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比。其实,只要将我国的经济增长情况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的同期情况进行一些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实际情况与想象的不太一样。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7%,但是由于当时农业占比较大,如果单算工业经济增长率,应该在年均10%以上;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到2008金融危机前,年均增长率为9.8%,这是以人民币计算的结果,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大幅贬值,如果采用美元计算,那么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比这一数据要低得多。  日本的高增长时期是从1955年开始的,日本从1955年到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0.1%,而“神武景气”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2%以上,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1961年至1970年,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为11.6%,可见日本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  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时的经济增长率在也10%以上,且年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的年份非常多。比如台湾在1964年到1987年的23年高速经济增长期中,有12年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其中有8年在11%以上。而我国经济增长率超过10%的年份非常少,即使超过10%,也只是刚刚超过,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并不高。  中国货币购买力一直是负增长  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说,他们并不关心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多少,也不关心汇率是多少,他们关心的是自己拥有的货币或存款的购买力。如果价格涨幅超过了工资涨幅,那明显意味着货币购买力变小。如果我要买房子,那货币的购买力显然也要被房地产价格衡量。  在经济统计中,货币购买力的升降,对内以通货膨胀率来衡量,对外则用汇率来衡量,然而这两项数据与普通百姓的感受相差太大。  货币贬值陷阱  由于货币购买力下降得非常快,中国的有钱人非常注重货币的保值,而银行存款利率又非常低,显然不能达到保值的功能,因此中国有钱人都将自己的钱用于购买房地产,因为从中国发展的大趋势来看,房地产的保值功能是最好的。因此,货币购买力的下降也是中国炒房现象严重的重要推手,而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又直接或间接推动了通货膨胀。因此,中国面临着“货币购买力下降—买房保值——房地产价格飙升—货币购买力再次下降”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  人民币总体贬值厉害:在货币的对外购买力方面,虽然近年我国的货币有所升值,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总体状况来看,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六、七倍,也就是中国货币的对外购买力下降了六、七倍,而美元自身也处在不断贬值的状态,如果将美元自身的贬值计算在内,那么中国的货币贬值得更加厉害。  日本、德国及亚洲四小龙都经历过货币升值,而货币升值则意味着货币的对外购买力增加。以日本为例,日本的货币则一直处于升值状态,战后日元实行固定汇率时期的定价为360:1,而现在日元对美元汇率则在80:1左右,因此日元已经累计升值4倍。其他国家如德国、亚洲四小龙都存在货币升值现象。如果将人民币与日元进行比较,那么人民币在改革开放后已经贬值了几十倍,这一点与民众的直观感受也是一致的。  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缓慢是导致货币贬值的根本因素  抛开人为对汇率的干预,货币的升值实际是本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表现,在排除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货币的币值只与这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情况有关。人民币不能与世界主要货币保持同步升值是因为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落后于国际主要货币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其次,我国在2005年以前实行的是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这种战略不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而在国际上,由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进入发展高潮,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高速发展及大规模应用,因此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上升得非常快。以美国为例,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崩溃,这一方面是由于日本及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的崛起导致贸易平衡转变。但从另一方面即背后深层次原因来看,实际上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大幅下滑,直接导致了美元与黄金双挂钩体系本身缺陷的爆发,并进而引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同理,美元在1995年至2002年出现强势,而这一时期的美元强势无论是利差还是贸易赤字均无法解释,从根本上看,这段时间的美元强势是由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所致,因为美国1995年至2000年的长期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达到了2%,是30年最高水平。  让货币实质升值比GDP增长更重要:因此,经济增长归根结底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改善,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这个国家的货币币值自然处于上升态势。对于民众来说,则是货币的购买力提高了。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与美元的汇率是一比一,如果我们一直保持人民币对美元一比一,中国早已成为发达国家,如果我们与日元同步升值,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必然要回到依靠劳动生产率提升上来,这才是良性增长,是发展经济的根本之道。  其实即使这样,我们也没有必要悲观,因为经济如果一直保持着一个比较高的“加速度”前进,那它的速度终归是可以上来的,而现在的中国也基本达到了这样的临界点,以前美国经济增长1%比我们增长10%增长的绝对值都要大,因此我们与美国的经济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一直在加大,而以后这个局面就要扭转过来了,因为美国的人均GDP为4万美元左右,中国人均GDP为4000美元左右,如果美国经济保持平均1%的增长,我们保持平均10%左右的增长,那么在短期内我们就可以实现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持平,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临界点,过了这个临界点,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差距也就从“不断拉大”,进入了“不断缩小”的区间,这才是真正的赶超美国的开始。

内容概要

  什么导致了中国的低工资?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钱不够用?中国长期通货膨胀背后的真相是什么?中国民生的难题是什么?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将走向何方?
  从证券市场,到宏观经济;从货币战争,到国际风云,直至近代中国盛衰。全书高屋建瓴、视野恢宏、分析深刻,全面涉及经济、政策、时事、历史等诸多领域,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不仅抽丝剥茧般厘清复杂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而且点明了未来的发展的方向与战略。

作者简介

高连奎,著名学者,经济学家,“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理论创始人,近年最活跃的青年学者之一。现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基业常青课程讲师,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理事、北京睿库社科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金融智研究员、中国内地及香港多家主流财经媒体特约撰稿人,曾成功预测到华尔街金融危机,其文章及观点主要见于新加坡《联合早报》、香港《信报》、《中国经济周刊》、《瞭望东方周刊》、《中国证券报》、《每日经济新闻》、《时代周报》等媒体,并多次就全球重大财经问题接受中国新华社等媒体采访。其代表作《中国大形势》曾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的特别推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被误判的中国经济格局
中国经济一直增长很快吗?
中国人真的不消费吗?
中国投资率真的过高吗?
中国真的内需不足吗?
美国是靠消费强大的吗?
什么导致了中国的低工资?
中国离权贵资本主义还有多远?
印度模式是中国的榜样吗?
人民币升值的根源与危害到底是什么?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中的政治行情?
中国区域竞争的优势从何而来?
深圳--新改革时代的落伍者
中国产业如何崛起?
第二章 华尔街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社会福利信贷化”导致了华尔街金融危机
放任经济比干预经济更危险
经济发展不能过度依赖技术因素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道德风险
公共权力私有化导致政府和市场双失灵
霸权的衰落一般从制造业空心化开始
频繁的社会灾难源于全球性社会治理危机
中国战胜经济危机的秘密
第三章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带给中国的启示
新自由主义改革导致阿根廷经济败局
经济快速转型导致俄罗斯经济败局
政治动荡和资产泡沫导致了日本经济败局
举债发展导致东南亚经济败局
如何看待经济的开放与经济安全?
西方政党分赃制度对经济的危害有多大?
从世界经济大败局看中国发展道路
第四章 中国经济继续维持高增长的动力何在?
中国长期通货膨胀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如何用供给学派治理“凯恩斯通胀”?
发展经济:少做加法,多做乘法
传统产业仍是一座可以充分发掘的富矿
中国真正的产业危机
中国自动化的现状与未来
第五章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战略历程
洋务运动时代:西人之所恃以凌我者,我已有之
革命与战乱时代:中国丧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良机
赶超战略时代:中国人是如何吃饱饭的?
赶超战略与工业生产力大发展
比较优势战略时代:“比较优势”和“出口导向”不是一回事
比较优势战略:中国主动放弃第三次科技革命良机
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启自主创新时代
创新就是要争第一
第六章 危险的金融经济时代
金融经济的时代特征
金融经济时代的货币政策
金融经济时代的经济调控
金融经济时代的经济逻辑
金融经济时代的内忧外患
中国成“国际金融游戏”的最大受害国
中国巨额外汇难题该如何破解?
第七章 探索中国民生困境的根源
中国是“富国”吗?
“藏富于民”与“藏富于精英”
“新五蠹”才是中国贫富分化的根源
政府决策必须绕开精英阶层
中国需要为中下层代言的有机知识分子
懂得维护自身利益的才是成熟公民
第八章 中国需要建设“低生存成本型”社会
何为“低生存成本型”社会?
如何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有什么好处?
第九章 中国经济形势总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十大风险
保障中国经济安全运行的三个层次
中国发展的五大“政策性陷阱”
中国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社会乱相的学术逻辑及解决方案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中国经济一直增长很快吗? 很多人都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错!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快,快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加速度”,我国经济高速增长30多年,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即使与亚洲四小龙比起来也有非常大的差距。 考量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高还是低,一定要选好参照国,我们不能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也不能与那些政治混乱、不注重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比。其实,只要将我国的经济增长情况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的同期情况进行一些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实际情况与想象的不太一样。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7%,但是由于当时农业占比较大,如果单算工业经济增长率,应该在年均10%以上;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到2008金融危机前,年均增长率为9.8%,这是以人民币计算的结果,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大幅贬值,如果采用美元计算,那么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比这一数据要低得多。 日本的高增长时期是从1955年开始的,日本从1955年到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0.1%,而“神武景气”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2%以上,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1961年至1970年,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为11.6%,可见日本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 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时的经济增长率在也10%以上,且年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的年份非常多。比如台湾在1964年到1987年的23年高速经济增长期中,有12年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其中有8年在11%以上。而我国经济增长率超过100%的年份非常少,即使超过10%,也只是刚刚超过,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并不高。 中国货币购买力一直是负增长 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说,他们并不关心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多少,也不关心汇率是多少,他们关心的是自己拥有的货币或存款的购买力。如果价格涨幅超过了工资涨幅,那明显意味着货币购买力变小。如果我要买房子,那货币的购买力显然也要被房地产价格衡量。 在经济统计中,货币购买力的升降,对内以通货膨胀率来衡量,对外则用汇率来衡量,然而这两项数据与普通百姓的感受相差太大。


编辑推荐

《看懂中国经济的第1本书》是著名学者高连奎最经典作品《中国大形势》的精华版和修订版,《中国大形势》曾连续40余周蝉联当当网同类图书畅销榜,入选“一生必看的两百本经济管理书”,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 PDF格式下载



继《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后看的另一本普及经济知识类的书,也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首先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的概况,且都是对一些模糊认识的澄清和错误认识的纠正,使人首先就对当前中国的经济有了清楚的认识。其次是对当前中国经济走势的一些分析评论及策略,我个人以为讲的很好,好就好在切实是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形势进行了深入的、符合中国特情的分析研究,不象一些愤青们的书,只知道以西方国家为标榜进行批判,作者的分析很到位,既切中问题所在,也能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而不是为批判而批判。喜欢这样的书,确实能达到开卷有益的功效。推荐!


说实话,世界上恐怕没人能真正看得懂中国经济,
可是我们身处其中,也需要了解,且听别人如何看待中国经济


蛮有意义的书。我们是该了解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


还原中国经济本相,深入了解中国经济。


低成本经济社会值得推广


可以看看,也就这么回事,同类书很多。


通俗易懂快捷


开阔眼界 扩展思维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你能读懂?


刚读了几页,初步感觉适合大众阅读和经济生活常识的普及,有助于读者认识和分析当前国内经济现象,但是否有足够的权威性和深度目前并不好说,还需要联系其他资料和实际情况来把握


国内的经济学家可以大致分两大派,一派是有留洋背景的理论深厚的专家,在谈论中国问题时,言必称欧美,拿欧美的指标衡量对照中国的现实,有很多偏颇之处,因为中国与欧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也不同,这种简单对照使得在分析中国问题时就丧失了针对性;另外一派,就是那些鼓吹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宠物经济学家,几乎是一边倒地唱赞歌,歌功颂德,为现有的体制和政策做辩护,把经济增长理解为单纯的数字,而忽视了经济增长之后,民众的个人意识的觉醒和社会政治改革的需求,这将对经济走势产生绝大影响;最有意思的就是两派之间的口水仗了。能够摆脱这两派的偏颇,既能参照国外的发展经验,又能立足于中国的现实,找出中国经济的特点和问题,并给出实质性建议的学者不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