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实用临床中药学

祁公任,陈涛 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

祁公任,陈涛 编  

页数:

614  

前言

  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的一门学科。使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增强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本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中药临床应用的历史悠久,前人在长期医疗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古代许多本草著作,即为中药临床应用的经验总结。例如,《神农本草经》对每一种药物都记载其性能和主治病证,在其“序例”部分,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用药原则。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对部分有毒药物临床毒性表现及安全应用作了记载,例如在半夏条目中云:“凡用,以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有毒戟人咽喉,方中有半夏须用生姜者,以制其毒故也。”  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书中汇聚了历代医药学家临床用药的经验,其内容更为详细,例如书中药物附有药图,以指导人们正确选用药物,每一药物条目都列“修治”专项,记载了药物入药前须按雷公炮炙及后世炮制法的要求和方法进行炮制;“附方”项,收录了该药物单味或验方临床应用的宝贵经验。这些内容的增加对中药在临床应用时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所以,古代本草实际上就是古代的临床中药学。  20世纪60年代,为适应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学需要,陆续出版了一些中药学教材。例如1964年由成都中医学院主编的《中药学讲义》,全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各论按药物的主要功效分成若干章节,每一药物都记载其来源、产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确立了中药学编写的基本格局。嗣后出版的各种中药学教材,在各论部分,将各种药物的性能、功效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并引入常用方剂,体现了临床用药法度,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内容。现行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药学教材,其研究内容实际上就是临床中药学。所以,本书命名为《临床中药学》似乎更为确切。因为随着中药学学科的发展,中药学科早已分化出中药药材学中药栽培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成药学等分支学科,并出版了相应的高等教育教材。临床中药学是中药学的重要分支学科,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序列中设立临床中药学是名副其实的。这样也有利于本学科的正确定位和发展。  本书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着“继承发扬、临床实用和富有新意”的原则,总结中药临床应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反映现代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最新成果,并记载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为广大临床中医药工作者提供一本实用的中药临床应用参考书。全书收载常用中药418种,按药物主要功效分为20章。每一药物分异名、基源、成分研究、药理研究、炮制研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用量用法、制剂与成药、不良反应、中毒救治、使用注意13个方面进行论述。文中所引主要参考资料年限截止于2008年10月。为便于读者查阅,所引主要参考资料附于每一药物条目后。

内容概要

  《现代实用临床中药学》以继承发扬、临床实用和富有新意为原则,总结中药临床应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反映现代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最新成果,并记载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为一本实用的中药临床应用参考书。全书收载常用中药418种,按药物主要功效分为20章。每一药物从异名、基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成分研究、药理研究、炮制研究、临床应用、用量用法、制剂与成药、不良反应、中毒救治、使用注意13个方面进行论述。《现代实用临床中药学》适合广大临床中医师、中药工作者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解表药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第二章 清热药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第五节 清虚热药第三章 泻下药第一节 攻下药第二节 润下药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第四章 祛风湿药第五章 化湿药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第七章 温里药第八章 理气药第九章 止血药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第十章 活血化瘀药第十一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第一节 化痰药第二节 止咳平喘药第十二章 平肝息风药第十三章 安神药第十四章 开窍药第十五章 补益药第一节 补气药第二节 补血药第三节 补阴药第四节 补阳药第十六章 收涩药第十七章 消食药第十八章 驱虫药第十九章 涌吐药第二十章 外用药索引

章节摘录

  大黄配荆芥穗:清热通便。用于风秘(由于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津液干涸所致。症见大便燥结,多见于老年体弱及素患风病者);癃闭,大小便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痛;风热疮疖,咽喉肿痛。如倒换散(《赤水玄珠》),荆芥散(《圣济总录》)。大黄配附子:温阳散寒,通腑荡积。用于肾阳衰微,阴寒内盛,寒凝内滞者,症见便秘,腹痛,手足不温,胁下或腰胯偏痛;年老体弱,寒实内结之便秘;寒疝,脉弦紧,胁下偏痛发热者。如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配肉桂:寒热并用,振脾阳通大便。用于习惯性便秘;肝郁多怒,胃郁气逆,以致吐血,衄血;胃脘痛,证属寒热错杂者。如秘红丹(《医学衷中参西录》)。大黄配枳实:泻热除积,利气消痞。用于气滞食停之腹胀便秘,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痢疾初起,腹中胀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如小承气汤(《伤寒论》)。大黄配厚朴:清泄里实,行气宽中。用于胃热实证之大便秘结,腹满胀痛;湿热下痢,里急后重或泻而不爽,肛门灼热等症。如小承气汤(《伤寒论》)。大黄配巴豆:下寒积,逐痰癖,涤胃肠。用于寒邪积滞肠胃所致之猝然心腹胀痛,二便不利,面青气急,或口噤,暴厥,舌苔白,脉沉紧(《中药药对大全》)。  大黄配人参:益气活血,泄浊解毒。用于里热实证而见气血虚弱,腹痛硬满,口渴或素体亏虚而便秘不通,不宜强攻下者(《中药药对大全》)。  大黄配甘遂:泻热逐水。用于水热壅盛,形气俱实之证。如舟车丸(《景岳全书》)。  大黄配火麻仁:润肠泻热通便。用于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脾约便秘证。如麻子仁丸(《伤寒论》)。  大黄配牵牛子:泻下利水,清热通滞。用于湿热壅滞之实肿胀满,二便不利等症。大黄配防己:逐水通便。用于水肿腹满,二便不利,形证俱实者。如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2)用于清热泻火,  解毒大黄配栀子:见栀子条。大黄配黄连:见黄连条。  大黄配礞石:泻火逐痰。用于实热顽痰诸证。如礞石滚痰丸(《丹溪心法》)。  大黄配茵陈:清热利湿,前后分消。用于黄疸阳黄。如茵陈蒿汤(《伤寒论》)。(3)用于活血祛瘀大黄配牡丹皮:见牡丹皮条。  (4)用于清利湿热大黄配龙胆:见龙胆条。3.鉴别应用(1)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者宜生用,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较弱。酒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2)大黄、土大黄二药药名相近,同为蓼科植物的根茎入药,均含蒽醌类衍生物,有泻下、清热、行瘀、解毒作用。但大黄苦寒峻泻,攻积导滞,荡涤肠胃,适用于实热内蕴、大便燥结等;其苦寒沉降,直折火邪,引火热毒邪下行,排泄而出,故用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及火邪上。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实用临床中药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