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家小书·经典常谈

朱自清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作者:

朱自清  

页数:

153  

Tag标签:

无  

前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内容概要

《大家小书?经典常谈》不是“国学概论”一类。照编撰者现在的意见,“概论”这名字容易教读者感到自己满足;“概论”里好像什么都有了,再用不着别的——其实什么都只有一点儿!“国学”这名字,和西洋人所谓“汉学”一般,都未免笼统的毛病。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分别标明历史和语言,不再浑称“国学”,确是正办。这部书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不以“经学”“史学”“诸子学”等作纲领。但《诗》、《文》两篇,却还只能叙述源流;因为书太多了,没法子一一详论,而集部书的问题,也不像经、史、子的那样重要,在这儿也无需详论。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2年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曾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撰写《导言》;主要散文作品有《踪迹》、《背影》、《欧游杂记》、《荷塘月色》等;另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经典常谈》、《新诗杂话》、《论雅俗共赏》等。

书籍目录


《说文解字》第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_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章节摘录

版权页: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②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纪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但纪录的人似乎并不是因为欣赏的缘故,更不是因为研究的缘故。他们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歌谣便是这么写下来的。我们知道春秋时的乐工就和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一样,老板叫做太师。那时各国都养着一班乐工,各国使臣来往,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太师们不但得搜集本国乐歌,还得搜集别国乐歌。不但搜集乐词,还得搜集乐谱。那时的社会有贵族与平民两级。太师们是伺候贵族的,所搜集的歌儿自然得合贵族们的口味;平民的作品是不会入选的。他们搜得的歌谣,有些是乐歌,有些是徒歌。徒歌得合乐才好用。合乐的时候,往往得增加重叠的字句或章节,便不能保存歌词的原来样子。除了这种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的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做“《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


编辑推荐

《大家小书•经典常谈》: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阅读大家经典,感受大家风范,普及大家知识,传承大家文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家小书·经典常谈 PDF格式下载



《经典常谈》这本书真的非常好,可以用来普及中国古代的文化基本知识,值得一看《佛教常识答问》值得推荐!


了解中国经典古书的入门书籍,极力推荐!
注意著书的时代,这么多年过去了,价值依旧。


包装很好,第一篇就是说文解字,讲得很好。但是,我买的一套16本的大家小书系列,每一本都有相应的书签,这本咋就没看到呢?不过还是比较满意的。第一天订货,第二天就到了。


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经典!


经典的系列,好书。


文化常识方面的入门读物,算是经典的一本了,也有参考价值


闲来看看书,读读大家的书,受益匪浅。推荐。


常给儿子买书,自己倒看的少,这本是买给自己的


朱自清写的好书


算是补充年少时应该补充的历史知识


通俗易懂,却十分深刻,好书!


字体大,内容好。超赞。


非常好,这个系列的很好,大家之作!


不错,寄来很快。


很好 但是很深奥啊 自己考虑


内容非常好,拓宽了我的知识面


适合初学者做初步了解所用,但并不过于简单,果然大家之作啊


大家小书系列看过几本,感觉很好。这本经典常谈封皮精美,包装纸张印刷都很美观,内容也很好,无论是自己读还是送人都非常好。


可以读经典著作,又可学些历史知识,不错。谈论的书籍有:说文解字,尚书,诗经,三礼,四书,春秋三传,史记,汉书,战国策等,内容较广泛。


大家就是大家。不过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有些地方不太明白。


还没开始看,不过装帧精美,之前买过同一系列的,这本应该也不错


马上阅读,迫不及待。


冲着“大家”买的,先不说内容少而未必多精炼(有种听我爷爷讲故事的絮絮之感——?),单说一翻开,厚的几本也凑合吧,薄的那几本都是为了需要戴老花镜的人群设计的吗?斗大的字,斗大的行距,却密密地一章接一章,纸页又白得发亮,没有任何的排版与设计么,以为有张泛黄略带古意的封皮和扉页就可以出版了么!还不如自己下个电子书去打印下呢。你倒是给俺做得精致点啊~虽然不好意思了,但真是失望啊,都没法看进内里的文字了~


朱先生的书,又是大家小书系列,我都想给它做广告了


一直喜欢朱自清的作品。


这个系列的版本特别好,还有严密的塑料封面


印刷精美,内容严谨。语言浅显易懂。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