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仁政必自经界始

范今朝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范今朝  

页数:

346  

字数:

54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城乡统筹发展”(也即不同时期所表述的“城市化”、“城镇化”等)与“行政区划改革”这两大命题,在最近30余年中的中国,既是为理论界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论题,也是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而又难以有效解决的难点和重点所在。本书主要从政区地理学的视角出发,选择城市化与行政区划的一些基本问题,以二者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从历史发展和中外对比等角度,对此重新加以诠释和辨析,以澄清一些模糊和错误的看法,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对政区地理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加以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既对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发展、变革的过程作了概括分析,也从历史文化等视角剖析了政区在地方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既在宏观上提出对未来中国的城市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落实与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设计和思考,也在微观方面,以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区划体制的变革及其对推进城市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影响与问题为例,进行了详尽的实证研究。最后,分析了中国当代行政区划问题的根源与实质,并提出一些改革的政策主张。
  本书除“导言”外,共分7章,分别就城市发展、政区模式、中外比较、近代演变、文化意蕴、浙江经验、问题实质与政簟主张等方面进行分析,就有关概念、理论等加以归纳和梳理,并提出作者对中国当代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
  本书可供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研究、行政管理等领域的相关专业人士和大学师生学习和参考。

书籍目录

00 导言
 O.1 论题的缘起
 0.2 研究的意义
 O.3 论证的方法
 0.4 框架与内容
 0.5 写法的说明
01 权力的空间集聚一城市本质、城乡发展与城市化道路的理论分析
 l.1 城市:权力的空间集聚与权力的集聚空间——关于城市与城市化的本质的讨论
  1.1.1 重新认识城市的本质
   1.1.1.1 城市定义的代表性表述及其分析
   l.l.1.2 把握“城市”概念的关键及一个新的界定——评析和新说
  1.1.2 重新认识城市化的本质
   1.1.2.1 对城市化曲有关论述
   1.1.2.2 关于城市化的含义界定及城市化的关键所在
 1.2 未能归一的路——新视角下城市化道路的再探讨与城市发展史的再审视
  1.2.1 城市化的不同道路
   1.2.1.1 两条城市化道路
   l.2.1.2 不同城市化道路的结果——“附庸城市”与“自治城市”
  1.2.2 城市发展史的重新审视
   1.2.2.1 现有的成果及分析框架
   1.2.2.2 “三次城市革命”说与“三波城市化浪潮论”一种新的表述和假说
本章小结
02 权力的空间配置——行政区划的本质及其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
 2.1 行政区划的核心含义及其相关概念、问题辨析
  2.1.1 关于“行政区划”的核心含义及其相近、相关概念,
   2.1.1.1 关于“行政区划”及其相近、相关概念的各种阐发
   2.1.1.2 关于“行政区划”、“政区”等的实质和核心含义
   2.1.1.3关于“政区”、“行政区划”等相关概念的新的界定和解说
  2.1.2 关于行政区划或政区的一般意义上的起源、发展问题
   2.1.2.1 关于“行政区划”的起源——兼论中国行政区划的起源
   2.1.2.2 关于“行政区划”的发展——以香港地区为例
 2.2 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及其制度变迁——对中国行政区划发展史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2.2.1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基本状况(夏、商、西周—今)
   2.2.1.1 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约前2070—前221)
   2.2.1.2 秦至清末(前221—1912)
   2.2.1.3 “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12—今)
  2.2.2 中国行政区划的制度变迁
 2.3 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
  2.3.1 政区与城市、政区体系与城市体系的同源关系
  2.3.2 政区体系与城市体系的互动关系——“同构”与“异构”
   2.3.2.1 政区体系与城市体系的同构
   2.3.2.2 政区体系与城市体系的异构
  2.3.3 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兼论中国当代行政区划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本章小结
03 集权与分权——一般类型政区和特殊类型政区的中外比较研究
 3.1 行政区划的模式分析与当代世界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
  3.1.1 行政区划模式的不同角度分类
   3.1.1.1 从自然因素划分的行政区划模式
   3.1.1.2 从人文因素划分的行政区划模式
  3.1.2 当代世界行政区划的三大模式及其影响
   3.1.2.1 荚美模式
   3.1.2.2 法德模式
   3.1.2.3 前苏联模式
 3.2 一般类型政区的比较研究
  3.2.1 一般类型政区的发展历史与演化趋势
   3.2.1.1 中外一般类型政区的发展道路及其指导思想差别
   3.2.1.2 一般类型政区的设立、形态及相应地方政府等外在特征的比较
  3.2.2 一般类型政区中央与地方及不同层次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3.2.2.1 纵向、垂直层级政区之间关系
   3.2.2.2 横向、水平层级政区之间关系
  3.2.3 市制比较
   3.2.3.1 城市型政区的起源发展、设置模式和管理方式
   3.2.3.2 都会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
 3.3 特殊类型政区(民族型政区和其他特殊型政区)的比较研究
  3.3.1 民族地区政治制度的选择与民族型政区的设置
   3.3.1.1 民族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的制度选择
   3.3.1.2 民族型政区的两种主要形式
  3.3.2 其他类型的特殊型政区
   3.3.2.1 政治性的特殊型政区
   3.3.2.2 行政性、经济性的特殊型政区
   3.3.2.3 临时性的或非正式的特殊型政区
 本章小结
04 歧路彷徨与创新之道——中国近现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体制的演变与改革
 4.1 回应与互动: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与行政区划发展、变革的基本过程
  4.1.1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与“市”制的发展、变革
   4.1.1.1 近代中国在外来影响下的城市化历程与“市”制的出现(1840—1949)
   4.1.1.2 现代中国国家重构完成后一元权力制约下的城市化历程与“市”制的变异(1949—今)
  4.1.2 中国当代行政区划体系的形成、发展与行政管理模式的渊源、特征和局限
   4.1.2.1 中国当代行政区划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4.1.2.2 中国当代行政管理模式的渊源、特征和作用、局限
 4.2 矛盾与困境:有关行政区划改革的研究评述及中国当代行政区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4.2.1 有关行政区划改革的研究评述
   4.2.1.1 20世纪50年代之前有关行政区划改革研究的简单回顾和评价
   4.2.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行政区划改革研究的基本状况和评价
  4.2.2 中国当代行政区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2.2.1 高层政区层面:国家整合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4.2.2.2 基层政区层面:国民待遇问题(即城乡同等待遇)及居民(聚落)自治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4.2.2.3 各级政区(尤其中层政区)层面:管理效率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4.3 调控与创新: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基本构想
  4.3.1 有关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方案及其评述
  4.3.2 笔者对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若干构想
   4.3.2.1 前提: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
   4.3.2.2 目标:分权体制、聚落自治、都市善治——中国政区改革的三大目标
   4.3.2.3 实施: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时序、措施和形成的格局
 本章小结
05 政区的文化意蕴与“合法性”意义——行政区划体制与遗产“原真性”的保
  护和区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形成
 5.1 遗产概念、遗产保护体系及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
  5.1.1 遗产概念的含义与发展
   5.1.1.1 遗产概念的本来含义及其构成分析
   5.1.1.2 作为遗产保护实践对象的遗产的含义和构成
  5.1.2 当代世界与中国的遗产保护体系及状况
   5.1.2.1 当代世界的遗产保护体系
   5.1.2.2 中国目前的遗产保护体系和遗产构成状况.
  5.1.3 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
 5.2 遗产的“地方性”:遗产与基层社区和低级政区的关系
  5.2.1 从遗产概念的扩展和“原真性”保护的要求看遗产与政区(社区)的关系
   5.2.1.1 从当代世界范围遗产概念的扩展来看
   5.2.1.2 从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来看
  5.2.2 中国的政区在遗产(文化类遗产)形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5.3 “政区”的“合法性”——以“县”在中国政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例
  5.3.1 “县”在中国政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合法性”意义分析
   5.3.1.1 表象:历史发展与现实态势
   5.3.1.2 深层: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5.3.2 政区的“合法性”与稳定的宪政秩序的确立
 5.4 行政区划的调整与遗产“原真性”的保护——以遗产(地)所在政区的更名对区域遗产保护的负面影响为例
  5.4.1 具体的行政区划调整对遗产保护的影响分析
   5.4.1.1 单纯地名更改(主要体现在政区专名的更改方面),其他要素均不更动.
   5.4.1.2 政区专名变更的同时,还伴有其他要素的变更
  5.4.2 深层的行政区划的制度变迁对遗产保护的影响分析
   5.4.2.1 “市”制的内涵转换及其对遗产保护的影响
   5.4.2.2 “复合型政区”的广泛推行及其对遗产保护的影响,
 5.5  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体制影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个案分析与深层思考
  5.5.1 “申遗热”与“毁灭潮”
  5.5.2 “千城一面”谁之过?
 本章小结
06 “浙江模式”及其启示——浙江省探索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行政区划体制的过程及其改革构想
 6.1 浙江省行政区划的演变概况与改革开放以来探索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行政区划体制的过程
  6.1.1 浙江省行政区划演变概况
  6.1.2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探索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行政区划体制的过程及相关研究概述
   6.1.2.1 基础性的资料整理和政区沿革的研究
   6.1.2.2 有关行政区划的现实问题和改革的研究
 6.2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过程和特点
  6.2.1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过程和阶段划分
   6.2.1.1 县级及其以上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过程和阶段
   6.2.1.2 县辖政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改革过程分析
  6.2.2 浙江省行政区划的现状设置特点与若干具有全国影响的改革举措
   6.2.2.1 浙江省行政区划的现状设置特点
   6.2.2.2 “浙江经验”与“浙江模式”:浙江省在行政区划改革方面的若干独特之处及其影响
 6.3 行政区划体制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所起到的作用和存在问题分析
  6.3.l 行政区划体制的改革对浙江省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6.3.2 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改革与完整意义的城市化的不相适应之处
 6.4 适应新时期科学发展观要求,构筑城乡一体的地方治理格局——未来浙江省行政区划的改革构想
  6.4.1 关于新时期科学发展观要求下的行政区划适宜模式的思考
  6.4.2 未来浙江省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路和步骤
   6.4.2.1 未来浙江省行政区划改革的若干思路
   6.4.2.2 未来浙江省行政区划改革的基本步骤
本章小结
07 “仁政必自经界始”——简短的结论及对行政区划问题实质与改革关键的深层思考
 7.1 简短的结论:城市及城市化的本质与中国行政区划的改革路径
 7.2 中国当代行政区划问题的实质与根源——“法治”的缺失与“地方产权”(尤其是土地产权)的模糊
  7.2.1 地方治理结构素乱与法规缺失导致行政区划体系混乱且变动无常
  7.2.2 个人产权、集体产权乃至地方产权(尤其是地权)的模糊、缺失是行政区划频繁调整的内在冲动和根源所在
 7.3 城市和城市化的“制度”之维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权利”供给——“聚落自治”的重要意义
  7.3.1 城市化的制度之维及其缺失的后果
  7.3.2 聚落自治的重要性与实现的前提
 7.4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城乡统筹发展呼唤适宜的政治、经济体制和行政区划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宁越敏等也认为:“西周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两项突出的成就,其一是产生了中国城市体系的雏形,其二是都城与宫殿建设,它们对后世的城市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故至迟至西周时期,应该认为已经出现正式的行政区划及其相应的政区体系。当时的高层政区(诸侯国)与周天子的关系,具有近代以来的联邦制国家的特征,可以认为有些类似于今天美国的状况。  2.1.2 关于“行政区划”的发展——以香港地区为例  自有国家开始,便有了按地缘关系进行分区分级的区域划分。随着国家体制的完善和地方人口增长及公共管理之需,则不论就一国之内,抑或各个地方,其行政区划及其权力配置格局会有一个逐渐划分、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认为是所谓行政区划的发展的含义。对于行政区划的发展,国内外多是从具体的历史过程入手加以描述,宏观上、理论上的概括尚少。  国外曾经有学者将行政区划系统的空间进化结构描述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该地区未被发现之前,没有行政区划;第二阶段,已发现但未有人居住,有些边界已在地图上标出,以示对该地区的拥有权;第三阶段,部分地区有人居住,其居住部分被划分成更小的行政区;第四阶段,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居住区扩张,这时便有新的地区被界定,另一种是居住区人口密度增大,行政区便随之被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行政区;第五阶段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居住区人口密度增大,为发挥经济规模优势而将小的行政区合并,另一种是随着交通的革新、通讯系统的改善,行政区服务质量集中化与标准化;第六阶段,随着价值、人口密度和布局结构的变化修正供求关系,这时区域演化成多种功能的综合体,虽然行政区保持在不利用经济规模优势的水平,却能提高标准化的地方服务。  对此,我们还可以香港地区等为例,从一个较小的区域的政区演变过程来窥见一二。  香港目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辖下的政治性的特殊型政区。由于其特有的历史背景及政治发展走势,受其原殖民地宗主国即英国的政治体制模式影响很深;同时,又由于地域面积狭小,城市化程度很高,故更多地表现为城市型政区特点。另外,香港地区的行政区划实际上并不完全,正处于形成和发展之中,某种意义上其内部目前仅可算作一种准行政区划。但就其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聚落的扩展、政治体制的完备和行政管理及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会逐步成为正式的区划单元,构成完整的地方行政区划系列。因此,这里来看一下其行政区划的演变,有助于我们理解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区划的发展过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仁政必自经界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