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日本农业150年

晖峻众三 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晖峻众三  

页数:

210  

译者:

胡浩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从19世纪中叶(幕府末期·明治维新时期)废除封建制度、构建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开始,到“经济大国化”的日本在市场原理和WTO体制下、以大型跨国企业为中心进行经济结构重组、进一步参与国际市场的2000年为止。在这期间,日本资本主义经济是在怎样的国际环境下,以怎样的结构形成发展的?在这个背景下,农业、粮食、农民、地主及村庄处于怎样的状态,实施了怎样的农业、粮食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农业、农民、粮食、农村和环境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晖峻众三编著的《日本农业150年(1850-2000年)》从历史的角度、结合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特征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简介

晖峻众三,1924年出生于冈山县,194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农学部。历任东京教育大学、信州大学、宇都宫大学、东亚大学大学院教授,现任农业与农协问题研究所理事长。主要著作有《日本农业问题的展开上、下》(东京大学出版社,1970、1984年),《日本资本主义与农业保护政策》(编著,茶水书房,1990年),《现代资本主义与粮食、农业》(共编著,大月书店,1995年)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近代日本的起航——从幕藩体制的建立到明治维新
1 幕藩制社会的结构与变迁
2 幕藩制经济的动摇与重建
3 明治维新与原始积累
第2章 日本资本主义的确立——从19世纪80年代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1 日本的产业革命
2 贸易结构与传统产业
3 日本农业的生产结构——农业技术的变化
4 农村生活的变化
5 地主的土地所有与租佃关系
6 农业政策——资本与地主的矛盾的形成
第3章 走向垄断——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世界经济危机
1 垄断资本主义的确立
2 农业生产的变化
3 农户经营和地主经营的动向
4 租佃纠纷与农民运动的展开
5 农业政策的展开及其特征
第4章 从世界性经济危机到战时体制——从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直至战败
1 从世界性经济危机到日本战时资本主义
2 农业生产力的停滞与危机
3 危机下与战时的农户经营
4 从危机到战时的租佃纠纷
5 农业管制政策的实施
第5章 被占领期日本资本主义的重建与农地改革——从战败至20世纪50年代初
1 占领与战后改革
2 农地改革案的提出及实施
3 掠夺农民政策的展开
第6章 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农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
1 “经济自立”和向“战后型”产业结构的转型(第1阶段)
2 经济高速增长的起步与基本法农政(第Ⅱ阶段)
3 经济再度高速增长与“综合农政”的出台(第Ⅲ阶段)
第7章 向经济大国下的农业小国过渡——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2000年
1 向低成长的过渡与经济结构调整(第1期)
2 GATT.UR、WTO与《新基本法》框架下的农业萎缩(第Ⅱ期)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此外,幕藩体制下的土地所有制,促成了以小农经营为基础的本百姓制。从太阁检地到继承这一制度的幕藩领主检地,“作合否定”的原则得到贯彻,弱小农民的小规模自有地被直接登记到土地账册上。中世纪以来,“手作地主”仍然根深蒂固,被称为名子、家抱、门屋、间人、头振的农民一直隶属于封建家长制的大规模经营,或者让世袭下人在自己的土地账册上登记,而领主获得土地的实际所有权。直到17世纪以后,封建家长制的大规模经营才开始解体,独立的小农经营才开始真正得到发展。  江户初期的小农经营不仅在石高制的规定下每年进贡稻米,而且被强制优先种植水稻。但为了确保自身的口粮,农民在水田中复种小麦,在旱田里种植粟米、玉米和大豆等。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京都、奈良和大阪的周边地区,还能看到蔬菜栽培与买卖。从全国来看,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仍然是包括进贡稻米在内的自给自足的谷物生产,但从理论上讲,作为生产者的农民,已经开始上缴封建地租(基本上是“实物地租”,有少量“货币地租”)。  中世纪以来,家长制的大规模经营只能采用牛马犁耕,由于这时的犁是有犁床的长床犁,因而不能进行深耕。相反,锄能够进行深耕,同时也能进行起耕、碎土、整田、中耕等作业,即便是同样的平锄,只需改变其重量和形态,就能进行合理的使用。因此,小农即使没有牛马进行犁耕,也能利用锄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近代的小农经营是以锄为中心的。  同时,肥料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购买的肥料仅用于棉花生产,但在其他农业生产中基本沿袭使用了绿肥、厩肥、人粪、灰等传统形式的肥料。随着小农独立耕作的开展,村落共同体对于种植水稻时的水利利用、采草时的山野利用都有了更严格的规定,各村确立了水利利用等惯例。从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的农具来看,除了平锄的多样化以外,17世纪末还出现并普及了用于起耕的备中锄,而脱粒用叛箸、碾米用碾臼、选谷用簸箕等也已常见。除了在基本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以外,茶叶、蜜柑、桑、麻等具有地域性的作物也开始普遍种植,这些经济作物成为农民的现金收入来源。  通过石高制最大限度地征收年贡稻米的幕藩领主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开始致力于开发新田。于是各地纷纷挖掘河道、筑建河堤、开发新田,耕地面积急剧扩大。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江户时代诸侯领地的确定、军役负担的减轻以及自战国时期以来与筑城技术、矿山挖掘技术一同发展的土木技术的进步。例如,幕府进行的利根川水系工程,不仅能预防水灾,还开凿水路,改善物资的输送条件。到了幕藩中期以后,利根川水系沿岸的低湿地变成了真正的水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日本农业150年 PDF格式下载



以夷制夷


==......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