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公(天下为公)

于永玉,韦秀丽 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于永玉,韦秀丽 编  

页数:

150  

字数:

100000  

前言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大家代代传承。  那么,什么是传统美德?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通常来说,传统关德就是在自觉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一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在现代仍有着积极影响的那些美德。具体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指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实践过程中积累而成的稳定的社会优秀道德因素,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领域,并通过社会心理结构及其他物化媒介得以代代相传。  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华传统美德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成为社会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所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让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等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国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更是日渐凸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党中央非常注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全社会也已形成了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风尚。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我们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  本套丛书立足当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一百个字,即学、问、孝、悌、师、教、言、行、中、庸、仁、义、敦、和、谨、慎、勤、俭、恤、济、贞、节、谦、让、宽、容、刚、毅、睦、贤、善、良、通、达、知、理、清、廉、朴、实、志、道、真、立、忠、诚、公、正、友、爱、同、礼、温、信、尊、敬、恭、恕、责、仪、精、专、博、富、明、智、勇、力、安、全、平、顺、敏、思、积、利、健、率、坚、情、养、群、严、慈、创、新、变、革、争、谏、诲、齐、省、克、竞、求、简、洁、强、律。丛书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囊括进去。丛书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本套丛书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我们还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这是一套可以打动人心灵的丛书,也是可以丰富我们思想内涵的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圣洁的、高尚的生活哲学。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给予人类基本力量的美德从来不曾变化。著名的美国政治家乔治‘德里说:“使美国强大的不是强权与实力,而是上帝赐予的美德。假如我们丢失了最根本且有用的美德,导弹和美元也不能使我们摆脱被毁灭的命运。”在今天,我们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应关心道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问题,因为今天我们正逐渐面临从未有过的道德危机和挑战。  人生的美德与智慧就像散落的沙子,我们哪怕每天只收集一粒,终有一天能积沙成塔,收获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中的美德故事将直指我们的内心,指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一定会在我们的倡导和发扬之下,世世传承,代代延续!

内容概要

  “巅峰阅读文库”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公(天下为公)》、《大公无私的典范雷锋》……这本《公·天下为公》是其中一册,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使青少年增强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书籍目录

第一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禹治水公而忘私
周公吐哺天下为公
霍光秉公辅帝政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冼夫人一心为公
孜孜奉国的房玄龄
李大亮“竭节至公”
陆贽以天下为己任
钱□公勤国事
公(天下为公)
孙承宗以身殉国
康熙帝夙夜勤政
陶元淳理政不遗余力
胡宝琮病危献策
王仁福以身护堤
王鼎一心为公
孙中山以天下为公
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
大公无私的典范雷锋
第二篇 有权不谋私
生不义不若死
宋□处处显公正
李□秉政不济私
“伏虎侍郎”张廷玉
鄂尔泰拒王举弟
第三篇 天下为公是正道
不爱钱财爱公道
以天下为己任的苏绰
邝野为社稷生灵言
陶成章四近家门而不入
王盛荣千里运黄金
李大钊为革命舍爱女
张澜一心为公
阎建章一心为公
尹伯敏有权不谋私
填沟愚公甘做人民公仆
第四篇 秉公之心,为国为民
徐有功断狱秉公
薛允升秉公护法斩太监
宋太祖严禁官吏经商
李通秉公办案
赵广汉不顾权贵除杜建
刘仁瞻秉公斩子
私财赈灾的张轨
韦澳敢于得罪国舅
赵□秉公办数案
苏轼妙喻拒故人
包公秉公执法
张泳不容宦官恃势
不为王公屈法

章节摘录

  刘备屏退身边的人,对诸葛亮说:“如今汉朝已面临崩溃,奸臣窃取了大权,皇帝蒙受了奇耻大辱。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品德有多高、能力有多大,只想以大义取信于天下。然而我才智浅陋,又缺少办法,所以屡次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志向,先生认为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见刘备虚怀若谷,有力挽狂澜的大志,于是就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畅谈了自己治天下、图霸业的理想和战略。刘备听到这一席话后,禁不住拊掌称善,从此47岁的刘备和比他小20岁的诸葛亮情同手足,致使他桃园结义的兄弟关羽和张飞议论纷纷,很不高兴。刘备对他们解释说:“我得到孔明,真可谓如鱼得水。希望各位不要再对这件事说些什么。”关羽和张飞才不再非议。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在刘备的再三恳请下诸葛亮终于出山,成为他无比忠诚的左膀右臂。  建安十三年(208年)冬天,赤壁之战拉开序幕。不习水战又遭遇火攻的曹操部队在赤壁被打得溃不成军,只得率领残部仓皇逃回邺城。从此刘备扭转了败局,不仅军事力量得到加强,政治影响也不断扩大。赤壁之战的胜利开创了诸葛亮振兴汉朝统一天下的新局面。  同年十二月,刘备领兵巡视荆州,向皇帝上表,奏请刘琦为荆州刺史,自己又领兵南下,兵进武陵、长沙、桂阳、零陵,这四个郡都向刘备投降。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督理各郡的赋税,来补充兵器和粮饷。  建安十六年(211年),诸葛亮和关羽等人继续跟随刘备镇守荆州。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去迎接刘备,让他去攻打北方的张鲁。这时,法正和庞统却多次劝说刘备攻打昏庸软弱的刘璋,图谋益州,以成霸业。刘备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从葭萌关回师攻打刘璋。诸葛亮知道了这个消息,当机立断让关羽留守荆州,自己则配合刘备攻打益州。他和张飞、赵云等逆长江而上,平定了沿江各个郡县,和刘备一起合围成都,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占领了成都。刘备将刘璋迁至公安(今属湖北),让他带走全部财产,并给他佩带振威将军印绶,以表示安抚。刘备自己领益州牧,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理左将军府的事务。  刘备外出,则由诸葛亮镇守成都,以保证武器、粮食的充足供应。这一年大家都劝刘备称帝,刘备不同意。诸葛亮也劝刘备说:“当年吴汉、耿纯等开始劝世祖(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时,世祖极力推辞,前后一共四次。于是耿纯进言道:‘天下英雄纷纷议论,深表仰慕归附之心,对您寄予很大期望。如果您不听从大家的建议,士大夫们将各自去寻找可以使自己建功立业的主人,就没有理由再追随您了。’世祖感到耿纯的话说得非常深刻,于是就答应了。如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是刘氏的后代,是为了延续刘氏的正统才起兵的。现在就即位称帝,是最合时宜的。士大夫们长期不辞劳苦追随大王,也希望大王像耿纯所说的能够建立小小的功劳啊!”  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之下,终于即帝位,并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负责督军镇守、外交等)。张飞去世后,领司隶校尉(负责巡查京师及近郡)。从此,蜀国的行政、军事、外交、监察、安全等各项要务都担在诸葛亮一人身上。  蜀汉章武三年(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到身边,向他嘱托后事,说:“您的才能比曹丕高十倍,一定能够安定国家,最终成就统一大业。如果太子可以在您的辅佐下成才,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成才,您完全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一定竭尽全力,以忠贞不贰的节操效忠国家,至死不渝。”刘备又下诏书告诫17岁的太子刘禅:“你和丞相共事,对待他要像对父亲一样。”不久刘备去世,刘禅即位,世称蜀后主,改号建兴。  蜀汉建兴元年(223年),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立丞相府办理政务。不久,又让诸葛亮领益州牧。无论大小政务,都由诸葛亮决断。这时南部各郡都发生叛乱,诸葛亮因为蜀国刚刚遭遇君主去世的大丧,没有立即出兵讨伐。为了形成平安稳定的周边环境,暂且派使者到东吴与它建立和好亲善的关系,接着又结成盟国。  建兴三年(225年)春,因不堪南方各郡叛乱的骚扰,诸葛亮率领部队南征,到秋天全部平定。在南征时诸葛亮策划了被人们称颂的“七擒孟获”,在战斗中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当时诸葛亮曾经向参军马谡征求计策。马谡说:“南中地区依仗地势险远,多年都不归附,而且反复无常,今天归顺,明日反叛。如果将他们全部剿灭,又不符合施行仁政的宗旨。我以为用兵的道理,攻心是上策,攻城是下策;心理战术是上策,短兵相接是下策。希望丞相能使他们心服。”诸葛亮非常同意他的意见。攻克了越(今四川越西),杀死了雍间等叛乱首领,在南征中取得节节胜利。  有一个叫孟获的首领,在当地汉人和少数民族中有一定威望,诸葛亮下令一定要生擒他。孟获被俘,诸葛亮让他参观蜀军的营地,孟获趾高气扬地说:“以前不知蜀军的虚实,所以失败了;如今看到蜀军不过如此,取胜就容易了。”诸葛亮故意把他放了,让他再来交战。就这样七擒七纵,最后孟获却不走了,说:“丞相有天赐的神威,我们不再叛乱了。”在平定了南方之后,诸葛亮于建兴五年(227年)率领各路军队驻扎在汉中,以便出师北伐进取中原。临出发时,诸葛亮向刘禅呈上了《出师表》,表现了他扶天下之倾颓、济蜀汉之危难的一片忠心,并提出北伐后人事安排的建议,以及对刘禅的谆谆告诫。呈上这篇真情四溢的《出师表》之后,诸葛亮率军出发,在沔阳驻扎下来。  建兴六年(228年)春天,诸葛亮要从斜谷攻取眉县,派赵云、邓芝作为疑兵,占据箕谷。魏国的大将军曹真率领军队抵挡赵云、邓芝。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大军进攻祁山,军阵整齐、赏罚严格、号令严明。在诸葛亮军威的影响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背叛了魏国起来响应诸葛亮,关中地区受到强烈震动。魏明帝曹睿也亲自到西部来镇守长安,命令张邰抵挡诸葛亮,蜀、魏战斗异常激烈。然而由于诸葛亮在这场激战中误用马谡,酿成了失街亭挥泪斩马谡的悲剧。  诸葛亮一向严于律己、勇于负责。挥泪斩马谡之后,他立即向刘禅上疏说:“我没能按照明确的规章和军法来教导、约束部下,事到临头没有谨慎对待,导致街亭失守、箕谷失去防备。由于我任人不当,使用无方,罪责都在我。我缺乏知人之明,处事也时有糊涂。我请求连降三级,以惩罚自己的过错。”于是刘禅任命诸葛亮为右将军,代行丞相职务,所管辖的事务还和以前一样。诸葛亮引咎降职、自责自律的高尚品格,得到了蜀汉全国军民的景仰。  这一年冬天,诸葛亮出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北征,包围陈仓,魏国曹真抵挡蜀汉的军队,诸葛亮粮食用尽,只得退兵。魏国的将军王双率领骑兵追击诸葛亮,被打败,王双被斩首。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派陈式进攻武都、阴平。魏国的雍州刺史郭淮率领军队想袭击陈式,诸葛亮亲自出兵到建威,郭淮退兵,于是平定了武都、阴平二郡。刘禅下诏书给诸葛亮说:“街亭的战斗,罪责应该由马谡承担,先生深深自责,将自己连降三级。当时我不想违背您的心意,就顺从了您的做法。先生功勋卓著于世,如今天下混乱不安,元凶还没有铲除,您担当着重大的责任,关系到国家的大事。然而您长期自我贬损,这不是弘扬统一大业的做法。今天恢复您丞相的职务,希望千万不要推辞。”于是诸葛亮又担当起蜀国丞相的大任。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又出祁山(今甘肃西和县西北),为了减轻战士在崎岖山路上运粮的负担,发明了“木牛”来运粮。最终粮食用尽,只得退兵。和魏将张邰交战,蜀军将张邰射死。建兴十二年(234年)春天,诸葛亮率领全部大军由斜谷出发,用木头制成“流马”运输军用物资。占据了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眉县境内),与司马懿在渭南对峙。诸葛亮常常担忧远离蜀国腹地北伐,粮食供应不能继续,使自己统一中国的伟大志向不能实现,因此分兵屯田,作为长期在外地驻扎的根基。耕田的战士夹杂在渭水之滨的居民当中,居民安居乐业,军队也不谋取私利。这样诸葛亮又和魏军相持一百多天。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公(天下为公)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