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纵论出版产业的科学发展

赵铭皓 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赵铭皓  

页数:

265  

内容概要

  《纵论出版产业的科学发展》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为理论依据,以国际上先进的出版理念为研究参照,将出版产业的科学发展问题作为研究主题,从学术思路上讲,书中文章既有对中国出版发展轨迹的纵向梳理,也有对出版中现存问题的深度解剖,当然也有对出版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特别是基于此,对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必要的解决路径。因为上述思考都可以纳入“科学发展”这一大的目标主题框架之内,故《纵论出版产业的科学发展》最终名以“纵论出版产业的科学破解的难点问题。

作者简介

  齐峰,男,中共党员,1957年生于山西临猗,现任山西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版协常务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山西省十大杰出青年联谊会会长,山西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语文报社社长、总编辑,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山西大学副校长等职。1995年当选“山西省十大杰出青年”,2000年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专访,2007年获全国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论文奖。中共山西省第九次党代会党代表,政协第十届山西省委员会委员。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近年来,齐峰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西出版史研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社科项目6项;发表了《科学出版观初探》、《经营出版与出版经营》、《中西部出版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研究型出版的提出及其创建途径》、《山西平水刻书业与中国古代出版》等较有影响的论文60余篇,其中3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多篇进行了论点摘编;出版专著5种,《纵论出版产业的科学发展》是齐峰的第一部出版专业著作。

书籍目录

序第一编 科学出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出版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一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出版宗旨二 坚持“两个效益”并重的发展原则三 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四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五 坚持党对出版事业的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指针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共同理想,是推动出版产业科学发展的思想武库二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推动出版产业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三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推动出版产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四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动出版产业科学发展的道德基础科学出版:出版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 科学出版观的五个内涵二 落实科学出版观的四个关键三 落实科学出版观要处理好六个关系出版转型:出版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及总体趋势一 出版转型的提出二 出版转型的六大时代特征三 推进出版转型要注重决策的科学性与措施的协调性出版创新:出版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 出版创新的内涵及特征二 出版创新的现实紧迫性三 五大创新打造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四 建立实现出版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型出版: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 研究型出版的内涵及特征二 研究型出版的提出三 研究型出版的创建途径第二编 出版产业论经营出版的提出及发展必然性一 经营出版的内涵二 经营出版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广阔的拓展空间三 经营出版的必要性四 经营出版须努力进行观念的变革数字出版面临的机遇及大出版观的建立一 数字出版发展启示二 国内教字出版为何进展缓慢三 构建整体统一的大出版观我国版权贸易的发展轨迹及发展取向一 版权贸易的概念二 我国版权贸易的现实状况三 我国版权贸易的发展取向出版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及途径一 出版集团企业文化的内涵及特征二 出版集团企业文化的形态及功能三 如何建设出版集团的企业文化中西部出版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一 深化集团化建设,重塑市场竞争主体二 以特色培育品牌,以品牌赢得市场,打造核心竞争力三 加强信息化建设,夯实出版产业化发展基础四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中西部出版业发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五 加大期刊建设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编 出版创新论构建符合科学出版要求的编辑诚信体系一 编辑诚信的必要眭二 编辑诚信的具体表现三 构建编辑诚信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科学出版的书评体系一 对书评概念理论的再认识二 书评在科学出版中的重要作用三 重视书评须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四 建立中国特色科学出版的书评体系塑造教辅图书科学出版的新理念一 教辅图书出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二 教辅图书出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三 在教辅图书出版中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培育少儿报刊科学发展的新思维一 树立品牌意识,打好世纪品牌战二 树立完整的少儿报刊发展观,使少儿报刊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三 探索新途径,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发挥少儿报刊的教育功能一 少儿报刊的教育功能二 发挥少儿报刊教育功能的编辑对策重视少儿报刊广告运作的策略取向一 少儿报刊广告运作的现状二 少儿报刊广告运作应坚持的原则三 少儿报刊广告运作的策略选择第四编 地方出版论大力推进“六个转变”促进山西出版又好又快发展一 “六个转变”发展思路的提出二 推进“六个转变”,实现科学发展三 落实“六个转变”,必须正确处理两个关系创新出版产业发展途径实现山西出版科学发展一 山西出版产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二 山西出版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状况三 山西出版产业科学发展的六条途径山西平水刻书业与中国古代出版一 出版背景下的“平水”二 关于“平水本”的考察三 有关平水刻书业的学术研究四 平水刻书在中国古代出版史上的地位元代的信息传播与山西地区的出版活动一 元代信息传播概况二 元代信息传播渠道三 元代山西地区的出版活动后记

章节摘录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对中国出版业提出了适时应对和快速反应的新要求。国内经济、文化日益强劲的发展势头,使中国出版产业不得不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着的自身环境:一是体制环境,多数出版单位将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二是市场环境,绝大多数一般图书于世纪之交先后进入买方市场以来,近两年中小学教材、教辅也终于进入买方市场,这将迫使一批出版社改变经营战略;三是流通环境,计划流通格局已经被打破,但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流通格局的形成尚待时日;四是信息环境,网络和电子的迅猛发展,日益挑战着传统出版的市场地位,新型产业链、新型发展业态开始在出版的商业运作中有所表现;五是人才环境,随着出版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出版业人力资源的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人才流动对于智力产业效益流动的决定性作用,使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机制成为出版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国内外出版环境的巨大变化,正在对中国出版业提出新的发展要求。中国出版业只有不断随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转型,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发展使命。但同时必须认识到,这种转型的过程是艰难而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改革开放政策、法律法规制定等宏观政策层面,而且更要求在管理模式、资本运作等微观经营层面以及出版资源配置、出版物生产、出版物营销、出版物流通、出版人才培育等具体实务领域做出与形势发展相吻合的必要转变。从科学发展的规律上看,任何复杂的实践革新活动如果不依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都是无法正常进行的,对于新时期的中国出版而言,也唯有通过扎实的立足于目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的系统研究,确立起符合我国出版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以此指导当前出版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才能有效地规避各种风险,少走或不走弯路,才能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实现中国出版业的科学发展。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纵论出版产业的科学发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