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逝去的繁荣

张世满 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世满  

页数:

23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个合适的课题对于学术研究至关重要。所谓合适,起码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这个课题的研究既有必要又有价值;另一层是具备展开研究的基本主客观条件,在预期的时间内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果。“晋蒙粮油故道”应该说是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正如作者本人在书中所言,晋蒙粮油故道是一条曾经持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尚未有人关注的重要商路,是中国近代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大课题、新课题,具有明显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同时,作者张世满先生是一位生在山西、长在山西、长期在山西大学历史系学习、工作的地地道道的山西学者,具备开展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基本条件;而且,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史料也是具备的,商道沿线各县、市、旗的地方史志当中有相关资料及线索,清代宫廷档案及其他文献中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史料,在此基础上,辅之以实地考察访问,研究所需要的资料与信息,是可以收集到的。  发现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性质不同的课题发现的途径可能会有不同。献阅读去寻找,而社会实践中的问题,不管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实中的,则主要依赖研究者深入社会实际,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来发现。晋蒙粮油故道这一课题的发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者是在对黄河岸边的古镇磧口的考察过程中,以敏锐的学术眼光,从他人提供的相关信息中捕捉到颇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出了“晋蒙粮油故道”的概念,并作为研究课题成功申报了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过四年多的潜心研究,给读者提供了面前这本值得一读的学术论著。许多研究生和年轻的教师及研究人员往往因找不到合适的研究课题而苦恼,世满先生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传递出一个值得效仿的启示:走进社会,深入民间,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寻觅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当然,选定一个合适的课题只是为研究指明了方向,研究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果,还要取决于后续工作如何,比如思路是否正确。研究方案是否可行,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够不够等。应当说,该课题研究的思路相当清晰,紧紧抓住了商路运载的主体核心——“商品”,从山西中北部对粮油等商品的需求切入,以內蒙中西部的农业开发为背景,围绕粮油等商品的生产、买卖、仓储、水陆运输、转手经销这条主线,建构起本课题研究的框架,各部分之间逻辑联系十分紧密,前后内容延伸衔接自然有序,从而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晋蒙粮油故道理应包含的各主要环节与层面,并系统地阐明了这条商道历时200多年兴起、发展、繁荣和衰落的全过程。是一部填补晋商研究空白的力作。  该课题研究值得肯定的另一点是注重实地调研。

内容概要

  发现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性质不同的课题发现的途径可能会有不同。献阅读去寻找,而社会实践中的问题,不管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实中的,则主要依赖研究者深入社会实际,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来发现。晋蒙粮油故道这一课题的发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者简介

  张世满,男,1959年生,祖籍山西山阴,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曾在波兰华沙大学留学一年,在香港金融学院短期进修。现任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历史学、旅游学教学与研究,在《世界历史》、《东欧与中亚研究》、《史学理论研究》、《思想战线》、《山西大学学报》、《中国经济史研究》、《光明日报》、《城市发展研究》、《生产力研究》、《经济地理》、《经济问题》、《旅游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5O余篇,主持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主撰《中外民俗概要》、《磧口旅游发展》等专著。

书籍目录

前言一、研究缘起二、研究思路、内容、方法与过程第一章 晋蒙粮油故道概论第一节 晋蒙粮油故道概念的提出及命名的史料依据一、晋蒙粮油故道概念的提出二、晋蒙粮油故道命名的主要史料依据第二节 晋蒙粮油故道的内涵一、粮油故道的空间范围二、粮油故道上的主要商品三、粮油故道持续的时间第三节 晋蒙粮油故道的特点一、粮油故道的季节性二、粮油故道的单向性三、粮油故道的区域性四、粮油故道运输的不均衡性第四节 与粮油故道相关的几个问题一、黄河水运线的上溯与下延二、关于东货西运三、商路的主道与支线第二章 晋蒙粮油故道兴起与繁荣的背景第一节 清朝对蒙古地区的有效治理一、蒙古地区的社会组织与治理机构二、清政府对蒙古地区的统治方针第二节 清朝平定西北边疆及屯垦政策的实施第三节 土默特平原的开垦与商路的兴起一、土默特平原的垦殖二、粮油故道的兴起第四节 河套平原的开垦与商路的繁荣一、河套地区的垦殖二、后套的进一步开发与粮油故道的繁荣第五节 山西中北部的生存压力与走西口浪潮一、山西中北部民众的生存困境二、山西人的走西口浪潮三、“河保偏”三地与走西口四、走西口对内蒙古开发的贡献第六节 水路运输的优势第三章 晋蒙粮油故道上的商品及货源第一节 晋蒙粮油故道上的粮油一、前期的货源地土默特平原二、后期的主要货源地后套平原第二节 晋蒙粮油故道上的盐碱一、盐的主要货源地吉兰泰二、碱的产地鄂托克、杭锦、托克托第三节 晋蒙粮油故道上的中草药材一、甘草的主要货源地二、甘草的掏挖、加工与面市第四节 晋蒙粮油故道上的皮毛货一、皮毛货的种类与产地二、粮油故道上游皮毛行业的繁荣第四章 晋蒙粮油故道上的运输方式第一节 水路运输的主要方式——船运一、黄河木船的种类二、货船的航行与经营管理第二节 水路运输的特殊方式一一筏运一、黄河皮筏子的种类与制作二、皮筏子的运行第三节 陆路运输的主要方式一一驮运一、骡驴驮运二、骆驼驮运第四节 陆路运输的补充方式一一车运一、畜力车的种类与运输二、货物运输辅助工具第五章 晋蒙粮油故道上的码头与口岸城镇第一节 吉盐水运的口岸城镇磴口一、吉兰泰盐装船的唯一口岸二、相关服务行业与盐业经营管理三、磴口的阶段性繁荣第二节 中转集散型码头城镇河口一、商道前期上游最重要的货物转运口岸二、河口的兴衰第三节 中转集散型口岸城市包头一、包头的成长历程二、西北贸易的中心城市第四节 商道下游最重要的码头城镇碛口一、碛口兴起的条件与背景二、碛口镇的产生与发展三、碛口镇的鼎盛与衰落四、碛口的几个特点第五节 商道下游另外两个重要口岸城镇河曲与保德一、鸡鸣三省的口岸河曲二、州治所在的口岸保德第六章 晋蒙粮油故道上的商品买卖第一节 吉盐的经营方式一、乾嘉时期的吉盐运销二、光绪朝以来吉盐的经营第七章 晋蒙粮油故道的衰落第八章 晋蒙粮油故道的影响与历史地位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节 陆路运输的主要方式——驮运晋蒙粮油故道的货物运输一般说来可以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时段是从产地到码头,第二时段是从码头到码头,第三时段是从码头到销售地。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中间一段距离最长,是由船筏完成的水路运输。第一和第三段距离相对较近,均是由陆路畜力完成运输,分驮运与车运两类,其中驮运是主要的方式。骆驼、马、骡、驴等大牲口都可执行驮役。北方人称之为起“高脚”,有驼队、马帮、骡帮之别。一、骡驴驮运骡、驴、马多用于中短途运输。相比较而言,马的胃口很大,养马成本较高,因此并不多用。驴子力气较小,不堪重任,只适合完成短途之役。驴与马交配所生的骡子,兼有驴之温顺和马之力量,食量不很大,耐力又很好,负重较多且易于饲养管理,是较理想的驮畜,在晋北、内蒙古养用较广泛。  以保德、河曲为例,这一带长途贩运俗称“起高脚”,两头驮畜叫“一把鞭子”,赶牲畜的叫“脚户”。内蒙古粮食由大船运回,岢岚、五寨粮食由骡帮运回。据《保德州乡土志》记载,当地“转运恃驴骡以输货物。骡似驴而高大有力,在腰能驮物行远,州人畜之恃以运货”。①粮油货物中转大站河曲在“北同蒲线未通前,本县有脚夫约200名,驮骡约500头,每头驮170-250斤,日行七八十里”。偏关的“偏朔道”、“偏阳道”、“偏岢道”,兴县县城以外的北、东、南三条转运路等地役使驮骡的情况大体与河曲、保德相近。二、骆驼驮运长距离的运输以驼队为主,如吉兰泰盐池到旧蹬口码头的“吉磴驼路”,鄂托克碱池到黄河岸边碱柜的驼道,碛口到吴城再到汾阳、太原,驼队亦是绝对主力。碛口经离石到吴城再到汾阳的驮运路,全程约147.5公里。清末民初,此路骆驼、驴、骡川流不息,是本地延续时间最长、驮运量最大的一条驮运路,素有“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之美称。①粮油故道沿途各支线运输的驼铃声亦时有所闻。  骆驼是一种北方特有的大型、长寿家畜,以力量大、耐久力强、性情温顺、善走沙漠而著称。双峰骆驼能供役50余年,3岁以下为幼驼,尚不堪负载;七八年后方能胜任。在沙漠等水草不便之地行走,一度饮食,三五日之内不疲。它的负重能力比普通马骡胜二三倍,长途驮运以400斤为度。骆驼公母性情不同,母驼温顺,公驼性暴,发晴期间尤其难以控制。因此养驼大户一槽(12只)骆驼只留一头公驼,其余全部阉割。阉驼体壮力大易管理。相对于“吉磴驼道”驼运的时长时消,碛口至吴城的驮运路上的驼铃声更为持续经久。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逝去的繁荣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