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聂耳
2012-6
潘宝泉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06出版)
潘宝泉
240
时光在流逝,生命在燃烧。当我同理想和希冀相伴的青少年时代依依惜别,即将步入厚重的中年时,一种“人生几何”的感喟时常萦绕于怀。遥忆往昔贫寒的童真岁月,仍愿咀嚼那涩涩的酸楚中播撒出的永生不灭的希望之火。 幼年的时候,家乡总共不过百种物品的“百货店”里,竞有一个柜台是专门售书的。在这里,我发现了牛顿,知道了高尔基,认识了列宁,记住了鲁迅。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事。一天放学回来,一位女同学悄悄地对我说:“供销社来了一本好书,去看看!”我们一同跑到柜台前,一看是《闪闪的红星》,价格是3角5分钱,这在当时是7个鸡蛋的价钱。我一连三天,每天放学都要去看一看那本书,很怕被别人买走。第四天,我终于鼓足勇气,对母亲说明了缘由。我怯生生地站在母亲面前,好长时间母亲没有说话,母亲那慈爱的目光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我拿着3角5分钱,终于如愿买回了那本书。“那一年,我7岁,听大人们说,闹革命了……”一晃,20多年过去了,当我面对苍老的母亲时,仍会清晰地记得买书的情景和书中的故事。 今天,当我踏上生于斯、长于斯又阔别多年的故土时,先要找回的还是少年的梦。还是那个位置,还是那个供销社,房屋早已翻盖一新,店主当然不再是戴着近视眼镜、眼睛一眨一眨的老师傅。除“大件”外,几乎和城里的物品一样丰富,应有尽有。可柜台里再也找不到一本书。当我看到读初一的侄子和读小学五年级的侄女的书架上,课外书几乎都是机器猫、卡通之类时,喉咙里似乎有什么东西难以下咽,心里沉甸甸的。时代不同了,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对象都在发生变化,社会改革和财富增长无疑是一个时代的进步,我没有恋旧癖,更无意美饰贫乏的年代。但当怀念起童年少年时代那种难以忘怀的景象时,内心深处总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在走向富裕的路途中还应弥补一些遗憾——强健精神的遗憾。 人无法超越生命的自然极限,但可以超越生命本身。人类正是通过他们的创造将自己的文明史推向前进。当我驻足在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前,分明感受到伟大人物的人格力量和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毫无差错却被外公毒打;不是为了几枚铜板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在棺木上睡觉;为了生生不灭的理想在阴暗的面包房里读书:这一幕幕情景仿佛伏尔加河畔不屈的少年高尔基就站在我的面前,与苦难的命运抗争。出身贵族家庭却自幼身残的拜伦,在高贵与卑贱的矛盾中让内心的苦楚升发出一种倔强、刚毅和力量。苦难的确是人生的最好教科书。当他们用心灵慢慢消受种种不幸时,也在创造一种辉煌和永恒。“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每一次记起陈独秀《敬告青年》中的这几句话,都有一种催人奋发的鞭策力量。对于不再拥有生命自然时段上的青少年时期的我,真想让心灵再走一番青少年的路:热爱生命吧!因为生命是一次性“消费”;珍惜青春吧,让青春的亮点变成一片光明,普照以后的所有生命里程。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在他们有限的生命里,创造了辉煌和永恒。他们的许许多多成功在青少年时代就奠定了基础,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就怀有救国救民、立志创业的信念,这种信念强烈地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这方面的材料也很缺乏。本书对名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我们由衷地希望这番努力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林乾
《齐白石聂耳》对齐白石、聂耳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齐白石艰难度日情窦初开耕读生涯绝意仕途远胜举杯名播四海 聂耳童年、少年黑名单上的人上海岁月北平时光重返上海永生的海燕跨越时空的歌
艰难度日 一阵阵的轻风,使油绿绿的野草纷纷低下了头,弯下了腰,它们对风俯首称臣。不过,也有在风中怡然自得、亭亭玉立者,它们便是那些姹紫嫣红般绚烂而又多得叫不出名字的野花,每当野草俯首称臣的时候,它们就会像小姑娘一样羞涩地露出笑脸,并且在风中婆娑起舞,似乎在告诉人们“我们和绿草共同拥有这面山坡,我们共同织就了这里的美丽景色”。 这里的草是如此的吐绿积翠,这里花儿是那般的含娇藏艳。为了展示自己的姿容,它们相约在身边留出一条小径供游人过往。这条隐隐约约的小径自山坡上蛇行而下,穿过草丛、绕过野花儿,在它的尽头耸立着几株苍然傲立的松柏,轻风徐徐、涛声阵阵,如盖的树冠、坚挺的枝干,蕴涵着无限的凝重、肃穆。 松柏呈半环形排列,拥抱着两个水磨石墓穴。墓穴的前面端立着两块凝脂般润泽的汉白玉石碑。右边的石碑上镌刻着这样几个字: 湘潭齐白石墓 左侧的墓碑上刻着: 继室宝珠之墓 不言而喻,这两座墓穴的主人是我国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以及夫人胡宝珠。墓碑上苍劲、雄浑的大字是出自齐白石的得意弟子,当代著名国画家李苦禅之手。 齐白石是我国当代艺术大师,是中国民族绘画和民间艺术传统的杰出继承者和创造者。他把民族绘画和民间艺术的优秀遗产统一起来,然后,面向现实刻意求新、大胆创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超越前人的艺术风格。 齐白石是伟大的画家,也是杰出的书法家,并且是一位成绩卓著的金石家和诗人。同时他还是一位美术理论家和评论家。他的艺术成就高深、广博,几乎无所不能,样样精通,且最富有创造性。他的艺术风格对中国绘画起到了深远的影响,给予中国画新的生命力。 公元1862年11月22日湖南湘潭县。 在距县城很远很远的群山之中,有一处不被人注意的极为平常的小村落,村落四周的山峰层层叠叠,宛若一道道滴翠的绿色屏障,又好似微波轻漾的绿色海洋。北山上繁茂、蓊郁的树林,南坡上摇曳多姿的竹丛,还有遍野青青的野草,处处洋溢着活鲜鲜的生命力。 小村中只有二三十户人家,茅草屋错落在坡前、树下、沟旁。几乎是在村中央,有一泓面积不大的水塘,塘水如镜。 关于小水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里长年干旱,庄稼几乎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十分困难。一位仙人有感于此,便从天上扔下一块大石头,把地面砸了一个大窟窿,变成了水塘,后来人们就叫它星斗塘。小村落也由此得名。 鸡叫两遍,东方的天际也露出一缕淡淡的红晕。在星斗塘西面一间茅草屋中,隐约透出一些灯光,并且偶尔传出一两声瓢和粗瓦盆的碰撞声,尽管碰撞声很小,但是,仍然在宁静的黎明时分传出很远。 这户人家姓齐。主人们已是彻夜未眠了,他们在等待,在等待着一个幼小生命的诞生。伴着雄鸡的第三次啼鸣,齐家的第三代人诞生了,是个男孩。这个男婴的啼哭声,打破了星斗塘的宁静。屋后树上的几只夜栖的小雀被惊醒了,它们“扑棱棱”地飞向天空,似乎要把这里发生的事情去告诉周围的群山,告诉那即将升起的太阳。 齐十爷,齐家的一家之主,用充满血丝的眼睛仔细地打量着这个小生命——他的孙子。脸上荡漾着多年不见的喜悦和欣慰,他的心中在狂呼:“我有孙子啦!我有孙子啦!” 是啊,齐十爷的喜悦和欣慰是合情合理的。这一天,他盼了很久了。现在,他老年得孙,三代同堂,用老话说,这叫人丁兴旺,虽然家里过着贫穷的日子。但是,心里还是充满着无限的蜜意。前村的张老汉,是他扛长活时的伙伴,67岁了,几乎比他大一轮,还没有孙子,急得火上房,而他倒先抱上了。齐十爷心花怒放,那种幸福的心情,不亚于孩子的父母。 齐十爷给自己的小孙子起了个名字,叫纯芝。“纯”字是按照齐家的辈分排出来的。另外,齐十爷又按照不知何年何月的老习惯,给纯芝起了个号,叫“渭清”,后来又起了个叫“兰亭”的号。不过,大人们还总是亲昵地管孩子叫“阿芝”。 阿芝的未来命运如何,是齐家上下关注的焦点。为此,阿芝的婆婆特地找来一个乡间闻名的看相先生算过命,先生看过阿芝,说是孩子的面相很好,将来定能有大作为。只是阿芝生来身体就很虚弱,这一点常常会给齐家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大人们的心头也总是沉甸甸的。 转眼,阿芝来到世间已经8个月,这天深夜,大地已酣睡了,只是偶尔有几声狗叫从远处传来。劳累了一天的齐十爷却毫无睡意,他怀着一腔喜忧参半的心绪,望着窗外的一轮新月,倾听着远处的狗吠。 齐十爷起身点着了小油灯,借着灯光,屋子里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床头紧靠窗户,窗户上挂着半截打着补丁的蓝印花布。隔开了外面微弱的月光,窗台前摆着一张旧的、凹凸不平布满裂缝的小条桌,桌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随着灯火的跳动,这些坛罐的投影便在蓝花布上像皮影一样左右摇摆,上下伸缩着。 对面墙中央,贴着一张不大的红纸,红色已褪了许多,有些泛白的纸上写着一个黑色的“福”字,在“福”字的旁边,挂着齐十爷在田间劳作时用以蔽日挡雨的斗笠。下面墙脚有两个大缸,盖着木盖,这是用来存放全家口粮的,可是现在,里面空空的,没有一粒米。 P3-7
齐白石,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书画大师和书法篆刻巨匠。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翻开潘宝泉、和平编著的《齐白石 聂耳》,你可以发现,其实每位名人的生活历程、成才之路本身就是一部极佳的、罕有的作品。本书精选齐白石和聂耳青少年时代的故事,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们了解名人们的成才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