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恩格斯
2012-6
知民,翟迎春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06出版)
知民,翟迎春
278
时光在流逝,生命在燃烧。当我同理想和希冀相伴的青少年时代依依惜别,即将步入厚重的中年时,一种“人生几何”的感喟时常萦绕于怀。遥忆往昔贫寒的童真岁月,仍愿咀嚼那涩涩的酸楚中播撒出的永生不灭的希望之火。 幼年的时候,家乡总共不过百种物品的“百货店”里,竞有一个柜台是专门售书的。在这里,我发现了牛顿,知道了高尔基,认识了列宁,记住了鲁迅。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事。一天放学回来,一位女同学悄悄地对我说:“供销社来了一本好书,去看看!”我们一同跑到柜台前,一看是《闪闪的红星》,价格是3角5分钱,这在当时是7个鸡蛋的价钱。我一连三天,每天放学都要去看一看那本书,很怕被别人买走。第四天,我终于鼓足勇气,对母亲说明了缘由。我怯生生地站在母亲面前,好长时间母亲没有说话,母亲那慈爱的目光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我拿着3角5分钱,终于如愿买回了那本书。“那一年,我7岁,听大人们说,闹革命了……”一晃,20多年过去了,当我面对苍老的母亲时,仍会清晰地记得买书的情景和书中的故事。 今天,当我踏上生于斯、长于斯又阔别多年的故土时,先要找回的还是少年的梦。还是那个位置,还是那个供销社,房屋早已翻盖一新,店主当然不再是戴着近视眼镜、眼睛一眨一眨的老师傅。除“大件”外,几乎和城里的物品一样丰富,应有尽有。可柜台里再也找不到一本书。当我看到读初一的侄子和读小学五年级的侄女的书架上,课外书几乎都是机器猫、卡通之类时,喉咙里似乎有什么东西难以下咽,心里沉甸甸的。时代不同了,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对象都在发生变化,社会改革和财富增长无疑是一个时代的进步,我没有恋旧癖,更无意美饰贫乏的年代。但当怀念起童年少年时代那种难以忘怀的景象时,内心深处总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在走向富裕的路途中还应弥补一些遗憾——强健精神的遗憾。 人无法超越生命的自然极限,但可以超越生命本身。人类正是通过他们的创造将自己的文明史推向前进。当我驻足在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前,分明感受到伟大人物的人格力量和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毫无差错却被外公毒打;不是为了几枚铜板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在棺木上睡觉;为了生生不灭的理想在阴暗的面包房里读书:这一幕幕情景仿佛伏尔加河畔不屈的少年高尔基就站在我的面前,与苦难的命运抗争。出身贵族家庭却自幼身残的拜伦,在高贵与卑贱的矛盾中让内心的苦楚升发出一种倔强、刚毅和力量。苦难的确是人生的最好教科书。当他们用心灵慢慢消受种种不幸时,也在创造一种辉煌和永恒。“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每一次记起陈独秀《敬告青年》中的这几句话,都有一种催人奋发的鞭策力量。对于不再拥有生命自然时段上的青少年时期的我,真想让心灵再走一番青少年的路:热爱生命吧!因为生命是一次性“消费”;珍惜青春吧,让青春的亮点变成一片光明,普照以后的所有生命里程。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在他们有限的生命里,创造了辉煌和永恒。他们的许许多多成功在青少年时代就奠定了基础,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就怀有救国救民、立志创业的信念,这种信念强烈地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这方面的材料也很缺乏。本书对名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我们由衷地希望这番努力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林乾
《马克思 恩格斯》对马克思、恩格斯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 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 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马克思 律师的儿子 在书海中探求真理 新时代的普罗米修斯 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高尚而真挚的爱 战友、朋友 伟大友谊的序幕 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恩格斯 大墙里的孩子 走向成熟的理智 革命的呐喊 偶像西格弗里德 优秀的肄业毕业生 萨克森人的公式 揭露宗教迷信的虚伪 在斗争中成长 信仰共产主义
律师的儿子 1818年5月4日的夜里,律师兼公证人亨利希·马克思在布吕肯大街664号住宅的房间里神情不安地踱来踱去。他一再把耳朵紧紧地贴到房门上倾听,焦急地把两个拇指插进背心的肩缝,不时地向走廊跑几步,随后又重新仔细察听。这样过了几个钟头,直到那位城里来的助产妇阿尔普士大娘终于从卧室里匆匆地出来,携着他的衣袖含笑告诉他,他已经做了一个男孩的父亲。 这个男孩是5日上午大约9点钟的时候诞生的。他就是卡尔·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诞生在普鲁士莱茵省,摩塞尔河畔的特利尔城,出生于一个犹太律法学家的家庭。他的祖父列希·马克思,直到逝世时还是一位律法学家;他的伯父萨缪尔·马克思,也是一位律法学家;他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正在当时的特利尔法院中做律师。 卡尔·马克思的父亲在年轻时就脱离了犹太教,并且把原来的名字——希尔舍·马克思改为亨利希·马克思。为此,亨利希·马克思竟同他那个犹太律法学家的父亲以及他的家庭决裂了,过着艰难贫困的生活。这个走上了新的生活道路的年轻人,通过顽强的努力奋斗,在用法语教授的中学和大学勤奋完成了学业之后,进入了特利尔的法律界,随后成了这个城市的首席律师。 亨利希·马克思有开明的头脑,正如埃德加尔·冯·威斯特华伦说的那样,他是“一个能够背诵伏尔泰和卢梭作品的道地的18世纪的法国人”。他逝世时留下的藏书目录表明,他的收藏中有大量法学和文学方面的法文著作,特别突出的是有38卷法国戏剧目录。如同整个特利尔的上流社会人士一样,他加入了早在法国统治时期就建立的自由派文学俱乐部“卡季诺”。 亨利希·马克思深受人们尊敬。普鲁士最高法院院长冯·泽泰在1816年给司法大臣的报告中提到亨利希·马克思,说他是一个很有文化修养、刻苦努力而又十分正直的人。 1814年亨利希·马克思与罕丽达·普勒斯堡结婚。罕丽达·普勒斯堡是荷兰人,她的一个祖辈是帕维亚一所大学的教授。新婚夫妇搬进吕布肯大街664号一幢漂亮的巴洛克式楼房里,卡尔·马克思就是在这里诞生的。现在这里成了博物馆。 罕丽达·普勒斯堡很会操持家务,在家庭生活中,完全可以说是一位贤妻良母。她所关心的,主要是全家人的饮食调剂、起居舒适和身体健康,她的整个一生都是在家庭中不断地为了爱和忠诚而牺牲,就是在卡尔外出求学以后,她还在信中叮嘱儿子:“亲爱的卡尔,我还想提醒你注意,不要把清洁和整齐看成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因为健康和饱满的情绪都和它们有关系。因此要注意经常收拾你的房间,并且要安排出一定时间来做这件事。”甚至连喝咖啡的小事,她都详细地加以询问:“是自己煮,还是怎么的?” 1819年10月,亨利希·马克思一家在百梅昂大街著名的罗马黑门附近买下了一所宽敞而又漂亮的住宅,在这以后,他们像许多市民那样在离城7公里的麦尔特斯多夫山丘上建了几个葡萄园。这些葡萄园至今还被精心地照料着,出产可以酿造美酒的优质葡萄。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家庭变得愈来愈大:相继生下了几个孩子。尽管如此,日子还是过得很好,虽然不像贵族、官僚那么豪富,但在生活上还可以说是非常富足的,要比一般的市民阶层强得多。由于莫里茨·大卫幼年夭折,卡尔就成了马克思家的长子,他的姐妹们和双亲,尤其是父亲就更加关心他了。 因此,卡尔·马克思在一个友爱、富足和有文化素养的家庭环境中度过了一个深受宠爱的孩子的幸福童年。姐妹们和游戏伙伴们都喜欢他,因为他总能想出一些新花样,不断地引起大家的兴趣。但他们也害怕他,因为他有时能把大家狠狠地挖苦一顿,弄得别人很被动,甚至是下不来台。卡尔是一个身体结实而且好动的男孩,脑子很活,很擅长组织各种游戏,因为这种天赋,姐妹们常原谅他的某些称王称霸的做法。卡尔有时自己制作一些并不可口的点心,硬要姐妹们去品尝,她们也很乐意。因为在这之后,卡尔就给她们讲有趣的故事。 从这里我们看出,卡尔·马克思从小就有着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毅的性格。 卡尔·马克思的这些性格特点使他的父母格外喜欢他。在父母的眼里,卡尔·马克思的天资比家中其余孩子的天资都高出一筹。所以父母把继承他们的社会地位、光宗耀祖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卡尔·马克思的身上了。 P3-6
知民、翟迎春编著的《马克思 恩格斯》精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青少年时代的故事,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们了解名人们的成才经历。希望阅读本书,能鼓励青少年朋友更加发奋学习,激励青少年朋友不断进步,进一步引导他们成长为有责任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合格公民,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