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

蒋寅 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12月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作者:

蒋寅  

页数:

54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以科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全部内涵做出了全新的阐释,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风貌。《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纵向上探索了中国古代文学演进的内在轨迹,揭示了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横向上剖析了文学与各种外部因素的关系,展示了不同时代文学的主导倾向。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全面地整理、研究、总结了传世文学文献,为学界提供了学术研究途径,规划了学科发展战略,进而促使了中国学术在有序、均衡中良性发展。

作者简介

傅璇琮,1933年生,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华书局总编辑、编审、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央文史馆馆员。2008年3月起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唐代科举与文学》、《唐诗论学丛稿》、《唐人选唐诗新编》,合著有《河岳英灵集研究》,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等。

书籍目录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总序绪论一 清代文学的历史地位二 清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三 清代文学的时代特征上编清代文学的基本内容第一章 清代诗歌概述第一节 清代诗歌的发展历程第二节 清代诗歌的成就与特色第二章 清代散文概述第一节 古文醇雅宗风的形成第二节 在学术与文章之间第三节 清代散文的艺术风貌第三章 清代骈文辞赋概述第一节 清代骈文概述第二节 清代辞赋概述第四章 清代词曲概述第一节 清代填词概述第二节 清代散曲概述第五章 清代戏曲概述第一节 清代戏曲的分期及发展概况第二节 清代的传奇第三节 清代的杂剧第四节 清代的宫廷戏剧第六章 清代说唱文学概述第一节 清代说唱文学的主要形式和作品第二节 清代说唱文学研究第七章 清代小说概述第一节 小说文体的多重意义第二节 小说家的主体意识第三节 作为小说史现象的续、仿、改、扩第八章 清代诗文批评概述第一节 数量优势与分布密度第二节 整合历代诗文观念的集成性第三节 重史的立场第四节 地域诗观第五节 主学的特征第六节 诗谱文法方面的新探索第九章 清代小说戏曲批评概述第一节 清前期的小说戏曲批评第二节 清中期的小说戏曲批评第三节 清后期的小说戏曲批评……中编清代文学与社会文化下编清代文学的基本文献

章节摘录

  2.清代学术文化氛围——重实证的乾嘉考据学派的影响  由于清代大兴文化专制的高压政策,文字狱的数量和惨烈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使得文人为逃避文祸而远离社会现实,钻入故纸堆里,以此来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展示满腹的才华。这样到乾嘉时期,考据之学就大兴起来。甚至考据之风流行,成为一时风尚,“稍为时髦一点的阔官乃至富商大贾,都要‘附庸风雅’,跟着这些大学者学几句考证的内行话”。正是这种强调学有出处的征实风尚,造就了以小学为特征的乾嘉学派。由于征实的时代氛围的熏陶,人们比较注意对扎实的学问功夫的培养,因而形成了对注重文字功夫和典故积累的骈文的审美爱好。这就为侧重于使事用典、讲究声韵对偶、追求文辞华美的骈文带来了发展繁荣的契机。对乾嘉学派的影响不能仅看有多少学者写了多少骈文,用典是多是少,而要看到它推动了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培养人们对纯文学的骈文的审美追求。  3.清人打通骈散的观念和对骈偶的爱好  清人的文学观念比较倾向于中庸,不偏废骈散,而是沟通骈散。六朝时期重骈唯骈,骈中无散,而失于壅滞。除韩柳欧苏等大家外,唐宋以来古文家多视骈文为古文的反动,所以散文体流动有余而文采不足。清人则在争论中形成了骈散融合的观念。袁枚在《胡稚威骈体文序》中为骈文正名:“骈体者,修词之尤工者也。六经滥觞,汉魏延其绪,六朝畅其流。论者先散行后骈体,似亦尊乾卑坤之义。”在《答友人论文第二书》中剖析了“散文多适用,骈体多无用”的谬见,指出:“夫物相杂谓之文。布帛菽粟,文也;珠玉锦绣,亦文也;其他浓云震雷,奇木怪石,皆文也。”这种骈散相融的观念在清代已经形成共识。最有代表性的是李兆洛和刘开。  ……


编辑推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探索、总结、展望,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学术工程!  近六十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一百二十位专家学者耗时四年、通力合作的集体成就——一部新世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全新力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