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先秦两汉卷

赵敏俐,谭家健 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12月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作者:

赵敏俐,谭家健  

页数:

60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先秦两汉卷》以科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全部内涵做出了全新的阐释,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风貌。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先秦两汉卷》纵向上探索了中国古代文学演进的内在轨迹,揭示了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横向上剖析了文学与各种外部因素的关系,展示了不问时代文学的主导倾向。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先秦两汉卷》全面地整理、研究、总结了传世文学文献,为学界提供了学术研究途径,规划了学科发展战略,进而促使了中国学术在有序、均衡中良性发展。

书籍目录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总序绪论一 先秦两汉文学的历史背景与阶段划分二 先秦两汉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三 先秦两汉文学学科建设与本书撰述宗旨上编 先秦两汉文学的基本内容第一章 中国古代神话概述第一节 中国文学史与中国古代神话第二节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第二章 《诗经》概述第一节 诗、音乐与文本分类第二节 作品产生的地域第三节 时代与作者第四节 个性情感和艺术精神第五节 精妙的艺术表现第六节 《诗经》的流传与《诗经》学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概述第一节 古代记叙散文的萌芽第二节 《尚书》和《逸周书》第三节 《春秋》和《左传》第四节 《国语》和《战国·策》第五节 《公羊传》《毂梁传》《晏子春秋》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概述第一节 儒家著作第二节 道家著作第三节 法家著作第四节 墨家和杂家著作第五节 兵家与其他各家著作第五章 楚辞概述第一节 楚辞的渊源与特点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与思想第三节 屈原的作品与艺术特色第四节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六章 汉赋概述第一节 西汉初年的赋作第二节 西汉盛世的赋作第三节 元成至明章时期的赋作第四节 东汉后期的赋作第七章 汉代散文概述第一节 西汉初中期的散文第二节 西汉后期到东汉前期的散文第三节 东汉中后期的散文第八章 汉代诗歌概述第一节 乐府与乐府诗第二节 文人五言诗第九章 先秦两汉文学思想概述……中编 先秦两汉文学与社会文化下编 先秦两汉文学的基本文献附录 研究书目举要后记

章节摘录

  今本13篇,每篇皆有二字标题,以概括主旨。多数句子是散体,但趋向整齐,常用排比,铺叙陈说,偶尔用韵。有些语句,后来成为军事史上的格言。新发现的《孙膑兵法》共16篇,第1篇《禽庞涓》是记叙文,有3篇是对话,记孙膑与齐威王、田忌的谈话,有3篇是语录,有8篇是长篇独自,皆以“孙子曰”开头。思想继承孙武,写作方法更多样化。  《吴子》是战国前期军事家吴起的著作,今本6篇,每篇由若干段语录辑合而成,多者十来段,少者四五段,或对话或独白,皆不长。看来是门人弟子所缀集。6篇皆有明确的中心,以二字标题指明,如《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土》,比起《论语》每章之散漫无主,是一个进步。全书语言平易,文字清晰,句子大致整饬而不用韵。  《尉缭子》24篇,作者尉缭,一说是战国中期梁惠王时人,一说是秦始皇时人,曾任秦之国尉(最高军事长官),前人或疑伪。1972年临沂汉墓发现竹书6篇,内容与今本《尉缭子》大致相同,遂释疑。此书除继承孙武外,还吸收商鞅“农战”思想。在治军方面,强调将帅与土兵同甘共苦,军队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严格的纪律。全书基本是散体,韵语很少,显得持重严肃。有三分之一是讲军令军制的说明文。  《六韬》旧题太公望作,西周初年当然不可能有这样的著作。1972年临沂汉墓出土有竹简54支,文字与今本《六韬》相同,可知此书应为先秦古籍,成书当在战国末期。今本60篇,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6组。每篇一题,均为太公答文王、武王问。主要观点原于孙武,所以有人说它是“孙子之义疏”。“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常为后人引用。《六韬》文字浅近,而又经过修饰,偶有排句,但不故意追求对偶。既不是格言体,也不是语录和专论,呈现出从对话向专论体过渡的状态。最突出的特点是有完整的理论框架,对后来《吕氏春秋》之体例有所启发。  ……


编辑推荐

本书以科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全部内涵作出了全新的阐释,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风貌。从向上探索了中国古代文学演进的内在轨迹,揭示了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横向上跑细了文学与各种外部因素的关系,展示了不同时代文学的主导倾向。全面整理、研究、总结了传世文学文献,为学界提供了学术研究途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先秦两汉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