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美学导论(套装上下册)

曼弗雷德·弗兰克 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

曼弗雷德·弗兰克  

页数:

471  

译者:

聂军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美学导论(套装上下册)》分为上下两册。《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美学导论(套装上下册)》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德国浪漫主义作为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前半叶的一场文艺运动,具有非常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美学导论(套装上下册)》介绍了这场文艺运动的唯心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以施莱格尔兄弟等一大批浪漫主义文人的艺术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为主体,创立了成就卓著的浪漫主义美学理论,奠定了西方近代美学的基础。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曼弗雷德·弗兰克 译者:聂军 等 丛书主编:何怀宏

书籍目录

译序第一讲美学被排除在从古希腊到18世纪(“哲学”)的有关真理性问题之外。康德引发的转折。谢林与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文论。真理性问题在陈述句中的定位与艺术的真理性依据的复归第二讲现代派中审美真理性问题复归的进一步论证:阿多诺。早期浪漫主义真理性问题的来历及其康德和康德之前的理论基础。“反思判断力第三讲康德对莱布尼茨和沃尔夫学院派哲学的阐释,特别是对鲍姆加登《美学》的阐释第四讲开始阅读《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论》:鉴赏判断的质(无概念,无利害)第五讲鉴赏判断在主体间能普遍化的其它原因。从关系的角度看鉴赏判断(无目的的无目的性)第六讲鉴赏判断的“方式”。鉴赏判断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介角色。作为自由象征的美。美学的原理候补资格和“审美理念”不可穷尽的丰富意义第七讲席勒关于爱的美学及其向康德二元论的倒退第八讲美作为康德体系中两个支柱之间的桥梁。席勒和弗·施莱格尔阐述美的客观性的失败第九讲荷尔德林和谢林对康德和席勒二元论的超越,并且把美学捧颂为“同时是哲学唯一真实和永恒的法理和文献第十讲绝对和艺术:《先验唯心论体系》的美学思想。艺术观作为人意识中的最高境界第十一讲谢林在同一哲学时期向“绝对唯心主义”的转变。《艺术哲学》和审美的最终论证要求的相对化。“同一”说法的含义及其从言论结构中的发展。艺术持续的真理性要求第十二讲《艺术哲学》“普通部分”的结构与展开第十三讲《艺术哲学》“特殊部分”概观。以谢林的音乐哲学为例。转调与节奏。自然美与艺术美。唯心主义哲学与早期浪漫主义哲学及其风格的区别第十四讲第十五讲第十六讲第十七讲第十八讲第十九讲第二十讲第二十一讲第二十二讲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后一种情况中,想像力的机制受到为其立法的知性(或理性)的支配:而在前一种情况中,想像力的机制指的是想像与情感之间和谐的主观标准。在鉴赏判断中,认识力既不涉及感受也不与范畴相关联,因此不具有——如果这种表述在康德的术语中有意义的话——与之相适应的目的。相反,它遵循一种审美规则,这种规则防止想像处于一种由情感所导致的“均衡情绪”中。如果我们坚持“情绪”这个词,那么我们会这样说:我们一旦感受到美,心弦就会被拨动,它是如此和谐,宛如轻风不经意间拂过风琴一样。这种不经意可以让想像力包含在一个艺术形象中.这个艺术形象正符合对内在世界对象的想像(同上)。但是,不是因为这种相符合的情况才会产生美感,而是取决于它的客观性。如果想像力要把对象上升到认识层面上,那么它必须依据这个客体的结构要求:如果只要享受客体的美,它就会以反思的方式借助情感去尽情感受心灵的风琴上那种和谐的振动。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谈了康德研究鉴赏判断的前两种角度,即质和量两个方面。那么从关系的角度看,什么情况还与鉴赏判断相联系呢?我们已经说过,范畴是客体的普遍概念;而客体究竟是什么,这一点可以从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关系涉及到客体和其它与之相同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是原因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按照传统说法,康德将原因分为两类:效果原因和目的原因。第一种原因在宇宙决定论中起着盲目的作用。康德是这样设想的:一个客体不是另一个客体的原因,就是另一个客体的效果。后一种原因以相反的方式起作用:它们首先是能产生因果机制的目的想像,例如,对一个即将到达顶峰的想像会调动我全身的肌肉去攀登它。效果原因对世界起着决定性作用:康德认为,它必定从我们的知性结构出发,给世界留下了它特有的客观性烙印。与此相反,后一种原因只构成一种相对规则:即它不决定客体的客观性而决定我们假设的方式。如果我们称第一种为物质原因的话,第二种就是精神原因或者认识原因:第一种决定事物的存在,第二种决定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第二讲》里,我们曾涉及过这种精神原因。


编辑推荐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美学导论(套装上下册)》:人文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美学导论(套装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