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邻邦的心灵沟通
2010-12
李逸津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0-12出版)
李逸津
266
中俄两国是有着世界上最长的共同边界的亲密邻邦,中俄两国的文学交流,有着三百多年漫长的历史。文学是人学,两个伟大邻邦的文学交流,实际上也是中俄两大民族心灵的沟通,故以此意作为书名。《两大邻邦的心灵沟通:中俄文学交流百年回顾》所收18篇文章,大致可分为总论、古代文论研究、古代小说散文研究、苏联解体后汉学-文学研究新动向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五部分。
李逸津,祖籍广东东莞,1948年10月出生于天津市。“文革”期间高中毕业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四分场工作。1972年选调入天津师范学院{今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班学习,1973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其间于1979-1981年在本系读研究生,主修中国文学批评史。撰有中国古代文论、《文心雕龙》研究等方面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文心拾穗-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当代解读》(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10曾于1988-1989年、1999-2000年两度受?家公派,赴苏联列宁格勒国立赫尔岑师范学院(今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访学。自上世纪90年代起致力于中俄文学关系方面的研究,参加过“中国古典文学在世界”、“20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天津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20世纪俄罗斯汉学-文学研究”。与人合作出版《国外中国古典文论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国外中国古典戏曲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20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等三部专著,承担其中俄苏部分撰稿,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中俄文学关系方面研究论文20余篇。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文艺学硕士学位点学术带头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自序第一编 百年文缘中俄文学关系溯源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精英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吸纳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文本中中国概念内涵的演变苏联汉学-文学研究的发展阶段与历史特点第二编 解读东方.瓦·米·阿列克谢耶夫的司空图《诗品》研究及其他俄罗斯汉学家对《文赋》的接受与阐释俄罗斯翻译阐释《文心雕龙》的成绩与不足俄译中国古典文献译名商榷第三编 民间情怀俄罗斯中国俗文学研究述略20世纪俄苏《聊斋志异》研究回眸俄罗斯汉学视野中的中国古代艳情文学戈雷金娜论《浮生六记》的思想和艺术价值第四编 学风.渐变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汉学-文学研究戈雷金娜对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的研究第五编 直面当前前苏联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述评俄罗斯对巴金作品的译介与研究当前俄罗斯汉学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文学当代俄罗斯汉学家论中国当代作家作品
版权页:一、早期中俄关系与俄罗斯中国学的发端中俄两国历史上分处欧亚大陆东西两端,两大民族从人种、地理环境和文化渊源上并无联系。两国人民的最初接触,是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战争中被动发生的。1654年,第一位俄罗斯官方派往中国的使者费德尔。伊萨柯维奇.巴伊可夫(0.H.Ba~KOB,1612——1663/64)曾向接待他的清朝官员提问,俄罗斯人最早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他得到的回答是:他们的爷爷和父亲一辈是“跟随铁米尔一阿克萨克①(铁瘸子)到中国来的。但现在已经没有了任何证物,只能根据书面记载来推测”①。这里所谓书面记载,当指中国官方史书《元史》中所记有关俄罗斯的史实。元代对俄罗斯有“斡罗思”、“斡罗斯”、“兀鲁思”、“兀罗斯”、“阿罗思”等多种称呼。《元史》中对俄罗斯的记载包括蒙古军入侵俄罗斯②,俘获俄罗斯壮丁送至国内③,将俄罗斯俘虏编为“宣忠斡罗思扈卫亲军”,设置机构和官员管辖④,并安排其在中国北部屯田,发给耕牛、农具、粮食等⑤,为研究13~14世纪中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在记载俄罗斯14—16世纪历史的《索非亚第二编年史》中,也记录了“铁瘸子”征服许多民族和国家的史实。
《两大邻邦的心灵沟通(中俄文学交流百年回顾)》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