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艺复兴时期卢瓦尔河谷的城堡

[法]伊旺·克卢拉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8月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法]伊旺·克卢拉  

页数:

293  

译者:

肖红  

Tag标签:

无  

前言

直至19世纪初期,所有的乌托邦都是一个没有结果的梦:作家、诗人和知识分子可以撇开现实,尽情地描写和阐述想像中的伊甸园。他们怀念已逝文明岁月中幸福的“黄金时代”,歌颂财富岛上居民的美好风俗,赞叹太阳城的伟大光芒。这种逃避现实的文学旨在应用对比的手法,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费内荣、孟德斯鸠或者斯威夫特都是撰写这类哲学故事的高手。但是他们并不相信地球上会出现乌托邦,托马斯·莫尔本人也不相信这一点。1516年他在自己著名的《乌托邦》第二集的末尾写道:“我坦白地承认,我希望乌托邦的许多事情发生在我们的城市中,然而我的期望胜于希望。”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它造成的社会后果以及工厂浓浓的黑烟改变了乌托邦的命运,使它由田园和牧歌进入了政治领域。从那时起,它摆脱了形而上学,开始关注社会和经济问题。罗伯特·欧文和他的追随者,查理·傅立叶和他的学派,艾蒂安·卡贝和他的伊卡里亚人等新一代乌托邦诞生了……将乌托邦付诸实践的种种强烈愿望出现了,人们拒绝等待,要求尽快就地行动起来。就这样,同时被称为社会主义实验的空想社会主义问世了。这些乌托邦否定社会变革的两种方式:暴力革命和变革演进。这些和平主义和非暴力者都认为自己的模式将占上风,因此,都希望创造第一个试验模式,以证明自己的模式充满活力并希望其成为推动政治变革的手段。根据发起者的创意,这个新世界的第一个细胞应该很快推广开来,并通过示范效应,以和平的方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机体。一个半世纪以来,无数这一理想的追求者,在一个引领人或者预言家的指挥下,坚持不懈地进行尝试,建立了数百个小规模的社团。他们希望这些社团能够成为幸福的家园,孕育出新一代的人类。这个新世界应该是一个充满和谐,远离邪恶、对立及不公正的自由空间。除了希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外,摆脱贫困也成为他们远走他乡的梦想。为此,北美和南美那些辽阔的土地,即勒内·雷蒙称作“梦想的大陆”。成了进行各种社会试验的场所。这些试验起到了奇迹般的号召作用。整个19世纪,人们目睹着满载着穷人的船只抵达乌托邦国沿岸。他们手中的包裹虽小,但心中充满了希望。追求这一疯狂目标的人极少得到财富的青睐。尽管他们了解前人所经历的不幸,但他们仍愿意怀揣前人的理想,去经历他们经历过的考验并重复他们的错误。当然,一切冒险的结局都是不幸的,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规律。当人们面对困难而牢骚满腹时,社团开始出现分裂,矛盾的加剧使他们进一步陷入空想和贫困,而这些又正是他们希望摆脱的。同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乐观主义和合理的人道主义一样,乌托邦的错误也源于同样的哲学根源:相信一旦改善了教育和生存环境,人会重新表现出初期的善良和追求完美的能力。乌托邦在试图摆脱邪恶奴役的同时,很快受到了人性缺陷的制约。当他们认为摆脱地狱时,正在让自己重新走进地狱。纵观19世纪初笨拙的尝试到今天加利福尼亚和其他地区建立的“嬉皮士共同体”,实验社会主义的惨重失败、创办社团的夭折和梦想的破灭是一种必然,因为意识形态否定规律,而乌托邦又要将自己的权利凌驾于意识形态之上。因此,19世纪共同体的日常生活只能是一部充满强烈愿望的编年史,一个用幼稚的激情追求疯狂的梦想,一段乌托邦人充满欢乐和痛苦奋斗的历程。这部编年史是人类的悲惨和英雄命运的缩影。

内容概要

  在卢瓦尔河谷的城堡中,法国王室曾经辉煌一时。在其极尽奢华、风光无限的排场后面,充斥着诸多有关国王、王后和宠臣等鲜为人知的故事,涉及当时法国的政治、军事、建筑、文学、艺术、习俗、礼仪、饮食、服饰等多个领域,真实详细地再现了15世纪法国君王流亡时居住在卢瓦尔河谷城堡的生活。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伊旺·克卢拉(Cloulas.I.) 译者:肖红伊旺·克卢拉(Ivan Cloulas),文学博士、历史学家,曾任法国国家档案馆馆长。他撰写了大量有关中世纪和近代的历史文献和论著,其内容涉及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多个国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卡特琳·德·梅迪契》(1979)、《亨利二世》(1985)、《查理八世和意大利的幻想》(1986)、《博尔吉亚家庭》(1987)、《尚博尔城堡,国王们的梦》(1989)、《尤里乌斯二世》(1990)、《文艺复兴的意大利》(1990)、《西班牙的菲利浦二世》(1992)、《文艺复兴的法国》(1993)、《普瓦捷的迪亚娜》(1997)等。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王室豪华享乐的传统第一章 君主优裕的流亡生活:曼恩城堡——希农城堡——洛什城堡曼恩城堡——令人愉悦的要塞希农城堡——三位一体的宫殿洛什城堡——新型的寝宫王室的礼仪君王和贵族们的服务人员阿涅丝·索雷尔的“统治”第二章 都兰国王——路易十一王太子接受的严格教育国王定居在都兰王后在昂布瓦兹城堡里的奢侈生活查理王太子的青年时代乡村别墅一普莱西城堡国王餐桌上的服务国王对狩猎的痴迷迷信的崇拜第三章 国王青年时代在昂布瓦兹度过的幸福时光家族的庆典活动图尔的全国会议查理八世在朗热城堡的婚礼昂布瓦兹新城堡王族的服务人员家具、挂毯和收藏品意大利的战利品王太子查理·奥尔朗王室一天的娱乐消遣对文学和艺术的爱好致命的事故第四章 布卢瓦城堡以及成年的君王国王的离婚封建的国都——布卢瓦奥尔良的路易所受到的教育路易十二和布列塔尼的安娜辉煌的建筑王室家族的私生活于后的贵妇们布列塔尼的安娜的仆役豪华与虔诚狩猎的乐趣母爱城堡公园的新艺术执政官员王族间的访问奥地利的菲利浦和卡斯蒂利亚的让娜遗产的冲突王室葬礼的仪式对王位继承人的培养教育洛什——关押吕多维科·勒莫尔的监狱第二部分 文艺复兴的夏天第一章 王宫的繁荣昌盛年轻夫妇的登基昂布瓦兹的盛大活动列奥纳多·达·芬奇在克洛·鲁西小城堡国事与娱乐暴行、强暴和淫荡王太子的洗礼乌尔比诺公爵的婚礼犬猎队之父国王的卫队国王的后勤队伍布卢瓦城堡里王宫的侧楼家庭的不幸传奇式的爱情第二章 皮埃尔的理想领主们的府邸比里城堡合农索城堡的诞生阿泽依勒里多城堡工地上的女人尚博尔——文艺复兴的宣言和杰作卢瓦尔河谷的宫廷:狩猎和接待的场所阴谋与纠纷宗教改革运动与人文主义王室的物品:挂毯织物的清点臃肿的宫廷机构国王的表率第三章 迪亚娜的花园普瓦捷的迪亚娜进驻合农索城堡领地的管理和监督土地开发的典范新的扩建——谢尔河上的花园和娱乐园复杂的诉讼案水上城堡昂布瓦兹城堡的王子们卡特琳王后的探视王子们的饮食起居第四章 上流社会卡斯蒂利奥内的《侍臣沦》——新的贵族礼仪礼仪论著的流行——乔瓦尼·德拉·卡萨的《加拉泰奥》一个别开生面的群体:外国侍从、弄臣、驯服的动物和窃贼贵妇,伦理道德,笃信宗教《七日谈》和宫廷的幕后西班牙式的爱情通俗读物和骑士小说拉伯雷诙谐幽默的报告文学骑上精神的范本:《高卢的阿玛狄斯》异国探险的诱惑诗歌——人世间的镜子侍臣和诗人 尼沙和杜贝莱第五章 宫廷里的日常生活豪华服饰夜间习俗卫生状况饮食习惯就餐规矩营养套餐就餐结束宫廷舞会集体游戏刚球运动户外活动:槌球,九柱戏,各种球类游戏贵族的游戏:套圈,人像靶,骑上比武,马上比武占星家的角色第三部分 暮色之光第一章 昂布瓦兹城堡的喧闹,舍农索城堡的胜利卡持琳王后的报复豪华的丧事玛尔戈公主的仆役不满者的谋反宫廷迁至昂布瓦兹城堡四句斋狂欢日的化装庆祝会保卫昂布瓦兹城堡,歼灭反叛者血腥的镇压宫廷迁至台农索城堡弗朗索瓦二世和玛丽进驻城堡的豪华场面庆典活动的继续昂布瓦兹城堡守斋日的乐趣卡特琳王太后的领地收入和贡赋王太后的佃农卡特琳的花园峭壁上的喷泉葡萄棚和养蚕厂公爵的藏衣橱奇异的珍宝国民战争时期的卢瓦尔河的城堡卡特琳王太后在布卢瓦城堡的联姻活动无度的消遣娱乐查理九世一天的日常伙食第二章 伟大与荒谬王太后的女侍从国王回到伽卢瓦城堡新的礼仪制度宫廷学会国于严格的作息制度布卢瓦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会议意大利戏剧演员的到来敌对行为的结束普莱西和舍农索城堡里淫荡的盛宴德洛尔姆的宏伟规划卢瓦尔地区——政治协商的中心按照古代风格建造合农索城堡王太后服务人员的圆顶楼房新建的护城河王太后舒适的退隐生活第三章 巴罗克时代宠臣们的争斗国王和他的宠臣们第二代宠臣没有国王的宫廷与王太后的阴谋国王的保护措施和娱乐活动意大利大臣和仆役戏剧潮流华丽的服装面罩和手套玛尔戈王后的梳妆宫廷中的哑剧亨利三世的户外活动国王突发的嗜好国王“四十五人侍卫队”的服务朝臣们的消费债务的深渊第四章 国王与国民的辩论神圣联盟的策划召开布卢瓦第二次全国会议大臣们的免职会议召开的仪式和初步商议会议的庄严召开国王的演说“王家联盟”组织的宣誓仪式王太后府邸的协商会国王的召见巴黎市长的政治晚宴代表们出席国二E的起床仪式国王办公室里的谈判第五章 布卢瓦城堡的悲剧逮捕第三等级的代表令人不安的谣传吉斯党派的一致团结国王的黑色忧虑王太后府邸的结婚庆典谋杀吉斯的会议不择手段的计划令人不安的一夜黎明的谋杀谋杀的步骤暴力的继续全国三级会议代表的恐慌卡特琳·德·梅迪契之死王太后的葬礼王太后去世后的慷慨与破产图莱纳——布卢瓦王朝最后的避难所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王室豪华享乐的传统第一章 君主优裕的流亡生活:曼恩城堡——希农城堡——洛什城堡15世纪,法国王室家族的府邸如同法国的领主和贵族们的府邸位于巴黎附近的外省一样,坐落在卢瓦尔河谷一带。1418年,由于巴黎落入勃艮第盗匪之手,当时身为王太子以及都兰和贝里公爵的查理七世,不得不逃离首都巴黎,避居在其岳母约郎德·德·阿拉贡夫人的宫廷里。查理七世的岳母是安茹路易二世的遗孀,路易三世和勒内两兄弟即耶路撒冷和西西里王国名义上的国王的母亲。曼恩城堡——令人愉悦的要塞查理王太子从他的舅舅贝里公爵那儿继承了几座城堡。他较喜爱的住所是耶夫尔河畔的曼恩城堡。贝里公爵的《丰饶的时节》这部书中,一幅优美的细密画向我们展示了这座建筑物。这座城堡于1396年竣工,位于石质的岬角顶部,耶夫尔河和奥南河恰好在岬角下汇合。城堡的前身是一座要塞。尽管这座建筑物表面看来并不起眼,但它的确是一处令人愉悦的住宅。城堡的堞道上建有一座座塔楼,塔楼顶层是六边形的宽敞的大厅,高大的哥特式窗户使室内格外明亮。那儿有当代最著名的藏书楼,书籍上装饰着许多精致的小彩画。查理七世常常在此接待他的朋友和情妇,当然还有为他生了14个孩子的妻子——温柔贤惠的玛丽。1422年10月24日,查理的父亲——患有精神病的查理六世去世后,查理七世正是在曼恩城堡被推上王位的。然而,等待他的是去征服整个法兰西,因为英国人和勃艮第派占领了法国的大部分领土。在新任君王的周围,充满了宠臣与乱党的明争暗斗和尔虞我诈。查理七世喜欢感情用事,并受到大臣们的感情的左右。希农城堡——三位一体的宫殿不过从外表看来,查理七世有时俨然是一位君主:1428年他定居希农城堡,春天他在那儿召开了奥依语地区会议;同年秋天又召开了全国三级会议。这座城堡最初由原先的安茹伯爵和英国的国王们兴建,耸立在维埃尔河流经的险峻的悬崖上。一块长400米,宽70米,呈四边形的土地上,并列着三座城堡——圣乔治城堡、米利厄城堡和库德雷城堡。城堡问,被深深的壕沟隔开。在城堡外部,那围墙间的塔楼、城堡大门、外堡上的枪眼、壕沟外的护墙和吊桥,使城堡的围墙给人以毛骨悚然的感觉;在城堡内部,新近的改建和维修却令人赏心悦目。米利厄城堡装饰着典雅的钟楼,从那里可以通往查理七世建造的国王的寝宫、大厅和女眷楼。国王寝宫的侧面,耸立着一座高达70米的建筑,俯瞰着整个城市。借助古代城堡修缮工程的预算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城堡内部的布局:一楼有贮酒室、起居室、厨房和卫戍部队的军械库;二楼有一间“铺地毯的卧室”,石板地上铺着舒适的地毯,是国王的寝宫。一个小房间与之相通,并连接着一个小客厅和另外一间卧室,这间卧室后来被用做王室高级官员的住所。南面一座方形的塔楼内,有宽大的石质窗台,嵌着十字形窗格的窗户,房内有装饰精美的壁炉和四个石质楼梯;西面朝着护城河的一幢楼房里设有厕所。根据这座城堡内部保留下的设施,足见当年它的确是一处实用便利的住宅。王宫里的聚会都在毗邻的一幢建筑物里举行,那儿有一间长27米宽9米的大厅。它紧挨着城堡的内墙和古老的国库塔楼,有二层楼高,登上十八级台阶,即可进入大厅。长形大厅的结构别具一格:三扇大门朝向花园,一扇高大的窗户朝向城里,室内光线充足,格外明亮。国王可以通过室外的木制长廊,从寝宫直接抵达大厅。1429年3月8日夜晚,贞德正是被带到此地。当时,50多盏火炬将大厅照得通亮,300名全副武装的骑兵和领主聚集在这里。圣女贞德身穿当时青年候补骑士的男式服装:黑色紧身上衣和紧身长裤,外披黑灰色短袍,头戴黑色羊毛风帽。她那深色的头发被修剪成圆形,呈“碗状”。她走到那些衣着考究的官员们中间,认出了隐藏在朝臣当中的查理七世。她向国王行过礼,并呈上一封信,信上写着:按照上帝旨意,国王肩负着收复兰斯和将英国人驱逐出法国的神圣使命。贞德说服国王后,被安置在附近的库德雷城堡的中心塔楼里。1305年,美男子菲利浦曾在这里囚禁过圣殿骑士团的显贵们。贞德赴普瓦捷接受神学家和法学家们的审查前后,在此逗留了一个月。为了夺取奥尔良战役的胜利和光荣地进驻兰斯,她于4月20日左右离开了王宫。


编辑推荐

《文艺复兴时期卢瓦尔河谷的城堡》:在其极尽奢华,风光无限的排场后面,充斥着诸多有关国王,王后和宠臣等鲜为人知的故事。宫廷里的人们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们越来越多地离开卢瓦尔河谷,迁移至枫丹白露和巴黎附近的王宫。对于他们来说,尚博尔依旧是一座理想中的宫殿,是一所坐落于青葱翠绿的僻静处的近平虚幻的歇息处。此情此景与昂布瓦兹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卡特琳·德·梅迪契特意安排了这种热烈而温馨的欢迎仪式接待她的儿子,以便向人们公开证明,无论是贵族们的阴谋或是宗派的动乱,都无法阻挠人们去爱戴他们的君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艺复兴时期卢瓦尔河谷的城堡 PDF格式下载



主要是作文学研究用,不是研究,建议大家可以不用买!


  我读书有个习惯,喜欢几本书同时看。《文艺复兴时期卢瓦尔河谷的城堡》与《武林旧事》基本上是同时开看的,初看时倒不觉得什么,看着看着就觉得有些趣味了。原来这两本写得都主要是当时王室的生活,前者是法国瓦卢瓦王朝的王室生活,而后者则是中国南宋王朝的王室生活。描写得都很详细,能从中看到当时人的生活,还有王室的排场。于是就有意识地将此两本书参照着看,看看哪家王室的排场更大。  《武林旧事》属于追忆之书,由周密在南宋灭亡之后,追思杭州繁盛之事,有些应该有亲历之感;《文艺复兴时期卢瓦尔河谷的城堡》的作者就是法国档案馆长,他根据档案重新还原了法国这段历史,这段时期亦是法国历史上的多事之秋,繁花妍尽,风雨满楼。两本书对于当时的生活细节,皆是不厌其详,细细地描摩与罗列;对于皇家的生活,更是兴趣盎然,那种气派与精致,倒也让数百年之后的我们看得津津有味。《卢瓦尔》一书所写的时代是十五十六世纪,比周密所写的南宋年间(十二十三世纪),差不多晚了三百多年。不过这两本在自己国家历史中所处的情境,却颇有可比较之处。当时的南宋,正是在蛮族的压迫下,被迫南迁临安。江山国土,已失泰半。周围强敌环伺,但汴梁的繁华,还依然延续。卢瓦尔河谷的瓦卢瓦王朝,在其两百年的历史中,战争不断,从英法百年战争到宗教战争,整个王朝时期皆是风雨飘摇。不过当时的法国,国土已统一,君主专制建立,文艺复兴已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南宋时期应该说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时期,虽然军力潺弱,商业却是盛极一时。地处富裕的东南,物华天宝,人文汇萃。虽然每年大量给北边蛮族的岁供,亦未曾影响南宋王朝富裕的程度。从皇室到民间,食不厌精,物求华丽,一派豪奢之气。同时一种世俗的精神亦在崛起,民间的力量也在强大。这是一个享乐的时代,也是中国百姓精神最为自由的时代。不过,一百多年之后,蒙古铁蹄践踏,繁华都被雨打风吹去,中国文明从此进入黑暗时期,从此再也未缓过气来。而瓦卢瓦王朝亦历时二百余年,他们从卡佩王朝得到王位,最后又将王位传给了波旁王朝。瓦卢瓦王朝算是法国历代王朝中兴盛的王朝,在这个王朝作为第三等级的平民崛起,在与贵族们争权。二百年后,巴黎革命发生,一场血雨腥风,满街人头乱滚,贵族统治结束,法国斩断羁绊走向现代。  《文艺复兴时期卢瓦尔河谷的城堡》写的就是王室的活动,皆及当时整个贵族阶层的生活,对于民间普通人的生活涉及得并不多。而《武林旧事》写的是当时的皇都杭州的生活,写了当时的民俗,将重点放在了宫廷生活上。既然都写王室生活,皇家自然有皇家的气派,两本书都极尽描摩渲染之能事,对于当时宫廷的排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人想像到当时冠盖云集衣香鬓影的盛大场面。至于宫廷大事的描述,两本书都具体到了琐碎的程度,来了些什么人,进行了些什么仪式,说了些什么,吃了些什么,都一一地道来,《武林旧事》甚至还列出了详细的菜单。说实在的,南宋及瓦卢瓦王朝的排场都不算小,入则竞逐奢华,出则兴师动众,两个王朝均以此为乐事。相比较而言,南宋宫廷更注重礼仪声威,而瓦卢瓦王室更注重实际享受一些。  由于描写的细致真实,因此在看此二书之时,在你的头脑中就像在观看一幅幅画,只不过《武林旧事》就像是一幅中国画,而《文艺复兴时期卢瓦尔河谷的城堡》则更像一幅油画。前者很写意,清清淡淡近乎白描,虽然也有细节,但观者则是从整体上去把握,去理解作品之间;而后者重写实,浓墨重彩光影逼真,如照像机一样将所有的情景表现出来,细部纤毫毕现,整体让人震撼。《武林旧事》闲来偶读一则,颇为有趣,然通读全书就少些享受。而对于《文艺复兴时期卢瓦尔河谷的城堡》通读起来就痛快一些,既给你呈现许多的细节,也给讲述诸多的有历史故事。  在《武林旧事》的后半部分,写到了太上皇赵构的生日盛宴。书中描写了孝宗皇帝对他以父事之,前后两代皇帝亲情融融,还颇让人感动。不过,如果知道高宗如何被迫退位,而孝宗与他已无血缘关系的话,这种毕恭毕敬的礼节,这种满溢而出的亲情就有些虚伪了。倒不如像《文艺复兴时期卢瓦尔河谷的城堡》结尾那样,描写亨利三世与吉斯公爵之间宫廷阴谋,争权夺利,刀光剑影,最后国王杀吉斯公爵于自己的卧室之中。相比南宋两代皇帝赵构赵昚那样的彬彬有礼,这样的血腥描写倒真是来得到更真实更痛快一些。 阅读更多 ›


细节非常丰富。帝王贵族生活。我认为很好。


拿到书都是褶子 貌似是旧书 没配图 凑合看


就是翻译的语言永远不像是汉语,这是外国作品翻译过来的通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