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超级冷静

铃木丈织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铃木丈织  

页数:

167  

译者:

陈俊英 李海爽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是一件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的事情。  我曾想,在工作上做出重大选择之前一定要保证身体健康。当时,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充满自信的我,非常希望拿到“身体健康,未见异常”这样一张健康诊断证明书。  没过多久,我就做了一次全面而彻底的体检。检查的结果不出所料,脑电波、血管、血液都正常。可是,总觉得出示体检结果报告书的那位医生的表情有点儿不自然。  医生告诉我说:“肾脏上像是有个肿物。”  “肿物?!”顿时,我感到脑海里一片空白。  后来才知道,当时医生这句话是事实,是相当严峻的事实,我的病情已经到了“进行性恶性肿瘤第四期”,即所谓的癌症晚期。据说“能否立即手术治疗尚不好确定!生命大概还剩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内容概要

  《超级冷静:如何克服惊慌心理》是《心理自助行为》系列之一的《超级冷静(如何克服惊慌心理)》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消极情感与惊慌心理状态、惊慌心理行为发生的原理、惊慌心理状态早知道心理测试、害怕和爱哭闹的孩子一起外出、情绪稳定下来的诀窍等内容。

作者简介

铃木丈织,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医学博士(圣•托马斯大学)。倡导各种能力资质开发(AQ)第一人。他具有独特的实践思想,在心理学会爱称他为“丈织博士”。曾活跃于东京大学相扑协会,潜心研究“心技体”问题。由于突然患上癌症,身心曾一度崩溃而陷入抑郁状态。在患病期间,他一直坚持用心理治疗,收效甚大,很快恢复了健康。现在,他在父母学心理咨询协会、商务关系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咨询艺术和商务艺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著作:《丈织博士婴儿心理学——父母学》(第三文明社)、《推销的成功法则》(PHP研究所)、《痴情男薄情女》(中经出版)等多部。

书籍目录

序言 惊慌心理状态肯定能够克服l第一章 消极情感的由来第一节 消极情感与惊慌心理状态一、惊慌心理状态引发心理异常二、“诞生”是产生惊慌心理状态的根源三、情感的基础是“好”与“恶”第二节 8种消极情感一、与生俱来的消极情感二、对未来的预测与消极情感第二章 惊慌心理行为发生的原理第一节 惊慌心理状态的反应类型一、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心理学二、条件反射产生的“自我防卫行为”三、5种消极情感及其反应类型四、惊慌心理状态征候群第二节 惊慌心理行为的消极效果一、惊慌心理反应倾向二、惊慌心理行为的类型第三节 惊慌心理状态早知道心理测试一、消极情感和消极反应二、惊慌心理状态心理测试I——消极情感测试——三、惊慌心理状态心理测试Ⅱ——消极反应测试——四、惊慌心理行为测试第三章 克服惊慌心理状态的关键——“稳定”、“平静”情绪第一节 J-calm法则一、正视现实,避免情绪化判断(-公正)二、说明缘由(c-明确)三、发现共同点(a同调)四、打消无限这种错觉(-限度)五、分散责任(m-大多数)第二节 情绪“稳定”、“平静”的积极效果一、[攻击→积极性]感知未知世界的乐趣二、[恳求→主体性]积极向上三、[无谋→挑战]为实现目标竭尽全力四、[停滞→信念]充满战无不胜的精神五、[从众→适应]具备项目负责人的素养六、[不安→踏实]坚信有人来相助七、[恐怖→平稳]具备自控能力八、[威胁→冷静]是非分明九、[焦躁→客观性]客观判断十、[强迫→自发性]自我发号施令十一、[紧张→自主性]率先垂范十二、[兴奋过度→沉着]思路清晰十三、[欢喜过度→愉快]关系融洽十四、[最好→最最好]永思进取第四章 克服惊慌心理状态经验谈第一节 突如其来的癌症晚期通知一、惊慌心理症状二、情绪稳定下来的诀窍三、原因分析第二节 害怕和爱哭闹的孩子一起外出一、惊慌心理症状二、情绪稳定下来的诀窍三、原因分析第三节 裁员风波的打击一、惊慌心理症状二、情绪稳定下来的诀窍三、原因分析第四节 秘密是力量的源泉一、惊慌心理症状二、情绪稳定下来的诀窍三、原因分析第五节 彩票中奖后足不出户一、惊慌心理症状二、情绪稳定下来的诀窍三、原因分析第六节 在电车里遭遇大地震一、惊慌心理症状二、情绪稳定下来的诀窍三、原因分析第七节 大雪拦路第八节 防震抗震一、有备无患二、条件反射训练法第五章 他人惊慌心理状态的救助第一节 代人致辞的紧张一、症状二、救助方法第二节 被困电梯上一、症状二、救助方法第三节 机器操作的失误一、症状二、救助方法第四节 商品甩卖风波一、症状二、救助方法第五节 电车停运的哗然一、症状二、救助方法第六节 球迷们的过度兴奋一、症状二、救助方法第七节 高楼起火一、症状二、救助方法第六章 惊慌心理状态的深层-心理与行为解读第一节 心理分析一、几何学式的心理反应二、心理与意识三、厌“动”好“静”的心理四、心理的消极反应要素五、意识的积极反应要素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七、自我表现与心理第二节 心理与行为一、意识与行为二、5种行为类型结束语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消极情感的由来第一节 消极情感与惊慌心理状态一、惊慌心理状态引发心理异常所谓惊慌心理状态,是指感性认识先于理性认识的一种不能自控状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是指心理与情感交织在一起直接支配行为的一种状态。人在惊慌心理状态下,流露真实情感的时间要比平时长出几倍。如果只是瞬间情绪失控,就不能说成是陷入了惊慌心理状态。根据情况不同,有人的惊慌心理状态会持续长达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当然,惊慌心理状态下的行为不是一种模式,而是形态各异。如果对惊慌心理状态放任不管的话,最终将会导致心理异常的结果。例如,变得过分敏感,哪怕只是很小的响声也会吓一大跳,精神上总是不得放松。可能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在某些时间段里看一些刺激性的电影、书还可以,但是在睡觉之前,就是平时认为愉悦的钟声也会感到它异常刺耳,根本不能入睡。其实,这也是一种轻度心理异常症状。我们不能因为只是一点儿轻微的惊慌心理状态,或者是很多人一起发生的惊慌心理状态,就忽视惊慌心理状态问题。例如,前面所说的因为钟声的影响而不能入睡的例子,如果几十天都持续那种状况的话,大概就非同小可了吧。虽说陷入惊慌心理状态的人很多,但是落到您个人的头上时,就是一个俨然的事实,就不可能不受到消极影响。换一种说法就是,当您自己陷入惊慌心理状态时,世界上有多少人患有这种症状的规模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不管有多少人,每个人自己承受的消极影响也都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要尽快从惊慌心理状态恢复到自然状态,尽早使情绪稳定下来。可能会有人认为,既然有那么多人都处于惊慌心理状态,就是自己一个人冷静下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绝非如此。可以说,不管是为了自身的心理尽快稳定下来也好,还是为了克服大范围的惊慌心理状态也好,您自己尽快摆脱惊慌心理状态都是有很大价值的。为了把自己和周围的人从惊慌心理状态中解救出来,希望大家一定要了解一下有关惊慌心理状态的原理和知识。二、“诞生”是产生惊慌心理状态的根源在没有掌握任何信息的情况下,我们面对某一事物总是会从“否定性评价”的角度做出判断:“这个真的会有效果么?”“这会不会是谁的圈套呢?”“是不是背后有什么阴谋呢?”“我可不能就那么轻易地上当受骗!”“关于那件事情,自己真的没问题吗?”如此思考问题决非慎重起见,而是由来于人的诞生之际。在10个多月的时间里,胎儿是从一个细胞开始慢慢长大,胎内环境对于孕育生命而言是最好不过的了,既有适宜的温度、湿度、丰富的营养,又有舒适的节奏。可是,突然有一天“悲剧”向胎儿袭来,这就是降生。降生以后,胎儿便完全被置身于一个和从前截然不同的环境里——干燥、寒冷,既没有了营养,也不再有舒适的节奏了。如果照此下去的话,恐怕连活都活不了。婴儿是通过本能感知世界的,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感到非常害怕。因此,一降生就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啼哭,这就是人最初发生的惊慌心理状态。我们的心理基础,就是从生命诞生时的这种惊恐心理状态开始的,因此,人常常出现消极情绪、持怀疑态度是极其自然。三、情感的基础是“好”与“恶”人的内心世界是瞬息万变的。比如,经过外界刺激以后,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起伏波动”反应,而若干“起伏波动”相互交织在一起以后,就会形成“高峰”或“低谷”状态。这就是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思考与未来的发展前景结合起来,并希望向着一个方向行进时,就成了意识了。人的心理,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成熟起来的。与此同时,人的身体也在成长,与身体的成长直接相联系的就是情感。情感是以“愉快、不愉快”的反应出发的。愉快反应会发展为“喜欢”情感,而不愉快反应会发展为“厌恶“隋感。这就是情感形成的基础。情感是对事物做出的直接反应。这是因为,情感也是体内产生的一种心理作用。例如,通过皮肤刺激或味觉等的身体反应,情感会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反应。“愉快”反应与接受、认同和肯定这些积极情感联系在一起,而“不愉快”反应则是与反抗、排他、否定这些消极情感相联系。人们常说,“那样做的话,肯定比现在累,算了吧!”可见,我们的身体是遵循经济原则的。也就是说,平时总是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收获”、“尽可能轻松愉快地创造最大价值”,不喜欢吃苦而喜欢享受和愉悦。为此,如果出现了会对身体造成危险的想法,就要设法排除它。即,就要刺激、触发消极情感出现,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而,消极情感还会与消极心理一体化,从而把人的行为引向消极方向,并支配行为本身。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的思想就会因为来自于情感、心理和身体的共同作用而不得不停顿下来,从而陷入惊慌心理状态。第二节 8种消极情感一、与生俱来的消极情感在引发惊慌心理状态的消极情感中,“喜、怒、哀、乐”中的“怒”和“哀”最具有代表性。在心理上要想接受“喜”和“乐”,需要付出努力。因为心理是不大容易接受积极情感的,因此,既需要确认,又需要时间。相反,心理对于“怒”和“哀”则易于接受。因为人的心理活动起源于消极情感,而且,消极情感实际上是与消极行为直接联系在一起的。那么,积极情感是否与积极行为相联系呢?是的,积极情感与积极行为相联系。但是,如果积极情感过了度的话,也会与消极情感一样引发消极行为。因此,有时看起来是积极情感,但是也需要作为消极情感来对待。情感同“现在”与“未来”关系的定位有关,简单来说就是,怎样预测未来会引起情感的很大波动。由于人们看待事物的标准和价值观各不相同,所以这种“关系定位”也因人而异。例如,拿1个小时的时间来说,有人说它“长”,也有人说它“短”。也就是说,对于未来问题也一样,有人会做出消极预测,也有人会做出复杂的各种各样的预测。但是,归纳起来,关于对未来的“预测”和消极情感,主要可分为以下8种类型:〔对未来的预测〕〔消极情感〕消极预测——不安感不可预测——恐怖感预测不足——威胁感复杂预测——焦躁感强行预测——强迫感〔积极情感消极化〕期待过度——紧张感超越可能——兴奋过度过多成果——欢喜过度那么,下面让我们对这8种类型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二、对未来的预测与消极情感(一)情绪不稳定加剧不安感(消极预测——不安感)“现在的通货紧缩萧条到什么时候才算到头呢?”“反正不管做什么都摆脱不了不景气的影响吧?”“这几年的经济是负增长,可能今年也依然如此吧?”如果总是像这样对未来进行消极预测,那么,就会导致希望破灭、毅力丧失。可以说,近年来自杀现象增加的事实,就是惊慌心理状态反应的例证吧。消极预测只能加剧不安情绪,不安情绪甚至会导致彻底否定自身存在价值的后果。不言而喻,不安感是心理压力的元凶,它会静悄悄地、不停地向心理世界渗透消极情感。(二)前景莫测导致裹足不前(不可预测——恐怖感)您进过凶宅吗?您在漆黑状态下乘坐过快速滑行车吗?这些都是相当恐怖的事情。那时,即便是与恋人、孩子在一起,甚至也会彻底忘记了保护他们的责任,脑子里只有自己,只想要保护自己,稍不注意,甚至还有可能把对方抓过来当挡箭牌。在蒙上眼睛横穿马路的时候,两腿会发抖而不能前行。这是因为,当我们预测不出前面有什么东西、情况怎样、有什么要求等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不敢往前走,因为感到恐怖,只能随意将错就错或是裹足不前。恐怖感会导致神经错乱,而且,很容易令人陷入自暴自弃状态。(三)预测不足产生威胁感(预测不足——威胁感)您见过幼儿大发脾气的样子吗?不管眼神还是面目表情都与成年人发怒的时候一样。如果对方是成年人,您可以很冷静地应对说:“别那么生气啦!你的心情我也是理解的。”但是,当幼儿大怒的时候,我们却不知所措。这与威胁感有关。平时,我们觉得幼儿弱小,就抱在怀里,对于幼儿发脾气也会不当回事儿地说:“那算个什么呀!”但是,当出乎自己意料、在幼儿发脾气的那一瞬间,我们就觉得是受到了威胁。不过,这样认为倒不是说因为对方强大起来了,而是幼儿的瞬间表现超出了自己预测的范围,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为好了。(四)多虑导致焦躁情绪(复杂预测——焦躁感)如果过多地预测出各种各样的复杂前景的话,那么,自己就会变得犹豫不决,从而陷入焦躁之苦。焦躁不安是各种消极行为的元凶,会令人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一来,行为也会变得复杂化,简直就没有了章法,忽左忽右。目的意识也会丧失,只是在空忙,不见成效。相反,也可能会使自己停顿下来,不做任何事情,走向另一个极端。另外,有时还会固执己见,并还要强行使自己的意见正当化。(五)强迫命令导致抵触情绪(强行预测——强迫感)如果正当您在想“那么,现在我就开始做”的时候,而对方却以命令的口气指示说:“现在必须马上开始做!”这时,往往会不由得产生抵触情绪。于是,您可能就会大叫起来:“早就想要做了,可你还指手画脚。”“为什么要做,我还就是不做了!”做什么事情,如果自己觉得是强制性的或是被逼迫的,那么,自主性就会在瞬间消失,即便是自己打算要做的事情,也会觉得不情愿了,没有干劲了。(六)期望值过高给人带来心理压力(期待过度——紧张感)即便很想鼓足精神要大干一场,但是如果超过了限度,自己的身体也是支撑不住的。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完成,而一旦到了即将开始行动起来的时候,有的人也会产生不安和担心,造成计划不能如期实施。“没关系,对你来说还不是小事一桩,当然可以去做,就连小学生都没有问题!”如果用这样的话语去勉励对方,也只能平添压力,徒使消极情感膨胀起来,摧毁对方的自信或成功的可能性。“成功不了也是预料之中的,去做吧!”如果用这样的话语去劝导当事人,也会使当事人受到伤害。当事人肯定会想,原来只是让我去做原本就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不由得对工作产生怀疑态度。在一般情况下,得到鼓励后就会干劲倍增,只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再加上一句“加油”,那么,浑身就会产生使不完的劲儿似的。然而,期望值过高的鼓励和期待,只能给人增加紧张感。如果这种鼓励和期待是“偶然性”的,那么,它给人带来的紧张感更加强烈。(七)过于兴奋而忘手所以(超越可能——兴奋过度)单凭自己异想天开,人是会行动起来的。明明没有根据,却要认定自己今后的工作“肯定能实现这个目标”,“担负的责任大概也就是这种程度”等等。这种现象,一般是在成为重大工程项目的成员或者被委任以较大权限、获得了需要发挥超越自己职权范围作用时容易发生。本来照常发挥自己的实力足矣,但是往往过于夸张。例如,如果通过瓶口缓慢往里注水,水会很顺利地流进去,但是如果很猛地“哗”地一下往里灌的话,结果水不仅没有装进去,反而洒满一地。即便有用不完的力气,结果还是徒劳一场空。如果能够像“瓶口”大小那样,把自己的情绪均匀地控制住就好了,但是,兴奋起来以后,往往就变得孤芳自赏了,既看不到对方,看不到环境,也认不清事物的本质。(八)过分张扬而招惹是非(过多成果——欢喜过度)人总是想象自己可能取得的成果。“这次已经很努力了,总会比上次有进步吧。”“因为有点失误,即使比上次差些也是无可厚非的。”人是在意识到各种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来考虑相应的结果的。但是,有时候会取得超乎自己想象的出色成绩。这时候,往往会条件反射般地大喊:“哇,太棒了!”如果仅仅如此倒也还好,而有的人还会不分场合地大声叫喊:“真的?真的?这不是做梦吧?太棒了!太棒了!”虽然周围的人已经厌恶到了极点,但其本人却丝毫没有注意到别人的反应,依然我行我素。如果欢喜过度,不仅会给别人带来麻烦,自己也会丧失注意力,而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纠纷的发生,以后说不定会因此而受到打击。因此,凡事都严禁过度。如上所述,可以说,惊慌心理状态与自己如何预测事件、事物的发展方向,如何控制自身的消极情感有直接关系。第二章惊慌心理行为发生的原理第一节惊慌心理状态的反应类型一、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心理学人的行为是难以预测的,可以说人构成人的行为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要素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影响下,人的行为岂止百人百样,真可谓百人千样。进而,如果再加上是处于惊慌心理状态下的话,那么,人的行为就会变得更加不可想象、变幻莫测了。在此,我们暂且把惊慌心理状态下的行为大致归纳为5种反应类型。这5种反应类型,基本可以涵盖整个惊慌心理状态反应类型的95%左右。进而,我们还可以把这5种反应类型再细分为11种行为倾向。可见,预测人处于惊慌心理状态下的最终行为(结果)是相当困难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直接看到结果,都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过程。不过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事物的现象——反应——行为——结果(最终行为)这种发展过程,尽早采取某些措施。即,对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加以控制,使结果(最终行为)尽可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完全有可能通过各种方法使其朝着自己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变化。实际上,这才是心理学要追求的生存方式。对自己的未来,即便是进行了消极预测,预测出了消极的结果,其实也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您担心消极的预测结果会万一发生的话,那么,您就努力去克服各种消极因素,促使事物向积极方面发展。心理学的价值就在于促使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编辑推荐

《超级冷静》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超级冷静 PDF格式下载



如题. 太深奥了


这本关于心理学、有实用的书,虽然有个别地方看的不是很懂,但有条有理地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感觉还是不错的


书中真正分析了在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很透彻清晰,很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