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生的智慧

[德] 叔本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德] 叔本华  

页数:

272  

译者:

韦启昌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生的智慧》一书是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的晚年之作。叔本华一直被人笼统地贴上“悲观主义哲学家”的标签。他一生并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在去世前几年,他才获得应有的声誉。在这之前,几乎所有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都心照不宣地一致对他的哲学绝口不提。据叔本华认为,这是他的同行出于对他独特、深刻的哲学的害怕和嫉妒而不约而同想出的阴招。按照现在的流行语,就是“封杀”。叔本华声誉鹊起以后,并不意味着他的哲学就此深入人心。除了叔本华时来运转的原因以外,那种突然广受欢迎的现象多少包含了大众追捧时髦的成分。叔本华的哲学,一如世间任何事物,经过流行的巅峰以后,就重新归于相对的沉寂。这固然与世人普遍肤浅的理解力有关:人们因而宁愿一劳永逸地接受令人舒服的乐观世界观;同时,其中也有这一方面的原因:那些无知者或者不负责任的人随意给叔本华哲学贴上荒谬、误人的标签,诸如消极厌世、悲观绝望,等等,而常人出于懒惰,未加考虑和研究就把叔本华的哲学认定为这个样子。

内容概要

他于1850年写了《附录和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在晚年一举成名。我社出版的这本全译本是我国第一个根据德文版译出的中文本。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虽然叔氏尽量放弃了居高俯临的审视角度,但关于错综复杂并因此众说纷纭的世俗人情的话题,经过这位思想大师一贯深刻而因此透彻的讨论之后,变得清晰简明,话题也几已穷尽矣。

作者简介

权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权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人生的智慧》选自《附录和补遗》,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弗兰茨•卡夫卡说:“叔本华是一个语言艺术家,仅仪因为他的语言,我们就应该无条件地读他的著作。”

书籍目录

译者序引言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第二章 人的自身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第一部分 泛论 第二部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第三部分 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 第四部分 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应保持的态度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附 叔本华的生平轶事 叔本华哲学的神奇美丽与影响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亚里士多德把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分为三类:外在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现在我只保留他的三分法。我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他们是:1)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因此,它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2)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3)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这可以理解为: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亦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他人的看法又可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人与人之间在第一项的差别是大自然确定下来的,由此正可推断:这些差别比起第二、三项的差别,对于造成人们的幸福抑或不幸福,会产生更加根本和彻底的影响:因为后两项内容的差别只是出自人为的划分。人自身拥有的优势,诸如伟大的头脑思想或者伟大的心,与人的地位、出身(甚至王公、贵族的出身)、优厚财富等诸优势相比,就犹如真正的国王比之于戏剧舞台上假扮的国王一样。伊壁鸠鲁的第一个门徒门采多罗斯就曾在他的著作里为他的一个篇章冠以这样的题目:“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之内,而不是自身之外。”确实,对于一个人的幸福,甚至对于他的整个生存的方式,最主要的明显的就是这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它直接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幸福,因为人的内心快乐抑或内心痛苦首先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是间接地发挥影响。因此,同一样外在的事物和同一样的境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处在同一样的环境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因为与一个人直接相关的是这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他的感情以及他的意欲活动。外在事物只有在刺激起他的上述东西时才能发挥作用。每个人到底生活于何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个世界因为各人头脑和精神的差异而相应不同。因此,每个人的世界是贫瘠的、浅薄的和肤浅的,抑或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和充满意义的:这视各人的头脑而定。例如,不少人羡慕他人在生活中发现和遇到饶有趣味的事情,其实前者应该羡慕后者所具有的理解事物的禀赋才对。因为正是归因于他们理解事物的禀赋,他们经历过的事情,在其描绘中,都带有某种韵味。这是因为在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看来是意味深长的事情,对于一个肤浅、头脑庸俗的人来说,却不过是平凡世界里面的乏味一幕而已。这种情形尤其明显见之于歌德和拜伦创作的、取材于真实事件的许多诗篇。呆笨的读者会羡慕诗人能有那些其乐无穷的经历,而不是羡慕诗人所具有的伟大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足以化平凡无奇为伟大和优美。同样,一个具忧郁气质的人所看到的悲惨一幕,在一个乐天派的眼里只是一场有趣的冲突,而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则把这视为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所有这一切都基于这样一个事实:现实生活,亦即当下经历的每时每刻,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主体和客体:虽然主体和客体彼此密切关联、缺一不可,就像共同构成水的氧和氢。面对完全一样的客体时,不同的主体就意味着所构成的现实完全不同,反之亦然。由此可知,最美、最好的客体和呆滞、低劣的主体互相结合只能产生出低劣的现实,情形就像恶劣天气之下观赏美丽风景,又或者以糟糕模糊的照相机拍摄这些风景。或者,我们用更浅显的语言来说吧:正如每个人都囿于自己的皮囊,每个人也同样囿于自己的意识。一个人只能直接活在自己的意识之中。因此,外在世界对他帮助不大。在舞台上,演员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仆人、士兵,或者王侯将相。但是,这些角色之间的区别只是外在的、皮毛的,这些表面现象之下的内核是一样的;他们都不外乎是可怜、痛苦和烦恼的戏子。在现实生活当中情形也是一样。各人拥有的不同地位和财富赋予了个人不同的角色,但各人的内在幸福并不会因外在角色的不同而产生对应的区别。相反,这些人同样是充满痛苦和烦恼的可怜虫。忧虑和烦恼的具体内容因人而异;但它们的形式,亦即其本质,却大同小异;痛苦和忧虑的程度会存在差别,但这些差别却与人们的地位、财富的差别并不匹配,亦即和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不相吻合。对于人来说,存在和发生的一切事情总是直接存在和发生在他的意识里面,所以,很明显,人的意识的构成是首要关键。在大多数情况下,主体意识比呈现在意识中的物象、形态更为重要。一切美妙有趣的事物,经由一个愚人呆滞的意识反映,都会变得枯燥乏味。相比之下,塞万提斯却在一个简陋牢房里写作了他的《堂吉诃德》。构成现实的客体部分掌握在命运的手里,因此是可以改变的;但主体部分是我们的自身,所以,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变化不断发生,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这好比虽然有一连串的变奏,但主旋律却维持不变。无人能够脱离自身个性。正如那些动物,不管人们把它们放置在何种环境里,它们仍然无法摆脱大自然为它们定下的不可更改的狭窄局限。这一点解释了诸如:为什么我们在努力使自己宠爱的动物快活的时候,应该把这种努力控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这是由动物的本性和意识的局限所决定的。人亦如是。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一个人精神能力的范围尤其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如果这个人的精神能力相当有限,那么,所有来自外在的努力:别人或者运气所能为他做的一切:都不会使他超越只能领略平庸无奇、夹杂着动物性的快乐的范围。他只能享受感官的乐趣、低级的社交、庸俗的消费和闲适的家庭生活。甚至教育:如果教育真的有某些用处的话:就大体而言,也无法在拓宽我们精神眼界方面给人带来大的帮助。因为最高级、最丰富多彩以及维持最为恒久的乐趣是精神思想上的乐趣,尽管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对这一点缺乏充足的认识;但是,能否领略这些精神思想的乐趣却首先取决于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精神思想能力。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幸福在多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身,即取决于我们的个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却只是考虑运气、考虑拥有的财产,或者考虑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其实,运气会有变好的时候,甚至如果我们内在丰富的话,我们就不会对运气有太多的要求。相比之下,一个头脑呆滞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头脑呆滞,一个笨蛋至死仍是一个笨蛋,哪怕他身处天堂,为天堂美女所簇拥着。因此,歌德说:大众,不分贵贱,都总是承认:众生能够得到的最大幸运,只有自身的个性。对于人的幸福快乐而言,主体远远比客体来得重要,任何一切都可以证实这一点。例子包括:饥饿才是最好的调味品,衰老之人对青春美色再难一见钟情,天才和圣人所过的生活等。人的健康尤其远远地压倒了一切外在的好处。甚至一个健康的乞丐也的确比一个染病的君王幸运。一副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能够正确无误地把握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这些好处都是财富、地位所不能代替的。一个人的自身,亦即当这个人单独一人的时候陪伴自己的、别人对此不能予夺的内在素质,其重要性明显胜于任何他能够占有的财物和他在他人眼中呈现的样子。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在独处的时候,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乐;但对于一个冥顽不灵的人,接连不断地聚会、看戏、出游消遣都无法驱走那折磨人的无聊。一个善良、温和、节制的人在困境中不失其乐;但贪婪、妒忌、卑劣的人尽管坐拥万千财富都难以心满意足。如果一个人能够享有自己卓越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所带来的乐趣,那么,普通大众所追求的大部分乐趣对于他来说,都是纯属多余的,甚至是一种烦恼和累赘。因此,贺拉斯在谈论自己时说:象牙、大理石、图画、银盆、雕像、紫衣,很多人视它们为必不可少,但是有的人却不为这些东西烦心。苏格拉底在看到摆卖的奢侈物品时,说道:“我不需要的东西可真不少啊!”对我们的生活幸福而言,我们的自身个性才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因为我们的个性持久不变,它在任何情况下都在发挥着作用;另外,它有别于我列出的第二、第三项好处,保存这些好处只能听天由命,但自身个性却不会被剥夺。与后两项只是相对的好处相比较,我们自身的价值,可以说是绝对的。由此可知,通过外在的手段去影响和对付一个人要比人们普遍所认为的困难得多。只有威力无比的时间才可以行使它的权利:人在肉体和精神方面的优势逐渐被时间消磨殆尽,也只有人的道德气质不受时间的影响。在这一方面,财产和别人的看法当然显得更有优势了。因为时间并不会直接夺走这些好处。后两项好处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因为它们都处于客体的位置,它们的本质决定了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它们,起码人们都有占有这些好处的可能。相比之下,对于属于主体的东西我们确实无能为力:它们是作为“神的权利”赋予了人们,并终生牢固不变。所以,歌德说:在你降临世上的那一天;太阳接受了行星的问候,你随即永恒地遵循着,让你出世的法则茁壮成长,你就是你,你无法逃脱你自己,师贝尔和先知已经这样说过;时间,力量都不能打碎,那既成的、已成活的形体。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我们既定的个性。因此,我们应该循着符合我们个性的方向,努力争取适合个性的发展,除此之外则一概避免。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与我们个性相配的地位、职业和生活方式。一个天生筋骨强壮,长得像大力神似的人,如果为外在情势所迫,需要从事某种坐着的职业,去做一些精细、烦琐的手艺活,或者从事学习研究和其他脑力工作:这些工作需要他运用先天不足的能力,而他那出色的身体力量却无从发挥:要是出现这种情况,那这个人终其一生都会感到郁郁不得志。但如果一个人虽然具有异常突出的智力,但其智力却无从得到锻炼和发挥,从事的是一种根本发挥不了他的智力的平庸工作;或者,这工作干脆就是他力不能及的力气活,那么,这个人遭遇的不幸比起第一个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们必须避免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尤其在我们年少气盛的时候,这可是我们生活中的暗礁。人的自身比起财产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由此可知,注重保持身体健康和发挥个人自身才能比全力投入获得财富更为明智。但我们不应该把这一说法错误地理解为:我们应该忽略获得我们的生活必需品。不过真正称为财富的,亦即过分的丰裕盈余,对我们的幸福却帮助不大。所以,很多的有钱人感觉并不快乐,因为这些不快乐的有钱人缺乏真正的精神思想的熏陶,没有见识,也因此缺乏对事物的客观兴趣:而只有这些才可以使他们具备能力从事精神思想的活动。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以外,对于我们的真正幸福没有多大影响。相反,为了保管好偌大的财产,我们会有许多不可避免的操劳,它们打扰了我们舒适悠闲的生活。对于人的幸福,人的自身确实较之于人所拥有的财富更为重要,但是,常人追求财富比追求精神情趣要来劲千百倍。因此,我们看到很多人像蚂蚁似的不眠不休、辛勤劳作,从早到晚盘算着如何增加他们已有的财富。一旦脱离了那狭窄的挣钱领域,他们就一无所知。他们的精神空白一片,对挣钱以外的一切事物毫无感知。人生最高的乐趣:精神方面的乐趣:对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既然如此,他们就只能忙里偷闲地寻求那些短暂的、感官的乐趣:它们费时很少,却耗钱很多。他们徒劳地以这类娱乐来取代精神上的享受。在他们生命终结的时候,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们真的会挣到一大堆的金钱,这是他们一生的成果;他们就会把这钱留给自己的继承人去继续积累或者任意挥霍。这种人尽管终其一生都板着一副严肃、煞有介事的面孔,但他们的生活仍然是愚不可及的,与其他许多傻乎乎的人生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人的内在拥有对于人的幸福才是最关键的。正因为在大多数情形下,人的自身内在相当贫乏,所以,那些再也用不着与生活的匮乏作斗争的人,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从根本上还是感觉到闷闷不乐。情形就跟那些还在生活的困苦中搏斗的人一般无异。他们内在空虚、感觉意识呆滞、思想贫乏,这些就驱使他们投入到社交人群中。组成那些社交圈子的人也正是他们这一类的人,“因为相同羽毛的鸟聚在一块”(荷马语)。他们聚在一块追逐消遣、娱乐。他们以放纵感官的欢娱、极尽声色的享受开始,以荒唐、无度而告终。众多刚刚踏人生活的纨绔子弟穷奢极欲,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极短时间内就把大部分家财挥霍殆尽。这种作派,其根源确实不是别的,正是无聊:它源自上述的精神贫乏和空虚。一个外在富有、但内在贫乏的富家子弟来到这个世界,会徒劳地试图用外在的财富去补偿内在的不足;他渴望从外部得到一切,这情形就好比试图以少女的汗水去强健自己体魄的老朽之人。人自身内在的贫乏由此导致了外在财富的贫乏。至于另外两项人生好处的重要性,不需要我特别强调。财产的价值在当今是人所公认的,用不着为其宣传介绍。比起第二项的好处,第三项的好处具有一种相当缥渺的成分,因为名誉、名望、地位等全由他人的意见构成。每人都可以争取得到名誉,亦即清白的名声;但社会地位,则只有服务国家政府的人才能染指;至于显赫的名望就只有极少数人才会得到。在所有这些当中,名誉是弥足珍贵的;显赫的名望则是人所希望得到的价值至昂的东西,那是天之骄子才能得到的金羊毛。另一方面,只有傻瓜才会把社会地位放置在财产之前。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读完叔本华书的第一页以后,就知道得很清楚,我将要把他写的所有东西都读完;他所说的每一个字我都要听。  ——尼采


编辑推荐

《人生的智慧》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因此,《人生的智慧》这本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一个幸福的生存。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重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在这世上存在三种力:明智、力量和运气。我相信运气至为重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生的智慧 PDF格式下载



他于1850年写了《附录和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在晚年一举成名。我社出版的这本全译本是我国第一个根据德文版译出的中文本。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虽然叔氏尽量放弃了居高俯临的审视角度,但关于错综复杂并因此众说纷纭的世俗人情的话题,经过这位思想大师一贯深刻而因此透彻的讨论之后,变得清晰简明,话题也几已穷尽矣。


在读完叔本华书的第一页以后,就知道得很清楚,我将要把他写的所有东西都读完;他所说的每一个字我都要听。
          ——尼采
  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因此,这本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一个幸福的生存。
  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重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在这世上存在三种力:明智、力量和运气。我相信运气至为重要。


如果有人问,在你最读过的书中,哪一本最好?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叔本华!
阅读叔本华著作的美妙感受,是难以言喻的。然而,叔本华带给我的惊喜、震憾、感动、启示、充实、愉悦、爱戴等复杂的情绪,又让我忍不住想说上一二。
我“接触”叔本华并不是久远的事,而叔本华给我的影响却很深远。去年暑期,在亲戚家的书柜里——我已记不起是出于什么动因——我伸向书柜的手直接拿下了《叔本华文集》,但我清楚的记得,当我打开书的第一页,感觉突然出现了一道亮光,就如一个久居黑屋子的人,在焦躁的摸索中,突然打开了一扇窗户。呼吸到了窗外的清新空气,并看到了宽阔而亮丽的风景。我十分惊喜而感动:就象一个长期忍受委屈的孩子,突然得到了母亲的温情抚慰,又如一个迷茫的人,终于得到了慈父般坚定有力的支持与引导。
而这本书已经在亲戚家的书柜里躺了十多年了。我却从来没有勇气去打开它。这次意外的“接触”仿佛来自于缘份与命运。
那个暑期,我就读了这本书。由于是合译本,还是盗版的,错别字句及风格的差异,令我在阅读过程中频频受阻,许多章节还是囫囵呑枣,马虎带过。因思想的共鸣而产生的愉悦一次次被破坏。
回到自己家中,我就急切地寻找新的版本。这是我读过这么多年的书以来,从未有过的举动。最后终于找到了自己最满意的版本。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叔本华思想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沉醉在叔本华深邃的思想与优美的文字当中。他成了我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与阅读享受。也渐渐得出,我开篇说出的那句话的根据:古今中外,几乎每一部有影响力的文学与思想著作中所表现或论证的思想,都为叔本华思想所涵盖。
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虽然他们浑身涂满柏油粘满羽毛,一点儿都看不出个人样儿,看着就像是一对挺大挺大的鸡毛掸子。唉,看到这叫我心里难受,我为这两个可怜又可恨的坏蛋而难过,好像我对他们再没有什么记恨了。这情形看着实在可怕,人对人可真是能狠得下心呢。......
.......但事情往往是这样,你做得对错都无关紧要,反正一个人的良心没有理性,就是要叫他过意不去。如果我有条黄狗,也像人的良心那样是非不分,我就毒死它。良心在一个人身体里占的分量比其他所有的内脏都大,可是一点用处也没有。汤姆.索亚也这么认为。(除开可能翻译的原因,大意上应是这样)
读过叔本华并深切领会过他的思想的人,不难发现,这里面与叔本华思想的某些论点是那样相似。而且,这些最朴实无华,几近口语化的语言,因为有了思想而自然优美,耐人寻味。这其实与叔本华著作的思想特色是相一致的,“真理在赤裸的时候是最美的;表达的方式越简朴,所造成的影响就越深刻。”
  同样,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诗无邪。又是与叔本华的美学思想相一致的。
波伏娃《第二性》与叔本华《论性爱》如出一辙。而后者更加清晰简炼。
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则是与叔本华不谋而合了。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所讨论的,人生和整个宇宙也必须以艺术的眼光去看,而不是能道德的眼光去看。也是因袭的叔本华思想。
......
“越是朴素,越是深刻;越是深刻,更见朴素。”是我在叔本华著作中收获的最宝贵的一种思想,或许自己本来就是这样追求的,却不敢坚信——面对华丽的肤浅的哗众取宠的文字,我通过叔本华确立了自己文字的方向与信念。
同时,也确立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与信仰,也即叔本华关于人生幸福论: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作用的,是属于人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格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在这里,高贵的品格占了第一位;理解事物的禀赋,可以让平凡的事情变得有韵味;人的健康尤其远远地压倒了一切外在的好处,而愉快的性格除了天赋之外,其实又是与上述三方面相辅相成的。这其实也就是说,“每个人到底生活于何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这些使我在物欲横流的年代, 能够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与世“格格不入”的精神追求。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感到幸福。随着这种幸福感的日益增强,也越来越能够对抗外力的干扰。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就是自己思考过的,却无法做到深入、透彻、清晰的人情、物理,在叔本华著作中,我得到了证实、确定,与深化。正如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所说的,“读着叔本华的《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我就对自己说,这世界千真万确就是这样的!” 但却能够带着“审美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这是叔本华给予我的真理的力量。
  同时,在叔本华思想中,我还收获了许多清晰的概念。比如心脑,智力。
    ……

  总之,叔本华解开了我思想不能触及到根底,让我顺着根茎一节一节地向枝节伸开,闻到了思想花朵的芬芳。
  从此以后,叔本华思想时时伴随着我,并贯穿在我的生活中。
  热爱叔本华,并以叔本华思想的追随者为朋友,是我最重要的选择;
向心有灵犀的人士推荐叔本华著作,也是我乐此不疲的“工作”内容。
今后,若有可能,我还希望写出自己浅尝过的叔本华思想的品悟。以表示,我真的是如此喜爱他的思想,也是如此深地领会过,也是如此深地受过他的影响。因为,叔本华美妙而深邃的思想,及给人带来的益处,我渴望着与更多的人去分享。
在读到叔本华之前,我从未对某部著作,或某位思想家或文学家产生过崇拜,而叔本华是个例外,也将极有可能成为唯一。这种情绪,我无比遗憾地感到,难以通过文字尽情表达。我渴望着能读更多的叔本华著作,能更多地享受他的思想的大森林中的清新空气。我也渴望着,在我没能完整清晰地表达我的思想感受之前,心有灵犀的人士能够体味我的这种急切的、激动的、真挚的心情。这又将是一种新的愉悦。
  只有读过叔本华的,才有可能形成“默契”。因此,对叔本华,除了赞叹,我实在不能再多说什么了!


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因此,这本书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一个幸福的生存。   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类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在这世界上存在三种力:明智、力量和运气。我想念运气至为重要。


以下内容摘自豆瓣:****://book.douban****/review/1258393/

终于看完了,<人生的智慧>,花了很长时间.
  这是自己在之后看过,又一本读了很久的书,但感觉真的很好.
  只是因为宪法课上老师提到了这样的一个名字,于是便记了下来.现在甚至想不起来是因为什么而提到这个人的了,但真的很庆幸自己记下了这个名字,我想,我会一直记着呢吧!当然还是会关注他的其他作品的吧----如果时间允许.
  自己把它,当做自己这学期读的最后译一本课外的书了,因为要考试,自己真的需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了.
  
  还是说这书吧!
  很喜欢.他对幸福,对生活,对自己,以及对周围的人的看法和那么多的建议.可能许多来自他自己的生活,有许多对自己的处境的感慨或者说是不屑的评论,但当他把这许多组合到一起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否定这是一部绝对优秀的作品.
  
  有许多话值得我去记.
  比如那句:永远不要对任何事情过分的悲伤或是过分的欣喜,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一切事情都在变化,而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对于何为有利何为不利的判断常常是虚幻的.
  很好的话是吧!自己读到后发给了几个似乎正在郁闷着的朋友.大家都很同意的.其实好多时候一些想法就是那样的存在在自己的脑子里,没有一个恰当的表达,也很少有人想要去给它一个恰当的表达.但叔本华在做这件事情,并且我们不得不说他做得很棒!
  
  再比如那句:更好是好的敌人。
  真的就是这样。我们总是在达到一个目的之后,又去开始另外一个追求,这大概也是人们为什么总会有那么多的痛苦,有那么多的不满意*总有一个"更好"摆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好"是多么地苍白和无力!
  很奇怪的人,很奇怪的世界!
  
  他说:"对于一切涉及快乐和痛苦的事情我们应该把牢想象的闸门*"
  我们总是在夸大一些我们未知的事情,特别是我们所没有遇到的痛苦,和我们已经经历的欢喜*一旦,有了情感的成分,理性就很难再在事情的进展中扮演任何角色,哪怕只是配角*
  
  他说:"两个人做同样一件事情,但那已经不是同样一件事情了*"
  他似乎很强调人和人的差别,从人出生的那一刻*我很喜欢这样的观点*因为,真的任何人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任何人对任何人的态度似乎都不相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谓的意见一致,其实是包含了彼此的妥协的*很难相信这些所谓的意见一致者,在最最开始接触这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的想法是一样的*所以所有的相同后面大概是许多的不和谐----即便是和谐--这和谐也是个很暧昧的词不是吗?
  总理说"AGREE TO DIFFER",也就是所谓的"求同存异",***也说"和而不同"*其实,我们只要有共通的东西就好*注意是共通而非共同*
  
  "如果我们是明智的话,我们会在思想和说话之间保留相当的距离*"
  还记得在高中时"读者"上也读到过类似的话,说当一个人知道他有的话不可以说的时候说明这个人已经成熟了*有些绝对,但似乎真的是这么回事*或许我们可以说他不再天真了,开始世俗了起来*但人们是要活着的啊,他首先要活着才会有其他*
  
  还有很多很多*自己记了十几页的字*真的很喜欢,其中的许多*
  
  总之,这是一个伟大的家伙,一个智慧的家伙,真的,<人生的智慧>很普通的名字,甚至有些土,但真的那就是智慧!


很早就想写点叔本华方面的东西,但一直没能完全读完他的论著,叔本华的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讨大概是我看过的哲学家中最出色的一个,当然其余的我也只看过尼采与罗素的论著而已,当然这少不了有一个低调的澳大利亚籍华裔医生韦昌启的出色翻译。

叔本华对人生是呈悲观态度的,这种悲观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基础上的,他认为:人生的主旋律是无聊与痛苦,快乐只是一个相对的感觉,快乐的前提是痛苦、无聊、压力的解除或者释放,因此快乐的前提本身具有否定性,然而痛苦与无聊确是不需要快乐作为前提就会发生的,是常态性的。这或许是我看过对人生意义最到位的阐述了,他认为人生的外在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人的智力还不能够达到能预测未来的地步,因此唯有强大自己的内心,将时间花在强大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远远比花在对外在的期待要来的值得,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思想素质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效果的例子比比皆是。

叔本华的成就在30岁以前就完成了,他出身在一个富足的家庭,他的中产阶级背景当然让他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人生与世界,去探究精神世界,这和同时代的恩格斯的路数是一样的,他在30岁左右就写出了《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这是一部纯思辨的论文,一般人或许会难以理解,然而真正让他成名的是中老年后写的几篇杂文,我看了他的《人生的智慧》、《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思想随笔》都是老年后的通俗读物,这几部作品引起了欧洲哲学界的广泛关注,尼采和之后的罗素都受到他很大的影响。

在研究生考试中,政治科目上有对叔本华非常教条的批判,说到叔本华与黑格尔都是负面的,中国的教育使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更加的贫瘠,叔本华可以说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唯心主义同样有非常广博的思想系统,也有西方几代人的苦思冥想。西方人的追求自我,与个人主义,大概就是在那个时期得到哲学上的肯定的,尼采时期又对之进行积极的完善。

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我们过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东西,马克思无疑是19世纪非常杰出的人物,但是当我们以一个更大框架下看待马克思,就会发现马克思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将哲学、经济、政治,三个本相距甚远的学科融合在了一起,用唯物论支持了生产力观点,用生产力观点预言了政治,这是马克思的思想贡献,其余的作用就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点让资本主义初期的欧洲翻云覆雨了一番。

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人空下来仰望星空思考什么才是人生,我觉得叔本华在哲学这条路上走的比马克思要远。

感谢叔本华、感谢韦昌启让我在30岁前能领略到哲学的魅力。


尼采说:“在读完叔本华的第一页以后,就知道得很清楚,我将要把他写的所有的东西都读完...”,我没有尼采的眼光和才华,但在读完第一章之后我也下了同样的决心。我是好久之前买了这本书,直到今天才从书柜中拿出来翻看,但我得这两天内通读它了,因为实在爱不释手,坐地铁时读,我都希望家能住得远一点好让我多读几页。
书用另一种语言表达了我们的儒家思想,总旨不外乎“慎独”、“明心见性”等,可见不管天各一方,还是时隔千年,英雄所见一向略同。虽说内容近似《论语》《传习录》,但语言相当风趣,比喻又精辟,而且“韦启昌”的翻译也给力,文章读起来通顺而又有趣。
读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再一次用圣人的思想扶持一下日益颓废的精神生活。


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因此,这本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一个幸福的生存。


叔本华把一生都献给了真理,他不仅是哲学家还是语言艺术家。他把大自然与艺术合二为一了。他是一位被享有盛誉的哲学家、音乐家、文学家赞佩的哲学家,被托尔斯泰形容为**的天才。他是硬汉哲学家的代表人物。《人生的智慧》取自举世成名巨著《附录和补遗》,其实独立成书,写的是如何尽量称心、愉快的度过一生的艺术,是适合大众阅读的书。


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在晚年一举成名。


引用:“在读完叔本华书的第一页以后,就知道得很清楚,我将要把他写的所有东西都读完;他所说的每一个字我都要听。——尼采”          


所以人的评价大概都比不上尼采的这条给力:在读完叔本华的第一页以后, 就知道得很清楚, 我将要把他写的所有东西都读完; 他说说的每一个个字我都要听.


能促进人们幸福的个性因素,叔本华列出了几个: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都是我们很熟悉常见的,呵呵。


叔本华 我开始还不知道他是谁 百度了之后 才开始对他的人感兴趣 他是推崇悲观主义者

对于悲观主义 它吸引了我 或许就像人之初性本恶 这种悲观的想法一样 其实我也挺赞同的

就想看看叔本华 是怎样论述他的观点 人生的智慧 是他的成名做中的 一个小片段 从此书


想更深一步的了解他的观点 他的想法~~ 期待!


叔本华写的书中,很少有像这本书这么大篇幅的关注人生这个沉重的话题。带着一颗悲观而平静的心,跳出这沉闷而无意义的生活,去审视人生,鼓励我们怀着一颗平静的心生活下去。。。世上不存在所谓的快乐,只有平静。欲望与痛苦一定是成正比的,只有平静才是最珍贵的。。。


《人生的智慧》取自举世成名巨著《附录和补遗》,其实独立成书,写的是如何尽量称心、愉快的度过一生的艺术,是适合大众阅读的书。


久闻叔本华的〈关于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一直下不了啃读的决心,于是读一些他的人生感言之类的集子,《人生的智慧》就是其中之一。现读了一半,甚好。尤其是其中的格言和建议,也可见他的基本哲学思想。不过在《人生的智慧》中,关于论述骑士荣誉那一段,实在有点拗口。


这是一本让你能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平静心灵的好书。不是要给你洗脑的那种,如果思想一致,这是一本会让你产生强烈共鸣的好书。这是让叔本华老年成名的《查漏和补遗》,这本书深入浅出,不像一般哲学书那样枯燥乏味。静静地读这本书,你会爱上孤独,学会享受孤独。
在纷繁的世上,还有什么比内心的平静更难能可贵?《人生的智慧》,你值得拥有。


以前一直以为所谓悲观主义者就是厌世者的代名词,读了叔本华的书就彻底的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无知。叔本华是可以讲一切人性的东西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推论出来,道理深入浅出,是我读过所有的哲学著作中最让我痴迷和钦佩的作家。当然这也的感谢译者韦启昌先生的精心翻译,恰如尼采所说当你接触叔本华的书你就会忍不住的想读完他所有的作品,一个字也不会漏,很喜欢


人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一件很难得事情。但是,叔本华哲学家为我们提供了“愉快地度过一生的一门艺术”。读一读本书会受益,早一点读到本书早受益。


以前听人说叔本华是悲观主义,怕打击自信不敢看,看完了觉得还好,觉得他的认识太深刻了,说出了那些人们不敢承认的心理和世俗的观念


以前对叔本华一直敬而远之,总以为很深奥看不懂。无意中在书店看到这本书,觉得还不是很难懂的,就上当当买下了。书很快就到了,很迫不及待的看完了。感觉书中每一章,每一节,每一句话都很值得品味。对于如何过完这一生,以及人生该追求什么指明了一条道路。书读完后,很有几分感触,觉得这本书读多少遍都值。很庆幸自己遇到了这本书,也想为什么没有早点碰到。此书价值真不能用钱来评价。它会教你如何去追求人生真正的幸福。


悲观的,伟大的哲学家,让我读到客观、智慧的人生感悟。如同序言所说,即便是为了叔本华的用语方式也值得我们反复细读。


如果有人问,在你最读过的书中,哪一本最好?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叔本华! 阅读叔本华著作的美妙感受,是难以言喻的。然而,叔本华带给我的惊喜、震憾、感动、启示、充实、愉悦、爱戴等复杂的情绪,又让我忍不住想说上一二。 我“接触”叔本华并不是久远的事,而叔本华给我的影响却很深远。去年暑期,在亲戚家的书柜里——我已记不起是出于什么动因——我伸向书柜的手直接拿下了《叔本华文集》,但我清楚的记得,当我打开书的第一页,感觉突然出现了一道亮光,就如一个久居黑屋子的人,在焦躁的摸索中,突然打开了一扇窗户。呼吸到了窗外的清新空气,并看到了宽阔而亮丽的风景。我十分惊喜而感动:就象一个长期忍受委屈的孩子,突然得到了母亲的温情抚慰,又如一个迷茫的人,终于得到了慈父般坚定有力的支持与引导。


笔者本身是个热爱读书的人,上大学以后,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翻了很多书,包括逻辑学、心理学、哲学,自己尤其喜欢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以及古希腊爱比克泰德、柏拉图的哲学。直至,某一天,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胡乱的翻看着书籍,看到了叔本华的美学随笔。起初以为,这与书架上很多论美学的书籍一样,枯燥难懂,但翻开一看,看了第一页,我就决定,要把叔本华的著作,尤其是韦启昌先生翻译的这几本,仔细反复全部拜读。由于先前就已经看了不少心理学、哲学,因而看的时候,那种强烈的共鸣感真是生之时罕有。尤其与弗洛伊德心理学中,那些观点是如此的符合,以至于到后来,我才确信,弗洛伊德也是叔本华的崇拜者啊!阅读叔本华的书,那精妙简练的语言,那深邃的洞察力,那犀利的风格,只能以他自己所描述的"天才"来形容;那洗练精准的比喻,是我觉得,这亦是真正的文学家啊!字字珠玑,逻辑如此严密,甚至超过了莫言的语言水平。阅读叔本华的书籍,需要静下心来,且不要带任何功利心理,不要想着像阅读科技论文般快速阅读,他的文章,一个小时,阅读那么10页左右足矣,仔细品读,仔细思考,以培养如他所说的敏感的内心、与思考的思想!我想他的著作会伴随我终生,他的著作会被我反复品读,他的著作会让我了解最真实的自己与世界!


第一次读叔本华,没想到如此的精彩而深刻.爱不释手,由于这是他在老年时的补遗之作,略微通俗而易懂很多,文字诙谐风趣且尖锐,直击重心,是一本很好的心灵教科书,亦对人生和人性,都有深刻的描述和剖析......大爱...完全相信,哲学家,思想者,艺术家,这些伟大的人存在,是为了拯救人类,是为了众生的觉悟而存在的.这是上帝和神灵的旨意,毋庸置疑......


从叔本华书里学到了幸福的真正来源,非常赞同。对于现在物欲横流的中国,我们太需要有这种面对人生的智慧了。谢谢叔本华。谢谢翻译者。


希望自己不要愚笨地过一生,非常渴望人生的智慧。不喜欢社交,愿意简单地,能够享受独处的闲暇,叔本华告诉我们,这是智者,是幸福!


很多人推荐叔本华的书,说看西方哲学先看叔本华。这次买书,买了《庄子》和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希望从先哲们的智慧中得到人生的启示。


引领人生的好书,读此书时让人心情总是很愉快,后悔年轻时没遇到这本书。有人评价叔本华的哲学有让人悲观的思想,我在此书中找到我的精神寄托,因为我始终喜欢闲时独处在家读书。繁华的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在这个一切为了拼命赚钱的年代,真应该停下脚步反思赚多许的钱何用。其实我们年轻时看此书可能有些内容一时还不能理解。经常看的一本好书。


有人说叔本华悲观。单就人生的智慧这本书来说,它显示的是叔本华对事与对人的冷峻,客观。说得就是世道人心。为的就是令人早早苏醒,摆脱虚妄的追求带来的困扰。


人生的智慧是什么,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非常困难的非常的深奥,知道我与他这本书这本书非常好,史叔本华,一生的精力我觉得吧你不说这本书的话你的人生就是混和录入的无用的人


想知道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上什么是最重要的吗,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物质财富、还是外界给我们的荣誉?想知道当命运拿走了属于你的一切、又或是当你年老体弱之时,什么是能让你依旧愉快地生活吗?近200年前叔本华就给出了答案!原以为大师们的作品我等无法理解、无福享受,但很有幸读到了大师的这本通俗浅显的作品,这才明白,原来两千年前也好、两百年前也罢,西方的先哲们一如我们东方的先哲们,都是天空中指路的星星,永远闪烁。


是在初三接触到叔本华这个名字的,看了之后发现他一生未娶,与狗为伴,就更喜欢他了(因为这也是我的志向)。我喜欢的尼采和卡夫卡也很崇敬叔本华,所以。。。。。。爱屋及乌咯。书的质量还不错,只有一点点小小的压损,无碍。叔本华讲的哲学观点浅显易懂,并且不自觉的就会让人赞叹他思想的深度,想要继续了解一下他,读一读她他的另一本成名作。


在一种不安和对未来的惶恐中看了这本书,觉得书中很多东西都带有着一种强烈的自我优越感和上帝创造的我是独一无二的感觉。开始觉得自己真的很独特,叔本华的文字也是非常优美的,正如尼采说的那样,当我读了叔本华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以后他的每一本我都要读。这本书不错,这本书并不是那么悲观,完全是叔本华唯心主义的经典,很值得推荐!


我想除了特别喜欢哲学的人,一般很少有人去读这本书吧。叔本华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了人生幸福的真谛和获得幸福的途径。读一读吧 ,你会受益匪浅。


陈丹青说他在美国的时候看了叔本华的书,感觉救了他,对于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涉及到灵魂。但是喜欢哲学的人 不要错过这本不止带你走向智慧深处而且让你学会做自己的叔本华。


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最近迷上了哲学读物,朋友介绍下,买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感觉很深刻,可以反复阅读的一本书!


这书真不错,虽然我还没来得及阅读,但书的质量很好,印刷很清晰,很值得一买,另外关于叔本华的语言,他的智慧,他对人生的思考,我已经迫不及待要阅读它了


昨天刚刚收到,很不错,封面的风格也喜欢! 等细细拜读了,再来与大家交流。。。。一直就很喜欢叔本华,那本《思想随笔》我们这个区域一直没货,所以就先买来了这本《人生的智慧》,一样爱。。。。。。。。


韦启昌的翻译令这部书增色许多,因为韦启昌翻译叔本华的书不是为了外在之物,只为他也是叔本华的追随者,这点太重要。并且韦启昌本人的文字风格也同叔本华有相同之处,都是简明,概要又不失诙谐。希望已后可以读到韦版的《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老实说,当前译本将“意欲”译为“意志”可真是有些令人不太容易领会。


近几年才开始对哲学产生兴趣,也没有把握自己是否有这份研究得懂哲学课题的天赋,浅浅的入门之后渐渐地开始有野心了,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对叔本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偶尔的只字片语中我可以确定他会是我最爱的哲学家,所以对于这本书期待自己可以读懂书中的每一个字,理解它所传达出的每一个意思,若真是那样,我想我会受用一生的。


叔本华,从多数人的的眼里来看的话,他很悲观,但是看了这本书后,我感觉这是叔本华在深深地揭露人的本性。一代哲学大师,本书需要好好的看看,尤其是对人生有想法的人。。


一般来说,哲学家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总会比一般人看得更透彻一些,何况像叔本华这种大哲学家,其对人生问题的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我们一般人的想象。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深刻一些的话,建议你听听这位大哲学家的声音。


装帧精美,纸质精良,叔本华的人生智慧虽然早远,但并非遥不可及,论述得很真诚坦白,不象大多数哲学书那么装腔作势


人生的智慧 其实很简单 没有那么玄乎 关键是你要有一套自己的哲学 与其他哲学去思辨 逐渐完善自己的哲学的过程 我比较喜欢叔本华 可能性格使然吧


叔本华,一个智者,意志主义的先驱,本书的中文翻译者对叔本华也是十分爱好,本书的翻译很好,值得一读,但是不要陷进去,记得辩证的看待问题,本书有很强的悲观主义色彩,望读者注意。


说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我看很是言过其实了;叔本华一点都不悲观,他只是把人的本质里三层,外三层,一层一层的剥给我们看,丝丝入扣;因为他的真实,所以他是孤独的,非黑格尔之流可比!


人生的智慧更多的是去怎么去快乐的活着,而快乐并非易事。 很喜欢叔本华的作品 ,一直很喜欢。虽然写的有些尖刻,但是句句在理,句句经典。


哲学能把人带进一种新生,给人无穷尽的力量。哲学是一个人思想的最高级别的呈现,本身并无消极悲观之说,过去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将《人生的智慧》一书视作悲观消极之作,自己因一直排斥消极悲观论调,也深受影响多年,很遗憾 与经典失之交臂多年。今日购进,只目睹经典心中的热爱便油然而生。购进此书的朋友,望认真研读,让经典永存,让真理常驻心间。胸怀智慧才可应对周遭。


还没看完,开头告诉读者,这是一本“幸福论”,叔本华是尼采前期比较崇拜的一位哲学家。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思想的精华部分,你肯定不会后悔。


叔本华的经典之作,很不错的,人生智慧值得一读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分为三类——外在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现在我只保留他的三分法。我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他们是:
1)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因此,它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
2)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
3)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这可以理解为: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亦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他人的看法又可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


谁说叔本华悲观,这本书不知道多积极!偶然看到这本书,借的,本来不应该在书上乱画,越看越忍不住!看完后马上在当当买了一本,书到了,拿在手上,它是我的,这感觉真好!对照那本借的书,一一把曾经划过的地方在我自己的书上也划上,然后,在有阳光的午后,在窗边,拿出来细细品读,实在相见恨晚!绝对值得收藏!


很久没有看叔本华的书了,觉得这段时间生活充满了怀疑,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看叔本华的书是一个好的选择。


1. 欲望是一切哲学不证自明的真理。      2. 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3. 我的哲学令人不快,因为我说出了真理。人,就应该这样自信!      4. 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实,对才华绝顶的人来说,是一种虚伪。      5. 心性不高的人,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泉是他的感官嗜好,充其量过一种舒适的家庭生活。      6. 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      7. 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      8.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会痛,离得太远会冷。      9. 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待续)


叔本华的这本书不是市场上随处可见的讲述“交际技巧”的书,他从哲学的角度,挖掘深层次的人性特质,颇有价值。“我们行动和努力的指南不可以是想象中图像,而应该是考虑清楚的概念。但实际发生的却是相反的情形。因此我们只需仔细检查一下就可以发现:最终为我们选择一锤定音的,往往不是概念和判断,而是我们想象中的图像。”书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阐述,读后,你会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


叔本华真是一个世纪哲人,对我们的人生观很有启发,多读并反复体会,领悟其中的真谛,能让我们轻松愉快地度过一生。


叔本华是为数不多真正的哲学家,这本书不在于说如何追求幸福,而是指出幸福只是介于痛苦跟无聊之间的过渡状态。生活本来就是抗争,忙于生计也痛苦,闲得无聊也痛苦。绝大多数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可是不愿意承认,才创造出种种自欺欺人的理论,以为成为了什么就幸福了,其实对幸福的掌控完全在于自己的内心。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智慧的人生。


叔本华以他华丽流畅的文笔为我们提炼出了黄金般的人生智慧。也感谢译者。


叔本华的书都是从他睿智的头脑中流淌出来的,看过他的书之后,对于人生世事了然于心,其他哲学家的书不必读了。


这本书是我们老师推荐的,我读的第一本外国哲学书,反复读了好多遍,受益无穷。实在是太精彩了,我被叔本华的思想深深地折服! 看了这本书后,又去图书馆找了他的《叔本华思想随笔》》,对其思想更进一步了解,以后有机会还会看更多的他的书。我想一般的大众都能看得懂,都能理解,也都会喜欢这本书的,还有,印刷不错,纸张很好,封面设计也不赖,值得收藏!


作为生于富裕之家的公子哥,这么悲观地看待人生,度过人生也是非常另类的;不过,叔本华的文字的确非常洗练,用词非常精到,确实不错;翻译的也很好,特别贴切,也是非常好的译者。


叔本华晚年书籍中的一个独立部分,探讨人生,值得一看。


我是叔本华的崇拜者,我现在的年纪正是叔本华当年写成他的代表作的年纪,人与人的差距真大,在拜读这些哲人的著作时,我经常想:他们的智慧都来之哪里?


强烈建议买叔本华的书一定要买韦启昌译本,如买别人译的可能你会失去对一位伟大哲学家作品的喜爱,其实叔本华的每一字我们都要阅读,实大太好了


叔本华 离我们的时代并不远。
一个单身了一辈子的人。透过这本书,可以体会他的孤独,汲取一点点他的智慧。
翻译不敢妄加评论,但总感觉有点不够完美。憾语言能力不够好。


叔本华的这么小册子满篇闪着智慧的光芒,远比文字以外的东西来的重要


一个迷路的小孩不停地寻找着正确的道路,却不论怎么努力也无法看清方向,寻路的过程艰辛不必说,最困难的是怕守不住自己的心,总觉得底气不足,更是无法把自己的心理清,凭着感觉瞎跑乱撞,终于,在行了很多路,跌了很跟头之后,遇到了明灯,指引了方向,温暖了孤单的心灵。就像一种感应,我想,我早一点看到叔本华也不会理会,恰巧在对的时候遇上了对的书,如张爱玲所说的那样,它似乎在书海浩瀚中等着我发现它,抑或等着我了解。
从最开始的看童话、民间故事,痴迷杂志、故事会、武侠小说,名著小说到后来的为了工作不得不逼着自己看教育理论到哲学,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世界的大门,也许哲学才是我一直追求的归宿,因为这本书,我开始真正认识哲学,同时也很感谢当年学的一点哲学常识,让我看到一些术语时不陌生。
这真是一本好书,它让我不再对哲学望而却步。


虽然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不过书里还是有很多受用的东西的··


人生必读之书!
不论是哲学、心理学或者文学,叔本华是一座不能回避的高山。


哲学类的书要慢慢读,这本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一个幸福的生存,读一下挺好


六十岁的老人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用心良苦。大哲学家的智慧,朴素有味。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是他陪着自己 ,谢谢此书。


叔本华的人生箴言,受用一生。


叔本华的精神中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自我。让人了解叔本华,了解自我,让人发自内心的充实,充满智慧,值得反复阅读。


相比叔本华其他的哲学著作,这本小书还是很容易读的,内容也很有启发性,值得一读。


叔本华、尼采是我很喜欢的西方哲学家,这本书读起来不艰涩,但深刻


很好!都不想多说了,随说叔本华是悲观思想哲学家,但看了后,没有这种感觉


不错的一本书,和《叔本华的人生哲学》一起买的,值得一看。送货速度超级快,晚上下的单,第二天中午就到了,非常满意


叔本华的智慧结晶,每一句话都耐琢磨,都可以成为名言,这是我读过的含金量最高的一本书了。


第一次接触叔本华,感觉能从中学着在生活中找到幸福


以前对哲学相关的书籍总是敬而远之,偶然的一次机会看到了叔本华关于朋友的一篇文章,一搜才知道是这本书里的,网上先看了几章,顿时就很喜欢。原来哲学家探讨生活的时候,也可以捎带趣味的


大师级的作品,让我对人生,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一个青年人,奋迅是好事,但真的不能因奋迅而成浮躁,这个社会需要叔本华老师的精神指导。


此书论及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很有意义,受益匪浅。


叔本华的作品我很喜欢,不过一直没弄清楚为什么他一辈子以狗为伴,没有结婚呢


悲观主义又如何,看透之后才更热爱拥有的一切。喜欢叔本华。基础读本,自己收藏。


让人与一百多年前的叔本华谈心。有智慧的人——叔本华。


此书我六年之前就看过,哲理深刻,对人生分析很透彻!适合夜深人静时慢慢品味,与大师对话,聆听其教诲,会让我们浮躁的内心世界得以安宁,去智慧地生活。强烈推荐!


通俗易懂,经过本书稍微了解叔本华的思想,就能知道冠在他头上的悲观主义者头衔其实不尽然,他只是比其他人更看穿了生活的本质,谁也不能否认他只是想活得更有意义更纯粹


打破我观念中哲学的印象。本书一点都不枯燥晦涩,反而文笔流畅,显浅易懂。当然跟译者的翻译水平也有很大关系。我感觉译者是真的喜欢叔本华,目测应该是骨灰级书迷。呵呵。不然也不会翻译得如此流畅自然,丝毫不显生硬。很好的一本书。很好的一个译本。


很智慧的一本书,而且叔本华文字比较容易理解,对自己有很大启发,并且印刷质量很好


叔本华的书,内容我不敢做任何评价!值得你一生去读的书!印刷、包装没问题!


这本书一到,我就开始读起来,欲罢不能。译者的语言逻辑很强,用词优美精炼,把哲学大师那精妙绝伦的思想用中文再版给我们这些有幸读到它的人。还没有读完,心中总觉得有一件美好的事情在等待着我。这就是读书的幸福和快乐。


书内容很好,叔本华不愧是哲学大家,很多观点都很发人深省,叔本华表达的很清楚,翻译的也很好,理解起来不困难,接下来我会把他其他作品也买来读一读的。


喜欢叔本华的书,这本尤其喜欢!


叔本华的思想还是一样的深刻,一样的让人警醒,喜欢这本书,强烈的推荐,这本书不只是让你清醒,更重要的是让你如何生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