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羌族通史

耿少将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耿少将  

页数:

477  

Tag标签:

无  

前言

  先羌族群是我国最古老的核心族群之一,大约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他们就活动在黄河中上游平原及渭河流域。他们的一支在距今6000年前后向西迁移,而进入甘青地区,其中一部分为了生存需要,他们逐步放弃原始的农耕生活,开始了一种全新的以养羊为主要特色的牧业生产方式。至此,作为“西戎牧羊人”的羌族人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公元前21世纪,“兴于西羌”并有丰富治水经验的大禹,携部分羌族人进入中原地区,并在“四岳”的协助下,治平洪水,建立夏朝。部分与羌人有密切关联的姜姓贵族因辅佐大禹有功,被“命以侯伯”,分封为申、吕、齐、许等诸侯。夏末商初,伴随间歇性干旱化的加剧,西北地区的部分羌人不断向东部迁移,形成了北羌、马羌等几大部落,并与侵入关中东部地区的商人发生尖锐冲突。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曾出现一段新的干旱期,于是包括羌族在内的诸戎便纷纷进入中原地区。汉代,在政府与羌族的作战中,又强制将战败的羌人迁到内郡,以致魏晋时期出现了“西北诸郡皆为戎居”的状况。到唐代,由于受吐蕃所迫,又有党项等羌族部落迁徙到陕西、甘肃、宁夏、内蒙以及山西等地。这些陆续内迂的羌人,从秦汉开始到宋元时期,已陆续融入汉人文化圈。  据《西羌传》、《秦本纪》等记载,自秦穆公到西汉前期,受外来强大军事力量的打压,羌人又分数次向西部、南部、西南部等地区迁徙。汉武帝“开河西,列置四郡,通道玉门”之后,王莽又在青海湖地区置西海郡,从此西汉政府用武力将羌族切割为若干的孤立单元。湟水、洮河、岷江流域及其以东地区大致处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下,祁连山以南、青海湖以西的诸羌部落则被阻隔在河西四郡以南,和陇西、金城、武都、广汉、蜀郡以西的广大青藏高原地区,分布在新疆地区的各“氐羌行国”则被敦煌、酒泉等郡牢牢封控在阳关、玉门关以西,而进入居延地区的羌族也被困于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南边的张掖、酒泉二郡。这些被武力或自然地理切割成不问单元的羌族部落,从此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并逐步融入或演化为其他民族。

内容概要

  《羌族通史》全面、翔实展示了羌族悠久的历史,客观、真实介绍了羌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发展路径。本书充分利用考古学、气象学、遗传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以及各种史志资料,吸收多年以来羌族研究方面取得的各项成果,既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又独辟蹊径,自成一体。全书史料翔实,论据充分,论证可靠,客观严谨,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本贯通中国上下数千年的羌族通史,可谓是填补空白和具有开拓性的难得之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对本民族的历史作出了许多全新而有益的探索。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第一章 远古时期的先羌族群第一节 先羌族群的起源第二节 先羌族群古文化遗址推测第二章 羌族的诞生第一节 羌文化的萌芽第二节 羌族的诞生——从农耕到游牧的嬗变第三章 传说时代的羌族第一节 羌的名义第二节 远古羌族的自称第三节 古代羌人的分布第四节 姜与羌的渊源第五节 羌人与三苗第四章 夏商时期的羌族第一节 夏代的羌族第二节 商代的羌族一、羌人宾商二、姜商的战争第五章 周代的羌族第一节 周人与羌族的关系第二节 牧誓八国中的羌族第三节 羌人在周朝的地位第四节 羌戎的关系第五节 西北地区的羌族第六章 秦与羌族第一节 秦国与羌族第二节 秦代的羌族第七章 汉代的羌族第一节 秦末汉初羌族的生存环境第二节 汉代羌族的支系及其分布一、甘青地区羌族的支系及其分布二、新疆羌人的支系及其分布三、内蒙中西部羌人的基本情况四、西藏高原羌人的基本情况五、南下羌人的基本情况六、岷江、涪江的上游地区羌人的基本情况第三节 西汉王朝对羌族地区的征服第四节 两汉王朝对羌族的统治一、郡县制度的推行二、汉朝政府在羌族地区的特殊政策第五节 羌族反抗两汉统治的斗争一、羌汉战争的原因二、西汉时期的羌汉战争三、东汉时期的羌汉战争四、羌汉战争的影响第六节 羌与氐的关系第七节 羌族与匈奴的关系第八章 三国时期的羌族第一节 地方割据势力对羌族的争夺第二节 三国时期的西北羌族一、魏国统治下的羌人二、蜀国统治下的羌人第三节 岷江及涪江上游地区的羌族第九章 西晋时期的羌族第一节 北方地区羌人的分布第二节 西晋的统治和羌人的斗争第三节 西晋时期岷江及涪江上游地区的羌族第十章 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的羌族第一节 十六国时期的羌族一、前凉统治下的羌族二、前赵统治下的羌族三、后赵统治下的羌族四、前秦统治下的羌族五、夏国、南凉统治下的羌族六、西秦统治下的羌族七、吐谷浑统治下的羌族八、仇池国及后凉、北凉、西凉统治下的羌族第二节 羌族建立的后秦国家一、姚氏的东迁及其发展二、后秦的建立三、后秦治国安邦的措施四、全盛时期的后秦五、后秦的衰落六、后秦的灭亡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的羌族一、北魏统治下的羌族二、北魏时期羌族的反抗斗争三、天建政权的建立四、西魏对西北羌族的统治第四节 宕昌国和邓至国一、宕昌国二、邓至国第五节 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岷江及涪江上游地区的羌族第十一章 隋代的羌族第一节 党项、白兰、附国、羊同、苏毗诸羌一、党项二、白兰三、附国四、羊同(象雄)五、苏毗(孙波)六、东女国第二节 隋代岷江及涪江上游地区的羌族第十二章 唐代的羌族第一节 唐王朝在羌族地方的建置一、唐朝在北方羌浑地区的建置二、在岷江及涪江上游地区的建置第二节 吐蕃征服苏毗、羊同、白兰等诸羌国一、吐蕃对苏毗的征服二、吐蕃对羊同(象雄)的征服三、吐蕃对多弥、白兰的征服第三节 唐、蕃对吐谷浑及羌人的争夺第四节 唐、蕃之争中的党项一、唐初的党项二、吐蕃东进与党项的内迁三、唐朝、吐蕃对党项羌的争夺四、唐朝统治下的内徙党项第五节 唐、暮对岷江上游及周边地区的争夺一、岷江上游及周边地区的羌族二、唐、蕃对岷江上游及周边地区的争夺……第十三章 五代十国时期的羌族第十四章 宋代的羌族第十五章 元代的羌族第十六章 明代的羌族第十七章 清代的羌族第十八章 近代的羌族第十九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羌族第二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羌族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在地球45亿年的历史中,有五分之四的时间处于无生命的混沌状况。大约在10~6亿年前,地球开始有了生命。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开始出现哺乳动物,后来又从哺乳动物中演化出猿类。大约生活在1000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就是人类的远古祖先。  从猿到人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发展历程:从非洲的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南方古猿,至二三百万年前的直立人,一直到距今约十万年的晚期智人,即今天的现代人类。然而,从生物学的角度讲,现代人是单一的物种,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猿人却差异很大,属于不同的种族,并没有都进化成现代人。那么,现代人也就是晚期智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关于现代人类起源,主要有非洲起源学说和多地区起源学说两种观点。两种假说都认为直立人起源于非洲东部,不过多地区起源学说认为,大致在一百万年前直立人就已经开始走出非洲,迁移到世界各地。非洲起源学说则认为,十万年前现代人类已从非洲开始第二次迁移,走出非洲后完全取代了其他地区的古人种,并逐步走上了向现代人类进化的道路。  追溯现代人类的起源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古人类学,即利用发掘的古人类骨骼或化石,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和比对,并在此基础上推测古人类的祖先是从何时、何地而来。许多古人类学家都认为东亚也是现代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其主要依据就是东亚尤其是中国大陆发现的大量化石和考古遗物。然而,在中国的整个考古发掘中,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不仅数量较少、规模较小,而且分布零散、相隔遥远。由于它们彼此孤立,又与当地发现的后期古人类遗址缺乏直接承袭关系,因而很难说它们与现代人类的远古祖先有关。更重要的是,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分析,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体貌特征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只有晚期智人的特征才更接近现代人类。此外,在最重要的化石证据上,尚存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的人类化石断层,而且是现代人起源的关键时期,即距今5~10万年之间,持续五六万年之久。尽管早于十万年或晚于五万年的化石比比皆是,并相当连续。  生物常常是在生存条件好的时期迅速繁衍,并进化出大量新的物种,反之当环境改变时又大规模灭绝。几百万年来,亚欧大陆几段生存环境的严酷恶劣时期,足以淘汰与其他动物生存能力并没多大差异的古人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羌族通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