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语言兴衰论

(澳) R.M.W.迪克森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澳) R.M.W.迪克森  

页数:

155  

译者:

朱晓农 等  

Tag标签:

无  

前言

  能为《语言的兴衰》的中文版作序我极感欣慰。还让我高兴的是译本出自朱晓农及其合作者之手。晓农于1990年随我在澳洲国立大学学习,并写出了最高质量的论文。  《语言的兴衰》自1997年12月由英国的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在语言学界广受好评。下面引一些评论:  Martin Haspelmath在1998年的Linguistics 36卷1001-1006页上的书评:“在这本小册子中,迪克森追求两个目标:第一,本书可作为一个优质导论,介绍语言间的谱系关系和区域关系中的一般原理和当前热点。第二个目标对于比较语言学来说更为有趣:迪克森挑战谱系树模型处处适用的公认信条。我要强调的是我认为迪克森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  Colin Renfrew在1998年10月的Camnbridge Archaeology 8卷2期上的书评:“此书肯定是历史语言学领域内最新、最令人兴奋的一部著作,我是个外行,但读得津津有味。”  Robert Orr在1999年的Diachronica 16卷123-157页上的评论文字:“毫不夸张,迪克森的新书是项开辟性的工作。总之,《语言的兴衰》极有价值,往后几年中各专业的人都将会读到并且辩论,甚至可以建议开个专题会来讨论。”  Alan S.Kaye在1999年Langguage 75卷400-401页上的书讯:“本书内有很多发人深思的新思想,很可能会引起冲动的辩论。我建议语言学里任何一个分支的学者都读一读。

内容概要

本书提出一个新的关于语言变化的裂变—聚变模式。过去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演变只是分化裂变,因而建立了一个谱系树模型来刻画。而本书提出一个新的不但包括裂变,而且包括聚变的语言演变模型。这是因为我们现在认识到,在人类自有语言以来的十多万年中,语言不但会裂变,还会聚变。在聚变期,语言特征在某个地区扩散,结果当地的语言会聚变为一个共同的原型。随着民族以及语言的扩张和分裂,聚变稳态时不时地被打断。近几个世纪来,由于欧洲的殖民扩张和全球的信息交流,很多语言都面临灭绝。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鸣 谢 第一章 本书主旨 第二章 绪 论 第三章 语言区域与扩散  3.1 什么能扩散  3.2 接触中的语言 第四章 谱系树模型  4.1 标准  4.2 原始语  4.3 年代确定  4.4 系族分支 第五章 语言变化模式  5.1 语言内部变化  5.2 语言分裂  5.3 语言的起源 第六章 裂变—聚变模式  6.1 聚 变  6.2 间 断  6.3 个 例 第七章 再论原始语 第八章 近期语言史 第九章 当务之急  9.1 干嘛要担心?  9.2 现代神话种种  9.3 每个语言学家都该做的事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10.1 裂变—聚变模式  10.2 有关比较语言学  10.3 有关描写语言学  10.4 有关语言 附:比较法发现程序的缺陷 参考文献 跟鲍勃学艺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目前对于语言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一般有两种范式,一是基于“亲子关系”的谱系树模型,另一是基于相邻语言之间范畴和形式的扩散的语言区域模型。谱系树和语言区域模型通常被认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本文则将会试图在语言发展的全球观下将二者融合为一体。  语言并不存在于真空之中,它是某个群体在特定的政治、经济体系中用来交际的手段。有关语言发展的一个综合理论,必须关注某种已知语言的使用群体的生活方式,或者某种语言的假定的早期阶段,以及他们与讲其他语言的相邻群体之间的政治、社会和语言关系。  谱系树模型原来是为了印欧语系而建立发展起来的,而且也特别适用于印欧语系。这已经成为语言如何相关的一种广为接受的观点,因此语言学家也试图在世界不同地方的每一组语言之间(不管它们的类型面貌),去找出类似于印欧语系谱系树的结构,并试图进行细致的子类划分。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对原始语言系统某部分的重构,认真的尝试仍然欠奉(作为对谱系树类型的同源关系的证明,这是必须的)。对某些语群而言,例如闪语和波利尼西亚语,谱系树模式是完全适用的。但对另一些语群而言,可能就不那么合适了;因为被用来作同源关系的证据的相似性,实际上可能是由区域扩散而来的。  原始语言的大致年代——原始印欧语被认定距今大约6,000年,原始乌拉尔语(proto-Uralic)也大约是6,000年,北美印第安人的原始Algonquian语则距今约3,000年等等。早于一万年的构拟则不被普遍接受。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真的能够重建过往的语言历史吗?对此感兴趣的人应该去读一下这本书。  ——马蒂索夫,伯克莱加州大学  本书对于引发历史语言学研究的范式转移将会起到深远的影响。  ——罗仁地,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中国中央民族大学长江学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语言兴衰论 PDF格式下载



书中讲述了语言是如何兴起、融合、分裂、演变的大致过程,否定了常见的谱系理论和众多不经过田野考查,而是凭空想象出的理论,是治学者的真知灼见:人类现存5000种语言中,约有4000种将在2100年左右消失。以后的人将会怎样看现在的语言学家的?想不通,也瞧不起,因为你们除了空洞的猜想外,并没有将人类语言保留下哪怕稍微详细一点的语法和字典,就让它们白白消失了。
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个人认为比较有启发:语法结构的循环演变,通常可以在三大类型中变化,即: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不过书中没有具体展开,希望看到这方面的著作,哪位知道,还请赐教!


老师很推崇这本书。这本书讨论了语言的接触,主要关注语法。


书不是很厚,语言上初看了一下,语言学术语比较多,可能是专业方面的书吧。


多人翻译,有些术语前面用英语后面用汉语音译,不甚统一。但观点无疑很优秀,翻译不算最好只能是瑕疵!


对于习惯于在谱系树下“乘凉”,习惯于和“出了五服”的语言“攀亲”的我们来说,Dixon的这篇“长文(作者自称)”无疑是当头棒喝,它提醒我们应理智地区别各语言的相似性与亲缘性。而且作者更多地是从语言变化发展的角度来论述语言之“兴衰”,很独道。这是一本小书,很快就能读完,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足以满足语言学爱好者的饕餮胃口,如果找缺点的话这或许就是吧~


这是一本好书,是学习语言,或者搞语言语言研究的人,值得看,也值得买。


一个下午看完了,虽然,但启发多多


给了20元赠券。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