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卷)

张文木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2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文木  

页数:

49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将分三卷本完成,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地缘政治三大支点即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的特征及其差异;以及基于这种差异的世界主要国家力量彼此作用可达到的极限和底线。在前两项研究基础上,描述出中国未来崛起的可为空间和不可为空间。《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卷)》主要研究的是大西洋、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特征及其中主要国家的博弈规律。台海统一问题是本卷研究的重点。后两卷将研究: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特征及其介入,尤其是强力介入世界事务能力的底线与极限;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特征及此间的大国博弈规律;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实现祖国统一为核心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作者简介

张文木,1957年生于陕西,1975年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锻炼,自1979年起,相继在西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学习。1997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著有 《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印度国家发展潜力及其评估——与中国比较》(科技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书籍目录

再版序言 沧海桑田,往事并不如风自序:战略是刀尖上的哲学第一章 导论:大国崛起的逻辑与中国国家战略能力的塑造第一节 大国崛起的逻辑一、大国崛起的逻辑起点二、大国崛起的辩证法三、中国道路的独特性第二节 国家战略能力与世界和平一、世界充满战争风险二、国家战略能力是国家兴衰的关键三、提高国家战略能力关乎世界和平第二章 大西洋两岸地缘政治力量的消长规律及其对中国崛起的启示第一节 欧洲崛起、欧洲霸权及其否定因素的形成一、国家间财富大规模转移本质是依托暴力实现的政治过程二、先天破碎的欧洲大陆为英国崛起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三、美国是法国拿破仑煅造出的英国世界霸权的“掘墓人”四、拿破仑失败后,英俄矛盾成为贯穿19世纪欧洲政治的主线五、对英国霸权产生基础性动摇的力量在北美大陆形成,并在关键时刻得到俄国的支持六、简短的小结第二节 美国在欧洲重压下强力崛起一、美国独立并没有使欧洲放弃对美国的军事围剿二、美国本土在经受欧洲国家的军事围剿的同时,其国民精神也经历着欧洲的文化打压第三节 美国利用“欧洲的灾难”走向世界霸权一、“欧洲的灾难”,就是“美国的机会”二、从反霸到争霸:美国要求与欧洲平分天下第四节 规律与启示一、占据大陆主体地缘政治板块的国家,是有能力长期传承世界文明并在世界政治实践中发挥重大稳定作用的国家二、地理接近的国家之间外向拓展的矢量夹角越大,则地区合力越小三、重大的外交政策至少要与一个大国形成战略默契,但不保持持久的铁盟关系四、重大外交突破的前提,是不能与两个大国同时作对,更不能在世界强国之间四面出击五、“外交就是管理国际商务”第三章 太平洋两岸大国地缘政治力量消长规律与中国外交选择第一节 太平洋两岸地区地缘政治结构特征——与欧洲比较一、欧洲和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结构特征比较二、地缘政治力量评估的合力原则三、北美洲与亚洲地缘政治结构特征比较四、亚太地缘政治结构中的支柱国家及准支柱国家及其特征第二节 日本地缘政治战略:底线和极限一、日本地缘政治特征及由此决定的近代扩张路径二、日本的悲剧命运与“明治大帝之遗策”三、变动中的世界政治与日本问题第三节 美国东亚地缘战略:底线和极限一、初入东亚:以英法俄为对手,纵容日本“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美国东亚外交的第一个时期二、借力打力:以日本为对手,联合中国和俄国——美国东亚外交的第二个时期三、不打不相识:力所不及的对华遏制全面失败——美国东亚外交的第三个时期四、启示和结论第四节 大国博弈中的“台湾问题”:底线和极限一、“台湾问题”的历史演变二、台湾回归中国是亚太和平发展的需要三、一开始就混合着冷战与尼克松主义的美国对台政策四、美国对华强硬政策高峰期的台湾政策的底线和极限五、炮击金门:结果、经验、意义六、六十年代中、苏、美三国博弈及其结果;台美关系渐行渐远七、基本结论八、预测:“尼克松主义”将再现美国外交九、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附录一: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预算(1950~1974,单位:亿美元)附录二:美国联邦预算国防支出和退伍军人补助金支出(1955~1974,单位:亿美元)附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日期简表(截至20世纪90年代)余论一世界历史中的强国之路与中国选择——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讲座余论二“我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劳动者”——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张文木教授余论三谈谈学术与政治的和谐与宽容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2)台湾问题是一个格局问题。当时毛泽东分析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有三张牌,第一张是保卫金马,第二张是搞“两个中国”,第三张是冻结台湾海峡②。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炮击金门,发现美国放弃了第一张牌。第二张牌和第三张牌的目的都是为了搞“两个中国”。如果冻结了台湾海峡,那实际上就实现了“两个中国”,这是蒋介石不接受但无力抵抗,中国政府也坚决反对的后果。从大陆方面看,将蒋介石赶出金门、马祖,有利于美国实现“两个中国”。“中央原先的方针是准备分两步走:先收复包括金门、马祖在内的沿海岛屿,再争取解放台湾。”③但如果中国大陆真收复了沿海岛屿,如不能立即收回台湾,那反将台湾推得更远,这反倒造成事实上的“两个中国”。鉴于此,中央政府“决定还是把蒋介石继续留在金门、马祖沿海岛屿上,暂不收回,今后争取一下子收回这些沿海岛屿、澎湖列岛和台湾”。1959年9月15日,毛泽东在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上讲了这个政策出台的前后背景,他说:那个时候,我们跟张文白,还有许多朋友,都是一致的,要把金门、马祖搞回来。后头一到武昌,我不是跟你(指张治中——记录者注)一道吗?形势不对了,金门、马祖还是留给蒋委员长比较好。金、马、澎都给化。因为美国就是以金、马换台、澎这么一个方针,如果我们只搞回金、马来,恰好我们变成执行杜勒斯路线了。


编辑推荐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卷)》是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卷) PDF格式下载



张文木的经典之作,了解国际政治历史的必读之书


  非常可惜,张先生很多重要的战略建议在90年代中期即提出,但并未得到当时的重视,如今回头再看,机会已不再,俄罗斯远东油管等等。  政治家绝不能成为账房先生。


确实是很好的书,确实如此


站得高,看得远,视角独特,受益很深!中卷什么时候出版啊?


当今的我国缺少像张文木教授这样的头脑清醒的战略学者


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就更深入的了解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了!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了在新科技、新经济、新战略期背景下应当如何从正确的角度看待和认识中国的国家安全。我个人一直认为面对当今的世界,国家安全的概念必须重新给与定义。我在这本书中欣喜的看到了这一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能够更加清醒的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动荡的时代。


张文木教授对于国家战略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入的了解,深入浅出,把道理讲得很透


替别人买的,朋友说不错。


文木君长期的读书学习以及独立思考造就了今天的学养。独到深刻的见解,缜密的逻辑,务实的学风向世人富有前瞻性地展示了当今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对于正在追求富裕的中国人是一副清醒剂。中国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战争风险与现实挑战,认清世界格局以及我们在格局中的位置有益于我们的战略举措。


书整体还好,就是编辑太差,有好多明显的编辑错误。张文木先生如果能专注于战略研究,不要过多的参加讲座活动,将来确有成为战略大家的潜质。


写的很不错,在高层面上把国家之间战略关系说的很清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