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族考古学概论

王恒杰,张雪慧 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恒杰,张雪慧 著  

页数:

353  

Tag标签:

无  

前言

据迄今确知的考古发掘材料,人类历史已有约300万年,而有文字记述的历史只是这历史长河中小小的一段。无文字的所谓史前史全凭考古学的田野发掘与研究。即使在文字发明、使用以后,保存至今的文献所记录的也仅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部分。另外,有些民族并未形成自己的文字或未能保留下来本民族的成文史。考古学则以其特有的物质实证材料揭示了历史上各人类共同体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化的线索及具体情形。我国目前确定族称的有56个民族,历史上则有更多的各时期的民族和人们共同体。远古及古代各民族的先民是怎样在祖国大地上以他们的体力和智力劳动,利用、适应和改造自然,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物质文明?他们的社会组织、经济生活、风俗信仰如何?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各民族或人们共同体的相互关系怎样?不同的文化如何经过接触、交流、吸纳、优化而发展?历史上的各族群对于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繁荣_的进程做出了哪些贡献?具有光辉灿烂历史文化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怎样逐渐形成的?一系列课题是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有关学科共同探讨的问题,并已取得重大的成果,这些成果中也有民族考古学做出的重要贡献。民族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民族科学的一支亲缘学科。其研究领域是什么?研究方法有何特点?其社会价值和理论意义怎样?这些问题是本书论述的内容之一。边疆民族地区田野发掘和考古调查所积累的大量实物资料,各地区丰富的考古文化遗存,是民族考古学工作的成果和民族考古学进行理论研究的物质基础,也为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相关的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构成本书的主要篇幅。本书努力将重要的、典型的、最新的民族考古学资料和研究成果加以提炼、概括,以利大家参考,是为民族考古学概论。还有两点应说明。一是本书论述的时间范围。考古学研究的是古代,自然与近代以后无关。各国家根据本国家或民族的历史背景而有不同的考古学研究时代下限。英国考古学下限时间为诺曼人人侵(1066年);法国以加洛林王朝覆灭(987年)做下限;美洲国家多以哥伦布抵新大陆(1492年)时间为下限。中国的考古学年代下限,有认为应到宋代的,但一般说,下限可以定在明朝灭亡。本书则依有关的考古学资料和各民族具体情形来处理时间范围。二是空间范围的划分。为了叙述的必要而划分几个大区域,但民族的分布有些是跨区的,有些民族更有大的迁徙或扩展。如契丹、女真、匈奴、鲜卑等民族,在东北和北方乃至西北地区,都有考古遗迹分布;等等。所以区域是按照民族考古遗存的主要分布地来划分的,是大致的范围。

内容概要

民族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民族科学的一支亲缘学科。其研究领域是什么?研究方法有何特点?其社会价值和理论意义怎样?这些问题是本书论述的内容之一。 边疆民族地区田野发掘和考古调查所积累的大量实物资料,各地区丰富的考古文化遗存,是民族考古学工作的成果和民族考古学进行理论研究的物质基础,也为历史学等相关的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构成本书的主要篇幅。本书努力将重要的、典型的、最新的民族考古学资料和研究成果加以提炼、概括,以利大家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什么是民族考古学 第一节 民族考古学的形成及研究领域 一 民族考古学形成的物质与理论基础 二 民族考古学的范围、对象与资料 第二节 民族考古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 民族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的关系 (一)民族考古学与普通文献史学的关系 (二)民族考古学与民族历史学的关系 二 民族考古学与民族学、民俗学和民族古文字学的关系 三 民族考古学与体质人类学和古生物学、古地质学的关系 四 民族考古学与现代科技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民族考古学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一 民族考古学对物质文化史和古代民族史的贡献 (一)民族考古学再现了物质文化发展史 (二)民族考古学成果可以印证史实、补充史料和匡正史籍的讹误 二 民族考古学对弘扬民族文化、繁荣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 民族考古学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第二章 民族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考古地层学 一 考古地层学的理论认识 二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器物形制学 第三节 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 第四节 民族志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 一 民族志类比法 二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第三章 东北地区民族考古 第一节 史前文化遗存与东北文化区 一 史前文化遗存 二 东北文化区 (一)东北文化区的范围与文化特征 (二)东北文化区的分区、文化序列及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高句丽考古 一 墓葬 二 城址 第三节 渤海考古 一 城址与佛教建筑遗迹 二 聚落遗址与窑址 三 墓葬类型与分期 第四节 契丹辽考古 一 墓葬分布与分期 二 城址、窑址、塔寺 第五节 女真金考古 一 墓葬 二 城址 三 聚落、窖藏和窑址 四 界壕第四章 北方地区民族考古 第一节 匈奴考古 一 春秋战国时期匈奴青铜文化遗存 二 秦汉以来的匈奴文化——融入华夏文明的进程 第二节 鲜卑考古 一 慕容鲜卑遗迹 二 拓跋鲜卑遗迹 三 北魏遗迹 四 吐谷浑遗迹 第三节 党项西夏考古 一 城址、居址 二 窑址、窖藏 三 墓葬 四 石窟、寺塔、碑刻 五 出土文书第五章 西域考古 第一节 塞人、乌孙与突厥考古遗迹 一 塞人文化遗存 二 乌孙土墩墓 三 石人石棺墓 四 岩画 第二节 罗布泊地区史前文化与楼兰鄯善考古 一 罗布泊地区史前文化遗存 (一)孔雀河古墓沟墓地 (二)铁板河三角洲古墓 (三)罗布泊小河墓地 二 楼兰鄯善考古 (一)古城与佛寺 (二)汉晋墓葬 第三节 尼雅、且末、克里雅古代遗存 一 尼雅精绝考古 二 且末墓葬 三 克里雅河流域古代遗存 第四节 于阗考古 一 古代民族语文和汉语文文书 二 古城陶窑和冶铁遗址 三 佛教建筑遗迹与遗物 四 墓葬 第五节 焉耆与龟兹考古 一 焉耆考古 (一)城址、墓葬 (二)寺窟 二 龟兹考古 (一)龟兹地区史前文化遗存 (二)古城遗址 (三)石窟与寺庙 第六节 车师与高昌考古 一 车师考古 (一)车师墓葬与苏贝希文化 (二)交河故城 (三)北庭遗迹 二 高昌考古 (一)高昌故城 (二)墓葬及出土文书 (三)宗教遗迹第六章 西藏考古 第一节 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一 旧石器与细石器遗存 二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三 早期金属时代与先吐蕃文化遗存 第二节 吐蕃考古 一 吐蕃文化遗存 (一)昌都地区相皮(香贝)类型 (二)林芝地区 (三)拉萨曲贡遗址与墓葬 (四)山南地区 二 吐蕃考古文化的承传及与其他文化的联系 (一)吐蕃考古文化的承续和发展 (二)吐蕃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 岩画、文书、金石碑刻与宗教等文化遗存 一 岩画 二 吐蕃文书与简牍 三 金石、碑刻 四 宗教建筑与艺术第七章 西南地区民族考古 第一节 云南古代民族的考古学文化 一 石器时代的远古文化遗存 二 青铜时代的滇文化 (一)青铜器的出土地点与种类 (二)青铜文化的地区类型 三 云南古代青铜文化与其他地区民族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贵州古代民族的考古学文化“ 一 贵州远古文化遗存 二 青铜文化遗存与夜郎考古 (一)青铜文化遗存 (二)青铜文化的特点 第三节 巴蜀文明的考古发现 一 巴蜀文化遗存 二 巴蜀文化的特征及与周围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 大石墓、石棺葬文化源流及其族属” 一 大石墓遗存考察 二 石棺葬遗存考察 第五节 南诏、大理国考古” 一 城镇、聚落遗址与障塞(长城)遗迹 二 火葬墓遗物 三 纪事碑刻与摩崖刻石 四 寺塔、石窟、宗教建筑、艺术等文物第八章 华南地区民族考古 第一节 楚文化考古 一 城址、宫殿遗址 二 矿冶、陶窑遗址 三 墓葬 (一)湖北楚墓 (二)湖南楚墓 (三)河南楚墓 第二节 百越文化考古 一 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二 青铜时代——先秦文化遗存 三 秦汉时期文化遗存——百越同中原文化的交融整合 第三节 海南岛与南海诸岛考古 一 海南岛考古 (一)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二)青铜文化遗存 (三)墓葬 (四)窑址、塔址、城址 (五)碑刻 二 南海诸岛考古调查 (一)西沙群岛史前和战国秦汉以来遗址、遗物 (二)东沙群岛中华文化遗存 (三)南沙群岛考古调查 第四节 香港、澳门考古 一 石器时代 二 青铜时代 三 秦汉以来文化遗址遗存 第五节 台湾考古 一 旧石器时代 二 新石器时代 三 金属时代结语插图引用及参考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什么是民族考古学第一节 民族考古学的形成及研究领域一 民族考古学形成的物质与理论基础民族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民族学边缘学科。民族考古学的形成与我国的社会条件、学术环境和总体的科技水平有密切关系。1949年以前,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民族学和考古学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工作的进展,民族科研有了很好的社会条件。特别从70年代末期以后,民族学科研和教学迅速地发展起来,达到很高水平。田野调查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有关的民族科学研究也取得很大成绩,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的考古学工作也经历着类似的发展过程。1949年以前及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考古学队伍相当单薄,考古学本身尚未形成完备的科学体系,发掘研究主要偏重内地,而且也比较分散。至于边疆民族地区,科学的考古工作和考古研究则是微乎其微。其后随着考古工作的扩展,配合国家基本建设的发展,考古调查发掘的规模相当巨大。70年代以后,黄河中游以外诸文化的新材料不断涌现,一下子,简直使人眼花缭乱。全国各省区都发现有旧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有7000多处。只有对全国范围的各原始文化做谱系性的研究,才能理出头绪、脉络分明。考古工作乃逐渐推向边疆民族广大地区。80年代以来,对于我国境内各古代民族文化遗迹和遗物的调查发掘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绩。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边疆民族地区的考古发现、发掘资料,多次入选全国年度重要考古发现和十大考古发现。这些资料使民族考古学确立在丰富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

后记

十年前,我们应教学和科研的迫切需要,在一种难忘的心境和环境中撰写出版了《民族考古学基础》。原本期待抛砖引玉,遗憾的是迄今尚无同种论著面世。然而这十年间考古学界的工作突飞猛进,民族考古学方面的资料不但大量涌现而且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相当精彩。中国文明起源和古代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民族学领域重要系统理论的确立发展,这些都给人一种动力,鼓舞着笔者孤军奋战,能够完成《民族考古学概论》这部书稿。《概论》增补了近年田野发掘和民族考古学研究的新资料,并在结构和内容上有较大的改动。“民族考古田野工作的实施”一章没有列入,因为学界已有田野考古专著出版,可资学习参考;增加了“理论方法”一章,希望能对民族考古学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区域考古分论篇章里,加强了各大区古人类和史前考古文化的内容,或立有专节。所用资料至2008年5月。《概论》能同读者见面,乃承蒙福建人民出版社的支持、赖炳伟同志的关注与付出,在此深表谢忱!并向本书参考和引用论著的作者、专家们表示感谢。《概论》的不当与错误,敬请大家指正,也预致谢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民族考古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让人一目了然了解民族考古的情况,是本不错的参考书。


不错,发货快,内容也不错。。。。值得购买


本书很好啊,有关于民族考古的基本概论以及系统详细的介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