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天空
2009-6
福建人民出版社
林公翔,林燕玉 著
222
初读《触摸天空》一书,一下子在我眼前呈现出一个外表腼腆而内心充满着聪慧、坚毅,在追求自己的高科技道路上孜孜不倦、锲而不舍且成绩卓著的80后青年——他,就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胡铃心。胡铃心深深喜爱温家宝总理的诗篇《仰望星空》,他在向温总理汇报科研成果时谈到“多面手太空线缆系统”的工程概念和清除太空垃圾的设想,受到温总理的好评和鼓励。 少年时期的胡铃心求知欲就特别旺盛,对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问题经常刨根问底,执著求解,中小学阶段就有20多个设想、创意和小发明,被称为“福建省小科学家”。 我和胡铃心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我的家乡福州,当时他正在读高中。胡铃心的好问博学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胡铃心的成才之路是中国青年胸怀理想、报效祖国的创新之路,在阅读《触摸天空》一书的过程中,我似乎触摸到中国航空航天科技创新的灵魂。 航空航天是国家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诸多学科、诸多高科技的大集成,又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产业。它需要千千万万对航空航天事业执著痴迷的人们为之创新、为之添砖加瓦,需要像胡铃心这样智商和情商皆优的英才为之献身。航空航天产业是关呼国家安全、民族复兴、经济腾飞的大事,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将航空航天事业视为高科技核心之一加以大力发展。 中国现在正处于航空航天事业重大发展的机遇期,也是有志于航空航天事业的年轻人施展雄才大略的大好时期,伟大的祖国正向着胡铃心博士这样的创新能手发出召唤。我相信这本《触摸天空》的出版一定能起到催生年轻一代热爱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并且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奋斗拼搏的作用。 真理是无穷极的,科技进步也是无穷极的。26岁的胡铃心博士正处在科技创新的黄金时段,正是出成果的大好时期。希望胡铃心博士能以平常心拥抱成就,能以微笑面对逆境,能以滴水穿石般的毅力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崎岖山路上勇敢前进,为航空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林公翔,著名作家、诗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多年执教福建师范大学,现为福建青年杂志社副总编兼《青春潮》杂志主编,编审职称。
1985年出版第一部著作《青年的内心世界》(福建人民出版社),即获首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科学艺术创造心理学》(福建人民出版社)和《现代儿童心理语言学》(河北教育出版社)两部著作填补了国内在这一方面理论研究的空白。
散文随笔集《青春的私语》(福建人民出版社)、《读不尽的人生》(海峡文艺出版社)和《笑与泪的青春》(海峡文艺出版社)以其优美的笔触直击年轻人的心灵,广受读者喜爱,成为20世纪80年代末的畅销书。
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行走的风景——我与生命的契约》更被《中国青年报》读者推选为1990年度“我最喜爱的50本书”。
文化游记《HI,美国!》(福建人民出版社)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到目前为止,作者共出版20部著作。
序引子“创新之星”胡铃心第一部 仰望星空 喜欢温总理的诗 与温总理谈太空垃圾 “胡铃心现象”的启示第二部 给梦一把梯子 台三小的最初起步 福州八中的“助力器” “十班”——一个特殊的群体 被誉为“福建省小科学家”第三部 积蓄飞翔的力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给了他一个舞台 他带出各种创新团队 尽早找准自己的位置 焦立中与胡铃心的“太空缘” 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导师昂海松与胡铃心 活跃的“校园活动家” “我是奥运火炬手”第四部 母亲,为他写下50万字的成长日记 “民间教育家”林燕玉 婴童胡铃心的创新萌芽 胡铃心是这样教出来的结语 创新永无止境附录 21世纪空天飞机展望后记 有梦想就能飞翔
第一部 仰望星空 “胡铃心现象”的启示 接触过胡铃心的人,无不对胡铃心留下深刻印象。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爱平老师眼里,胡铃心“这个孩子”话不多,但有一股特别的韧性和韧劲。 管爱平老师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科协原秘书长、中国航窄学会副秘书长。我特别注意到管老师一次又一次用到“这个孩子”一词,管老师完全把胡铃心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这样的“母子情结”缘于胡铃心参加的四次航空航天竞赛,每一次,都是由管老师负责组织的。 快言快语的管老师说,2003年她第一次见到胡铃心,之前,管老师只听说过胡铃心。2003年,是航空百年,为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了多场有关航空百年的纪念活动。2003年下半年,管老师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产“飞豹”歼击轰炸机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演讲。会后,请陈一坚院士与第一届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的获奖同学座谈,胡铃心当时并不是获奖的同学,但听说陈院士来了,他自己就主动来了。“这说明他很有自信,一般同学学校没有请,是不敢轻易参与的,”这件事给管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不仅如此,当时被邀请参加座谈的同学们大多很拘谨,不敢提问题。但作为既不在邀请之列又没有获过奖的胡铃心,却向陈院士提了很多问题。” ……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表明,只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智慧源泉,为事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持。 ——胡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