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媒介批评史

刘建明 福建人民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福建人民  

作者:

刘建明  

页数:

72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就我国当代的大量史著看,许多著者忽视史实的介绍,著者本人的归纳和分析占据文本的绝大部分,读者阅后根本看不到历史画面和历史人物的语言。这就很难再现历史,再现的却是史家的观点。本书为避免这种倾向,尽量对史实和历史人物说过的话做更多的引述。本书研究的是历史人物如何进行媒介批评,他们的批评思想如何,引述他们的言论过少,很难达到编撰目的。
由于许多历史问题年代久远,有些史料记载有不同说法,真伪多有疑点,本书只能使用多人共识的材料?由于改革开放前思想僵化和“左”的思想影响,有些研究历史的人往往“以阶级划线、以主义为鉴”,“革命者完美无瑕,不革命者一切皆黑”。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对人对事只做历史分析,绝不妄下结论。只要历史人物说过重要的观点,在媒介批评中有一席之地.本书就予以撰述;那些有过重大历史功绩的人可能犯过错误,违背历史潮流做过错事、说过错话,本书也把它写出来,这不仅为了忠于历史,而且也是为了引起读者有益的思考。还有些重要历史人物和报人,没有提出过报刊批评意见或仅仅有少量的见解,难以成节、成段地陈述和分析,只好摒除在本?之外。
不容忽视的是,媒介批评往往带有批评者的主观愿望,因为批评不仅是评价活动,同时又是一种研究活动,每个批评者都有自己的追念和一套理论。如果说媒体作品是用一套语言系统对世界的再现,那么,媒介批评则是批评者用另一套语言体系对编辑、记者、作品、媒体和受众反响的再现。这样,媒介批评研究对批评者的见解自然具有注释的意味,不能不介绍批评意见产生的背景和内在意义。有些批评意见就目前思想解放的要求,还不便给予透彻的分析,只能原原本本地把它们介绍给读者。本书将本着这一准则,客观地评介媒介批评的观点,尽可能做出多维揭示。
《中国媒介批评史》是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西方媒介批评史》的续篇,以期对中外媒介批评的发展给以全面总结。前后经过我同我的研究生6年的努力,才最终完成。由于不能把它写成新闻史和媒介史,而且又不得不在阐述各时期媒介批评活动和观点时涉及这些材料,撰写难度就大大出乎预料。实际上媒介批评史是媒介批评活动与批评观点发展的历史,报刊史与记者身世的介绍只是作为背景材料出现在本书中,尽管这类材料比重较大,十分重要,但它们不是入史的主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从邸报禁令到民国报灾
第一节 王朝对报纸的控制
一、宋代邸报的“有误编修”
二、元、明两朝的抄传禁令
三、清代提塘小报的禁忌
第二节 外报的“格物致知”
一、对华外报的自我定位
二、对“报道公正”的标榜
三、外报对《京报》的非议
第三节 国人新报初期的报业观
一、外报译者的“夷情备采”
二、新报的耳目与喉舌说
三、革命派的“经世救时”论
四、清末报案与报律钳制
五、报人笔战与民国报灾
第二章 三民主义的宣传方略
第一节 孙中山的先知先觉说
一、三民主义的办报宗旨
二、报纸鼓吹要造成群力
三、从争自由到“用不着自由”
四、党化教育与党义宣传
第二节 于右任为民请命而办报
一、再造神州的言论机关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报刊思潮
第四章 国统区的言论管制与新闻抗争
第五章 民国知识界的报刊睿见
第六章 中共党报初期的批评与发展
第七章 新中国媒介转型的思想冲突
第八章 “文化大革邰”中的媒介大批判
第九章 改革开放后媒介批评的新生
第十章 台湾媒体与媒介批评的转向
第十一章 香港的媒介事件与媒介批评
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媒介批评史 PDF格式下载



内容没想象的质量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