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合法性的争夺

王海洲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8-19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海洲  

页数:

23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政治合法性是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来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其作为政洽权力的根本支柱,对统治权威具有最高影响力。政治记忆是构建合法性的重要途径,各种政治力量存社会生活中对政治记忆的多重刻写,实质上是对政治权威合法性的争夺,争夺的结果经由政府和法律确立为公共社会的主要记忆框架,并成为公共生活的基本秩序。 当合法性发生危机时,人们一方面回溯到正义原则之中寻找攻击对方的武器;另一方面又把正义当作圣器,挂在胸前抵御攻击这就使得正义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人们既要求它永恒不变,以握有不容置辩的评判权,又要求它曲直有别,以适应政治制度的不断变革。

作者简介

作者主要研究中西政治文化和公共哲学,著有多篇中国传统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哲学等主题的专业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作者的话第一章 理念与实践:争夺合法性 一、从传统到现代:合法性的演进史 1 从自然法到契约论:合法性的传统路径 2 规范与经验:“法”“合”并流 二、合法性基础与政治记忆过程 1 合法性的规则基础 2 合法性的法律基础 3 合法性的民意基础 4 政治记忆的过程:唤起、重构、固化和刻写 三、权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政治记忆的选择困境和实践纲要 1 政治记忆刻写的四种选择困境 2 权力的生产再产生:政治记忆的合法性向度第二章 变革中的刻写者 一、政治精英之一:“朝向民主的命定的演化” 1 精英的基本概念与传统分类 2 合法性忧虑:精英选择的历史流变 二、政治精英之二:合法性建构路径中的角色定位 1 民主精英 2 法制精英 3 精英的禀赋与优势 三、“去国怀乡”:现代社会的景观与人文 1 从市民社会到公共领域 2 现代社会的合法性立场 3 从乌合之众到现代公民 4 自由人及其价值观 四、异质记忆与多元合法性 1 个体记忆与家庭记忆 2 民间记忆:非政府组织与社会群落 3 攻击、防御和批判:两种记忆的比较 4 多元合法性:共识与争夺第三章 价值之争:意识形态与社会动员 一、意识形态:一个现代性问题 1 传统理论脉络:真实与虚假 2 现代功能分析:操控与改造 二、漂移的米诺陶洛斯 1 双重结构:克里特迷宫与米诺陶洛斯 2 合法性:对抗中轴与生存之路 三、意识形态的终结? 四、阿里阿德涅之剑:从革命到怨恨 1 革命:暴动与创新 2 怨恨:想像的报复第四章 话语之争:通往共识之路 一、话语的权力谱系:在合法性的天平上 1 话语分析的理论变迁 2 政治话语:权力的建构与颠覆 二、霸权独白与无责漫谈 1 意识形态操纵:权力的独白 2 疏离合法性:政治记忆的涂鸦 三、共识背景下的公共话语:政治记忆的权与责第五章 身体之争:政治仪式与日常生活 一、身体政治观之一:肉体与心灵 1 从属与宰制:传统身心二元论 2 独立与融合:身心关系的近现代转型 二、身体政治观之二:隐喻和想像 三、身体政治观之三:“呈现的实践者和主体” 四、政治仪式的结构:身体叙事 1 仪式的基本概念:一种政治人类学分析 2 身体叙事:仪式的构成元素 五、政治记忆的刻写:身体操控 1 政治仪式的核心旨趣:建构合法性 2 记忆刻写与身体操控 六、日常生活:身体的抵抗与还原 1 日常生活的基本结构 2 操控与规训:身体的微观权力学 3 从抵抗到还原:反规训与反异化 4 日常生活的记忆模式余论 正义之难:政治记忆与合法性危机 一、正义的根本原则:分配对象与发生情境 二、正义的中间地带与合法性危机 三、正义的次级原则: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对这个“法”是否符合正义的追问,则是它的关键所在。因此,“合法性”即指正当性,或正统性。①更清楚地说,政治合法性就是社会成员基于某种价值信仰而对政治统治的正当性所表示的认可,就是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来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它既是统治者阐述其统治权利来源正当的理由,也是被统治者自愿接受其统治的价值依据。重“合”意味着重视在合法性建构中的认同、承认和服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重“法”是种自上而下的合法性论证,统治者以一种无法辩驳的绝对秩序将被统治者笼罩在其权威之下;重“合”对合法性的论证则是自下而上的,它赋予被统治者超然的政治地位,他们的同意成为统治者能够行使其权力的第一原因。重“法”向重“合”的转变起因于近代以来,现代科学、文艺复兴、哲学启蒙、经济发展和政治革命等共同对绝对秩序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祛魅,最终使得合法性的论证再也无法仅仅立基于纯粹的自然法传统。在政治哲学的视域中,马基雅维里率先使国家的政治权威摆脱了伦理学之合法性的约束,将统治与权术、暴力、欺诈和哄骗联系在一起。在这种背景下,从霍布斯开始,洛克和卢梭等人相继对统治者拥有的统治权利是否正当展开了新一轮的也更直截了当的逼问。霍布斯提出了三大自然律,从个人权利出发,论证了契约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②这种观念“不像传统学说那样,从自然‘法则’出发,即从某种客观秩序出发,而是从自然‘权利’出发,即从某种绝对无可非议的主观秩序出发;这种主观诉求完全不依赖于任何先在的法律、秩序或义务,相反,它本身就是全部的法律、秩序和义务的起源”③。

后记

在某种程度上,后记这种回味性的文字是一种对记忆的损毁,或者是重构写作历史的开端,这种事后书写的方式往往令自己发生“反己”的变化:至少于我而言,已经开始惶恐这个新生儿的人生道路,但不论如何,我会和他一起走过漫长的旅程,不离不弃。我赞同E.B,怀特(已故《纽约客》主要撰稿人)所说的话:“我还从没见过一则不偏不倚的文字,不管是政治性的还是非政治性的。作者倒向哪边,文字就偏向哪边。没有人生来公允,虽然有许多人生来正直。”本书作为一本政治哲学著作,虽然有着力求允执其中地展开讨论的独立立场,但对我本人而言,更重要的是深切地融入了我个人对美好政治生活的价值感念。于是,包括写作在内的阅读和思考过程,像是一种近乎信仰的神圣体验。庸俗一点而言,它不折不扣地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该书交稿后不久发生了西藏“3·14”骚乱事件,拿到一校稿后的次日发生了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期间贯穿着奥运火炬的全球接力活动。短短的两个月中发生了一系列对于中国,乃至对于世界都具有重大影响的事情。所有这些将会以集体记忆的方式成为历史文本的重要章节,也会以个人记忆的方式撒布在社会发展的漫长过程中。


编辑推荐

《合法性的争夺:政治记忆的多重刻写》首先围绕合法性和政治记忆的概念,讨论了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其次讨论了政治记忆的刻写主体及其社会背景;再就是分析了政治记忆是如何通过刻写行为完成合法性建构的。政治合法性是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来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政治记忆是构建合法性的重要途径,各种政治力量在社会生活中对政治记忆的多重刻写,实质上是对政治权威合法性的争夺。争夺合法性的具体历史实践并不是《合法性的争夺:政治记忆的多重刻写》重点关注的对象,《合法性的争夺:政治记忆的多重刻写》的核心旨趣是: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争夺合法性的基本规范和主要技术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围绕着政治记忆在多重层面上的刻写行为展开的。作为必要的理论铺垫,什么是合法性和政治记忆,谁来争夺合法性或者谁是政治记忆的刻写者,以及合法性危机中突显出来的正义难题等诸如此等问题,自然也属《合法性的争夺:政治记忆的多重刻写》讨论的范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合法性的争夺 PDF格式下载



印刷质量还好


有着二十五史的国家,禁不住会问是什么导致着朝代的更迭。所以合法性的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研究合法性问题的不可缺少的书


最近对合法性问题比较感兴趣,很高兴这本书提供了这么翔实的资料和详细的分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