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家·民间·文化遗产

王咏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咏  

页数:

28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我学古琴的时候,还没有什么人学。我只是喜欢它的声音。怡园的花开得多么红啊,叶子也绿得安静。叶老师弹琴,裴老师吹箫,我唱《阳关》、《凤求凰》、《风入松》、《思贤操》。回想起那段时光,真是幸福。我抱着琴,跟着老师。指甲磨了老茧。和朴素的老人一起喝茶。我还没有学会使用华美的学术词汇。

作者简介

  王咏,女,1972年生。社会学博士。现任教于南京大学。

书籍目录

导论一 研究选题二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三 研究的理论框架四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第一章 从政治技术到民间艺术一 “王化”——古琴“乐谏”合法性的来源二 “音与政通”——“士”政治职能的审美外化三 新文化运动中的古琴活动第二章 新国家语境下的古琴艺术一 新国家文化政策:为工农兵服务二 古琴的时代危机三 谋求合法性的改造策略第三章 “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与“古琴之乡”一 世界文化遗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二 洋知音·考级——古琴的普世想象与再生产三“古琴之乡”——创建地方文化名片第四章 复兴中的吴门琴社:改良与保留一 变革的潜流二 介入民间琴社的国家符号三 分庭抗礼:山林vs学院第五章 虞山琴社的繁荣:地方发展中的城市之声一 考级基地与少儿普及班二 古琴工作室——地方政府的回报与认可三 两种民间声音的比较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一 和而不同:艺术场域中的国家与民间二 “局内人”的思考:古琴艺术,你往何处去?附录一 1950一1963年今虞琴社上海分社主要事件附录二 苏州市音乐家协会古琴分会(吴门琴社)章程附录三 吴门琴社1986—2002年重大活动附录四 古琴分会(吴门琴社)2003—2004年主要活动附录五 2003~2004年两年间虞山琴社(工作室)的主要工作汇报附录六 2003—2004年虞山工作室的主要活动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另一种是强调国家与民间社会的博弈性互动,关注民间社会的能动性。高丙中通过对“龙牌会”和北京花会的分析,提出“国家在社会中”的命题。①他的研究通过对仪式、象征符号的讨论,透视了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之间复杂的关系。他认为,一方面,国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可以成为民间仪式兴衰存亡的决定性力量,另一方面,民间社会在国家在场的情况下,也可以与之互动融合,或将国家作为发展的资源。国家和地方传统、政府和民众间的新型关系是相互承认、互融乃至共谋。郭于华在《民间社会与仪式国家》一文中也将象征仪式作为探讨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途径,文章展示了作为权力实践的国家仪式在一个村落社区生活世界中的运作、变迁,分析了蕴于其间的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作者论断,在民间层面,仪式是生存技术,然而在国家层面,仪式则与权力技术高度勾连。该论文从仪式的微观角度,展现了权力技术取代了生存技术,国家权力与政治力量嵌入民众的生活世界中。  景军在《知识、组织与象征资本》一文中通过对两座孔庙重建的考察,从象征资本的角度考虑了国家和社会间的关系。属于两个代际的大川人和小川人均认同自己为圣裔。具有礼仪知识、文字技能的大川人精通古典知识体系和宗族组织的仪式,他们的权威就建立在这种历史性象征资本的优势上。


编辑推荐

  在古琴艺术场域中,国家、地方与民间艺术界之间没有尖锐的对立冲突关系,而是一种强弱相长的博弈、互动甚至有时是交换合作的关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家·民间·文化遗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