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以色列文化

张和清 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和清  

页数:

466  

字数:

505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以色列文化》由前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文化专员编写。主要通过具体内容,具体事例,具体数据,讲述了以色列文化的方方面面。具体内容涉及:以色列概况;苦难的历史和神奇的传说;民族特征和辈出名人;积淀深厚的文化渊源;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影视、新闻与出版;教育和科技;宗教与节期;民俗风情;婚丧习俗;文化政策与机构;人神共享的耶路撒冷;名胜古迹;中以友好交流等。《以色列文化》由以色列前总理兼外长、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以中友好促进会名誉主席西蒙·佩雷斯先生为该书作序。  通过阅读《以色列文化》将有助于感受丰富的以色列文化,更有助于将我们两个古老的民族和人民拉得更近。

作者简介

张和清,l982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l986年考入该院英语系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研究生。
从事对外文化交流20余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撰写、翻译了百余篇有关中外舞蹈的评论和研究文章,发表于《中国日报》(英文版)《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北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第一章 以色列概况 第一节 国名、首都 第二节 国旗、国微、国歌 第三节 人口、语言 第四节 地理、气候、自然资源 第五节 政治、宪法 第六节 总统、议会、政府、地方政府 第七节 行政区划、政党 第八节 经济、旅游、人民生活 第九节 工业、军事 第十节 文化、教育、科技 第十一节 民族、民族性格 第十二节 主要犹太人组织第二章 苦难的历史 神奇的传说 第一节 古老的犹太文明  第二节 犹太人流散史第三章 民族特征 名人辈出第四章 积演深厚的文化渊源第五章 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第六章 影视、新闻与出版第七章 教育为本 科技兴邦第八章 宗教与节期第九章 民俗风情第十章 婚丧习俗第十一章 文化政策与机构第十二章 人神共享的耶路撒冷第十三章 名胜古迹第十四章 中以友好交流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八节经济、旅游、人民生活 经济以色列地小人少,自然资源贫乏,但经济发达。农业、工业、科技、电子、通讯、军工和医疗工业水平较高,为世人瞩目。经济为混合型,私人企业比重较大,但政府对主要部门控制严格,许多大的企业都由国家控制或监管。合作经济主要以农村中的基布兹和莫沙夫为主。1985年实行“经济紧缩计划”,1986年起政府开始通过出售政府控股企业的股票推行私有化政策。1987年开始经济改革,私有化进程迅速加快,政府通过出售股票增加收入85亿新谢克尔。经过几年的经济调整,1991年经济开始出现良好的增长势头。但近年来,以经济增长乏力。自2001年起,持续不断的以巴冲突和美国经济不景气严重影响并制约着以色列经济的发展。2002年,以工业品出口和旅游收入大幅萎缩,国内生产总值(GDP)继续下降,GDP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是以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2002年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4803亿新谢克尔(约为101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985美元,失业率:10.6%(2003年9月)。旅游旅游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是赚取外汇的一个主要来源。以幅员虽小,但有独特的旅游胜地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前往游览观光。90%以上的游客来自欧洲和美洲,其他的来自世界各地,包括通过约旦河桥和埃一以边境进入以境内的阿拉伯各国的游客。“9·11”事件后,以旅游业受到重创,游客较事件前骤降45%。2001年,旅游业收入10.5亿美元,旅游者总数共120万人。至2001年底,共有各类旅馆339家,旅馆房间数为4.69万间,床位126,424个。(资料来源:以色列中央统计局统计摘要、英国经济季评)人民生活 以色列91%的居民生活在200个城镇,生活在基布兹和莫沙夫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政府实行高福利高消费政策,对一些基本商品实行补贴。医疗保健较为发达。200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医院354家,病床39,634张,平均每千人6张。2003年8月,人均月工资6864新谢克尔,约合1560美元。出国旅游人数为327万,同比下降8%。


编辑推荐

《以色列文化》是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以色列文化 PDF格式下载



刚拿到手,好好学习以色列文化


相当不错的一本书,对我的以色列旅行帮助很大。


书的装帧设计很精美,466页,50.5万字,1/16开本。内容相当丰富、翔实,对了解以色列的历史、文化大有裨益。


作者似乎太官方了,写的太无趣了。


还不错喔。只是- - 有些内容属实不属实??????


以色列总统亲自作序无疑,这是第一本由中国外交官写的关于以色列文化的专著。或许,也是至今为止第一本以“以色列文化”命名的专著。为此书作序的以色列总统希蒙·佩雷斯在此书《序一》中说:“此书是 张和清先生于2001年至2003年在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担任文化专员期间写就的。他个人的好奇心和兴趣驱使他选择了这部关于以色列——另一个古老民族的书,我们深为赞赏。”佩雷斯还强调说:“为这本书作序,是我的荣幸。”他这句话给此书增加了特别的分量。在我看来,一位充满了文化情怀和政治责任心的外交官,编著了一本关于所驻国以色列的文化专著,该国总统欣然为之作序,说“是我的荣幸”“我们深为赞赏”,这是对作者热爱以色列人民及其悠久文化、致力于中以友好的高度赞扬。能够获得以色列总统这样的赞誉,无疑是作者人生中一道耀眼的光彩。别出心裁的“移动透视”令我兴奋的是,《以色列文化》的结构不是中国传统史学那样以时序为中轴的纵向结构,而是纵横交错地展现了3500年以来犹太文化的起源、以色列国的兴亡、犹太民族的2000年流散,以及以色列复国至今的大全景。此书纵横交错、波澜起伏、迂回穿插的结构,使我想起了中国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中的“移动透视”“散点透视”。张和清悠然地运用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移动透视”“散点透视”手法——或纵览云飞,倾听以色列人...沉重而倔强的脚步声;或举目燕舞,随之远眺耶路撒冷古城墙;或细品犹太教堂壁画,漫步拉特维夫海滨;或综合各国诸说,提取精华观点,分析典型命题,提出一家新言……林林总总,洋洋洒洒50万字,最终以中以文化关系收笔。调任中国驻美国芝加哥总领事馆负责人之后,张和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修改补充《以色列文化》书稿。他艰难跋涉数年,给我们绘制了有着“移动透视”特色的风俗图画、人文景观,开阔地展示了以色列上下5000年独特的文化大博览。用自己的目光欣赏佩雷斯在此书《序一》中强调,中国朋友要“用自己的目光”来欣赏以色列文化。正是这样。张和清前后在以色列3年的外交官工作经历,使得他能够亲身实地考察研究以色列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场面,并且较为便利地获取关于以色列多元文化的第一手资料与信息,继而追溯、解剖以色列的文化基因。于是,书中坦诚披露着他“用自己的目光”的许多直接感受与深入思考。比如,在第一章第十一节里,作者这样活灵活现地刻画以色列的民族性格——每当遇到困难和意想不到的麻烦时,许多人也许会觉得无法忍受或暴跳怒吼:“怎么能这样!”“我无法相信这一事实!”然而,以色列人总是耸耸双肩,摇着头轻声说道:“本来就是这样。”然后,用进一步的努力和最昂扬的精神以及耐心去克服困难。又比如,在第五章第二节《当今的音乐大国》中,写到了以色列国宝级音乐家、以色列“地中海学派”继承人诺阿姆·谢雷夫对中国文化和艺术充满深深的敬意。从未踏上中国领土的诺阿姆家中不仅收藏了中国的书法字画,还对《易经》有着强烈的兴趣。附加价值不可忽视南京大学犹太研究所所长徐新在《序二》中说:“本人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犹太文化研究,而且早在中以建交前的1988年就访问过以色列,至今已经去过以色列七八次之多”,“然而,在拜读《以色列文化》书稿过程中,仍然不时有新鲜感。”我对以色列文化是陌生的,绝大多数读者对它也是陌生的。《以色列文化》为我和广大读者,打开了人类文化的一扇新鲜窗口、一个巨大的人文资源库。书中对以色列人情风貌、名胜古迹、节日庆典等方面的介绍有独到之处,完全可以作为一本游览以色列的导读书。如果说编著《以色列文化》是张和清多年深情跋涉着人类文化崇山里的一座峻岭,那么广大读者就在他的引导之下,尽情漫游在这座峻岭之中。由于张和清先生的导读,关于人类文化的无数话题,朝广大读者扑面而来。我认为,这就是此书的附加值,并且这附加值的空间是巨大的。结识张和清始于他以“紫气东来”的网名发表的芭蕾舞评论和外国诗歌翻译。他译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与我记忆中的几首感觉不一样,显得特别清新俊逸。他拍的外国风光照片,也特别注意富有文化意蕴的细节。可惜,我与他至今尚未谋面。拜读《以色列文化》,掩卷,眼前又浮现出此书里他的若干彩照,于是信口道来:半是书生半是官,半是研究半导游。(罗时叙) 阅读更多 ›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