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下册)

黄修己,刘卫国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黄修己,刘卫国  

页数:

1448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起于与“五四”新文学同步发生的现代文学批评,发展至今大约90年了。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各有自己的范畴。文学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不属于文学批评,例如整理文学史料、编写文学史等,这是文学批评不必也难以承担的。文学批评一般指对作品的即时的品评、推介,或对当前的文学现状的议论、评断等;无论是以对作品的主观感悟取胜,或以抽象分析见长,都是人们对文学的一种认识成果,都可以为文学研究所采用、所包容。因此,从宽泛的意义上说,文学批评的实践和成果,可以包括在文学研究史中,作为文学研究发展中的某一个过程和收获。事实上,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界限,有时的确也很难截然分清,特别当现代文学初生新起的时候。一般地说,文学批评发生于文学作品发表之后,是对文学作品的“反应”。人们习惯上多认为没有创作,何来批评?但在现代社会,因为传媒的发达,一部作品的发表,立即就可以在报刊上看到对它的反应,甚至作品还没有发表已在传媒上“炒”得热火朝天,不论是否含有商业的目的,或赞或贬也都应该属于文学批评。现代文学就是这样的。胡适等的白话新诗、鲁迅的《狂人日记》等,一旦发表立即就在文坛上、社会上引起反响。既有热情的欢呼、肯定的,也有不少立于旧文学或文化保守主义立场上来反对、嘲弄的。这些都可视为“五四”时期最早的文学批评活动。更有的时候文学批评走在了创作的前面,猛烈地批判着所反对的文学,为自己所支持的新的文学鸣锣开道,这也是文学史上常有的。所以,大致上说,现代文学批评与现代文学的发生几乎是同步的。“五四”时期既是文学革命高潮、新文学取代旧文学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学术完成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的时期。

内容概要

“五四”文学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篇章,同时也开始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和研究,90年来创造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本书用史的编纂法,寻源追终,分别时期,记载了从1917年到2007年问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发展进程,勾勒了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脉络和走向,展现了几代研究者的业绩和学术风貌,建立起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的框架,也初步总结了现代文学研究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简介

黄修己,1935年生于福建福州,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新版)》、《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赵树理评传》、《赵树理研究》、《不平坦的路》。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百年中华文学史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集》、《张爱玲名作欣赏》。

书籍目录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册 第一卷 喧闹中的开辟(1917-1927)  第一章 现代文学研究的开辟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发生和批评群体的涌现    新文学批评的发生和群体性特征——新文学反对派的批评——《新青年》批评群体的贡献——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批评——语丝社和新月社的批评——革命文学派的批评   第二节 理论的译介和批评标准的确立    白话文学标准的确立——人道主义和写实主义标准的确立——周作人提倡“自己的园地”——梁实秋倡导“新人文主义”——现代主义批评标准的出现——马克思主义批评的萌芽   第三节 新文学批评的喧闹局面    新文学批评的特殊氛围——激烈的批评态度——流派意识和宗派意识——众声喧哗的时代  第二章 作家研究的起步   第一节 鲁迅研究的开展    鲁迅小说的跟踪批评——《呐喊》引起的反响——“鲁迅论”的出现——《彷徨》的反响——茅蜃等人的“鲁迅论”——鲁迅研究初现流派   第二节 郭沫若和郁达夫研究的起步    发现东方的未来诗人——《女神》引起的反响——对《星空》和《瓶》的评论一对《三个叛逆的女性》的评论——《沉沦》成为争议焦点——郁达夫创作历程的考察   第三节 对其他作家的评论    冰心研究的开展——叶圣陶研究的起步一对其他文学研究会作家的评论——发现蒋光慈——其他作家评论  第三章 文体批评的展开   第一节 热烈的新诗批评    白话新诗的自我肯定——对白话新诗的反思——“情诗”引起的争论——对“小诗”的不同看法——新诗界的自我否定——新月派和现代派的新诗批评   第二节 繁荣的小说批评    《新青年》批评群体的小说批评——文学研究会的小说批评——创造社的小说批评——新月社的小说批评——小说批评的成绩与不足   第三节 略显空泛的戏剧批评    对旧戏和文明戏的批评——“问题剧”和“国剧运动”的批评——向培良的《中国戏剧概评》   第四节 稍显薄弱的散文批评    “文学散文”的确立——对“杂感文”的肯定——讨论“语丝文体”——“美文”的倡导——关注散文的源流  第四章 文学史编纂的准备   第一节 罗家伦的《近代中国文学思想的变迁》    近代以来文学时期的划分——分析新文学兴起的原因——进化论文学史观的运用第二节 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的白话文学观——对白话文学运动的评价——勾勒文学革命的历史,评价新文学创作——《五十年》的成就与缺点 …… 第二卷 多元共生的新局面(1928-1937)  第一章 文学批评和研究多元化  第二章 “作家论”的写作与新文学家的经典化  第三章 文体自觉与艺术形式批评的成熟  第四章 新文学史研究的起步 第三卷 战火中的承续与转折  第一章 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政治化转轨  第二章 树立“新的人民的文艺”  第三章 不同价值取向的批评和研究  第四章 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成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下册

章节摘录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册第一卷 喧闹中的开辟(1917-1927)本卷记述1917年至1927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本卷的名称是“喧闹中的开辟”。这里的“开辟”有两个意思,其一指的是文学批评为新文学的诞生鸣锣开道,帮助开辟新文学前行的道路;其二指的是文学批评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初步成果,为以后的新文学研究打下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在这一阶段的初期,文学批评通过呼唤文学革命,催生了新文学。新文学诞生后,其合法性遭到保守势力的质疑,在一片否定、质疑声中,文学批评又承担了冲锋陷阵、护主救驾的重任,抵制了保守势力的进攻,在文学批评的保护下,新文学得以茁壮成长。新文学自身壮大之后,新文学阵营内部的各个批评群体,又因为对新文学有着不同的设计与想象,发生了多次大大小小的论争。文学批评的发生时期,是一个“喧闹”的时期,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期。在这个喧闹的时期,文学批评是自由的和多元的。这一时期还没有作家有确定的“历史定位”,无分高低;对各种新文体的发展也有各式各样的设计与想象,难分轩轾。各种各样的评论都可以自由发表,没有禁忌。尽管一些评论存在着偏颇与失误,但多元的评论,丰富了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多向发展的空间。法国批评家蒂博代曾经把文学批评分为“自发的批评”、“专家的批评”和“大师的批评”三类。借用这一分类法,我们发现,1917年至1927年的“现代文学批评”,大都属于“自发的批评”,具有一定学术含量的“专家的批评”和“大师的批评”为数不多。但这些批评,是对作家作品的及时接受和反应,代表着作家同代人的看法,保存了当时的社会历史信息,是后世的研究不可能复制的。这些批评还透露出批评家对作家作品的直觉,这种直觉虽然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但因不受某种思想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因此是鲜活的,对后来的研究颇具启发性。由于上述原因,这些批评成果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从1917年到1927年,新文学才走过10年的路程,历史很短,但是新文学阵营出于建史的自觉,已开始了编纂新文学史的尝试。研究者或者梳理近代中国文学思想的变迁,记述其社会历史背景;或者论证新文学的历史合理性,并对新文学的发展作初步评述。这些尝试,还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新文学史”,但对后来新文学史的编纂有开创之功,值得铭记。

后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的编写工作,自2002年初启动,经过5年多的努力,终于在去年底完成。各位作者都是高校的教师,都负有繁忙的教学、科研任务。而本课题的规模和工作量又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想,每个时期光是为收集当时文学批评和研究的资料,就要投进大量的时间。各卷也都经过多次反复,几度修改。我们这几个作者,都是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怀着为自己的学科建史的热情和愿望,苦中取乐,甘为这项工程略尽绵薄之力。同类的总结现代文学研究成果的作品已有几部,但具体的意图、范围、体例各有不同。像我们这样用史的编纂法,寻源追终,纵贯全程,分别时期,记载完整的现代文学研究历史发展过程,那还是首例。我们深深地体验了建史的艰辛,同时也尝到了创造的快乐。虽然现在这样的成果我们自己并不满意,它还只能说是为这一门学科的研充史搭起了框架,勾画了一个粗略的历史轮廓;但我们相信它可以为进一步构建更完整、精确.的现代文学研究史,深入地总结历史经验,打个基础,提供方便。现在我们所以把它贡献出来,一方面是为可供研究者使用,相唐这是他们所需要的;一方面也是为了听取意见,以便改进。本书各卷作者不一定今后都能继续坚持这一课题的研究,但他们中肯定有人会锲而不舍,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本书还有着不断提高的前景。为此,我们亟望听到批评的意见,准备不断地改进、提高这成果。研究史可以说是一种“研究之研究”,研究的对象都是我们的同行,所以早就有人表示做这样的事情是吃力不讨好的。老学长樊骏先生就说过:“对别人的工作说三道四,品头论足,从来有些令人讨厌”,当他接受总结现代文学研究现状的写作任务时,甚至“连血压都一度骤然升高了”见樊骏著《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前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篇幅有限,我们无法滴水不漏;有所选择又限于水平或客观原因,肯定酿出者多遗珠之憾。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套装上下册)》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加上以前的《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黄修己教授扎扎实实地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必将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学科建设产生重要的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书不错很满意


非常经典哦


教授推荐度的书...总的感觉不错...框架比较清晰...但是感觉过多的引用论家的原文...缺少自己的见解...但是作为史料很好!


看着挺好的,还没看。质量还行。


内容还没看,纸质不错,但封面是脏的


搞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读书,相当不错。不过书中有印刷错误。例如把诗论家王珂写成王柯。。


这套书非常有用,印刷装订很好,纸张稍差


这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史料翔实,叙述中肯,信息丰富,要了解近百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成果的基本脉络,此书为不可绕过之参考书。这是现代文学研究者之必备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