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备的革命家
2008-10
广东人民出版社
林家有,张金超 著
181
无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发展目标,体现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广东未来发展的战略思维和远见卓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省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而且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为民族复兴、祖国统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发展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经济发展之后,如果没有文化发展做后盾,不仅不会持久,而且难免滑向邪路,甚至导致社会的畸变。因而,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大省,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是非常正确、非常及时的。建设文化大省任务艰巨,因为这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丰富的外延与内涵。建设文化大省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为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根基。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屹立五千年,历经各种磨难,饱尝难以想象的艰辛,战胜惊涛骇浪,创造了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优秀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巨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内涵。因此,在建设文化大省中,我们要有博大的胸怀、开放的视野、远大的目光。充分发掘、继承和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广东地处南疆,北负五岭,南临大海,史称岭南。岭南并非“南蛮”,她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岭南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它与中华大地上的其他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绚丽画卷。在中华文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有岭南人树起的丰碑,如惠能开创的中国禅宗、陈献章开启的明代心学、康有为和梁启超引领的近代维新思潮、孙中山开拓的走向民主共和的历史道路,等等。岭南文化在其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兼收并蓄、勇于开拓、大胆革新、求真务实的鲜明特色,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奋发进取的岭南人。在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岭南文化中,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决定选取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作为研究介绍的对象,共同组织策划编写《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这里所说的“历史文化名人”,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领域或学科,曾经取得卓越的业绩,或其思想具有重大影响,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相当高知名度的杰出人物。历史发展客观必然性的存在,并不否定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文化归根结底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因为物质生产是文化乃至整个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同时,在岭南文化的形成和演进过程中,知识分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众多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的创造性活动,促进了岭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我们研究宣传这些杰出的代表性人物,是为先进文化展示一种典范,使我们的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认识先辈如何开拓历史,如何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文化,从而更加激发爱国爱乡的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努力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初步选定数十位历史人物作为“丛书”的传主,分期分批组织撰写和出版。我们编写这套丛书,坚持实事求是、批判继承的原则,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坚持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原则。既讲求科学性和学术性,做到言必有据,并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又努力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面向市场,用通俗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资料反映传主的生平与思想。如上原则是“丛书”的共性,而“丛书”中的每本著作所特有的立意、结构、行文,则体现了作者们的独创性劳动,这是每本书的个性。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展示广东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提升广东的文化品位,培养广东人的文化素质,为建设文化大省尽绵薄之力。
朱执信是近代中国著名民主革命活动家、理论家。1904年官费留学日本。1906年回国,先后任教广东高等学堂、法政学堂及两广方言学堂。1905-1907年,在理论上阐发三民主义,与改良派论战,同时译介马克思主义。1910年参与新军起义。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广东光复后,历任军政府总参议、核计院院长等职。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后加入中华革命党,积极参与领导讨伐袁世凯、驱逐龙济光的斗争。1917年护法运动爆发,任职大元帅府,成为孙中山的主要助手。1920年壮烈牺牲。本书在活动与思想两个方面,比较系统地展现了朱执信为寻求救国救民革命真理奋斗的一生。
林家有,广东廉江人。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孙中山研究、近代中国政治与思想史研究。专著有《辛亥革命与少数民族》、《辛亥革命与民族问题》、《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研究》、《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觉醒》、《史学研究方法论》、《政治·教育·社会——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考察》、《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审视》,及其他合著十余种,发表论文百余篇。
引言第一章 早年教育 一、出身及家世 二、接受新式教育 三、留学日本第二章 矢志革命 一、加入同盟会 二、阐释三民主义 三、译介马克思主义 四、组织留日学界维持会第三章 光复广东 一、教书与革命 二、发动会党和新军 三、暗杀李准 四、戊申、庚戌广州举义 五、积极参与“三·二九”起义 六、广东光复第四章 捍卫共和 一、建设政权 二、讨伐袁世凯 三、驱逐龙济光 四、襄助护法第五章 理论创新 一、讴歌十月革命 二、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三、呼吁兵的改造 四、重释三民主义 五、称誉马克思主义第六章 虎门遇难 一、建设漳州 二、策划援闽粤军回粤 三、虎门遇难 四、永恒纪念大事年表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朱执信还指出,袁政府的腐败甚于清政府。他说:“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固满政府所不为者也。重敛以逞,民劳弗恤,固满政府所不为者也。山泽之宝,一贡诸人,固满政府所不为者也。纵兵肆虐,任意残掠,固满政府所不为者也。”袁世凯利用各种阴谋诡计收买各地军队,并继而扩增,各地军队皆数倍于往昔。任命张勋和龙济光分别掌握南京和广东,于是张、龙借机扩大其军力达数十营。对此。朱执信感慨地说:“前之拟裁者,今决不裁;而前之未招者,今又增招也。”朱执信指出,袁世凯对内施行残酷统治外,对外又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于谈笑之间,卖一矿,赠一权”。.但是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欲望无穷,而袁世凯等“媚者易尽”。“二次革命”失败后,革命形势暂处于低潮。袁世凯乘机加紧卖国步伐,朱执信谓之为“无内乱之牺牲”时期。在朱执信看来,“二次革命”即有内乱时期,国民经济虽遭受了一些损失,但这种内乱在于革命党人谋求社会进步,在于捍卫民主共和秩序。“二次革命”后即没有反袁活动为无内乱时期,“袁乃得举全国之利而赋与外人”,这比内乱时期的损失更大,即“同有现在之牺牲,独无将来之期望”。第二,袁政府极大地摧残了国民经济。朱执信强烈地谴责袁政府摧残国民经济的行径。他尖锐地指出,袁世凯的统治使各地生产事业,无一不萎靡。由于生产力的受阻,“民既穷于衣食,则无心讨论政治之是非。地无财赋之供,既有志于革命者,亦无由取为根据”。其结果“无异西班牙人之遇印第安人也”。
记得是去年春夏之间,《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副主编黄明同研究员同我说,希望我与张金超同志合写一部朱执信传记。因我已届古稀之年,精力不如以前,加上又有孙中山的研究任务,怕不能完成任务,影响丛书的出版,我没有当即表示答应。后来张金超同志又同我谈起此事,我说:“你现在在职在中山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又有本职工作,能否抽时间写作《朱执信传》一书?”张金超说,近年来他一直在关注和从事朱执信研究资料的搜集工作,他表示《朱执信传》的撰写可与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同时进行。就这样我答应接受《文武兼备的革命家——朱执信》一书的撰写任务。张金超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时间抓得很紧,仅提纲就数次与我商议,有时因改动两个字都要我作决定。当然,我也是一个急性子的人,一不干二不休,我就他草拟的提纲做了认真的思考和改定,绝不拖延时间。本书的写作,张金超同志贡献最大,全书的初稿由他提供,他每写一章,我修改一章,有的修改数次。在学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方面,我比较认真地把握。对于书稿,我只是作些内容的增补和删削,加些评论性文字,以及文字的润色,但全书最后由我审定,我应负全责。本书能以目前的面貌与读者见面,应该感谢有关同志的督促和检查,更要感谢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蒋斌副部长对提纲的审定。尤其要特别指出的是暨南大学张晓辉教授对初稿提出很好的修改意见,广东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责编同志的认真和负责精神,也令我们感动。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各种文献和研究成果,尤其是从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编的(侏执信集》、张瑛的《朱执信评传》、张顺昌的《朱执信社会政治思想研究》、吕芳上的(侏执信与中国革命》、余炎光的《朱执信》中获益良多,但限于体例,未能一一注出,这是必须说明的。同时,在此向各位作(编)者表示我们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诚然,我们对于写作这样一部高品位的广东历史文化名人的著作,也不敢怠慢,数易其稿,做了应有的努力,但能否达到《丛书》编委会的要求和读者的期望,则没有把握,尚祈读者批评指正。
《文武兼备的革命家:朱执信》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无
执信中学是名校,朱执信又是文武兼备,让孩子好好学习学习
质量不错,价格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