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你警惕了吗?

于明山,任国明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于明山,任国明 著  

页数:

202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你警惕了吗——基于日本泡沫经济、美国次贷危机的反思》出版正逢其时。金融风暴正在肆虐全球,美国次贷泡沫的破裂,导致金融危机不断地向世界传染毒菌。随着危机的加重和扩散,发达经济体金融机构深陷破产境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新兴经济体,先是实体经济,接着是金融领域也受到严重侵蚀,全球陷入1929年大萧条以来从未经历过的经济衰退。  本书再现泡沫经济让日本人从天堂到地狱,令日本经济陷入持续衰退的过程。提醒世人,泡沫只有破裂,人们才会明白是否是泡沫。作者在讲述泡沫崩溃给日本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影响的同时,没有就泡沫论泡沫,而是透过泡沫现象,从深层次分析了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内外原因。最有意义是,本书结合日本的经验教训,以及正在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客观地分析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的隐忧。  历史上有过形形色色的泡沫,冲击力最大的要数19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鼎盛时期,“日本模式”曾几何时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竞相效仿的典范。但是未曾想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一蹶不振,陷入萧条,直到今天,不仅未能走出低谷,反而越来越恶化。  昔日亚洲经济强国,今日经济长期萧条。毫无疑问,泡沫经济是此次日本经济萧条的直接罪魁祸首,但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内外原因。

内容概要

日本经济为什么会衰退? 从1990年至今,日本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 二战后,以出口为导向的日本经济模式已走到尽头,美国压日元升值的“货币战争”做空日本,消除了日本在经济上对美国构成的威胁。 美国消费者支出过度,储蓄不足,华尔街贪婪成性,监管失灵、评级机构误导、美联储忽视资产泡沫等重大的风险管理错误,导致美国金融体系崩溃,最后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消费者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消费群体,美国的消费萎缩对全球的影响要比日本严重得多。 2006-2007年间,中国出现了类似日本20年前的经济泡沫:股市狂涨,地价、房价飙升,虚拟资产大幅升值。 中国应吸取日本的教训,防止美国在泡沫顶峰时再做空中国,重演日本式金融危机。同时中国应有所作为,适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提出独立的主张和声音。

作者简介

  于明山,1962年出生于山东青岛.经济学硕士.长期从事中日关系研究主要著作有坚持与妥协:近距离看中日关系(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驻日记者四十年》(合著,人民出版社)、饭店的服务手册-(译著,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等  任国明,1964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法学硕士,长期从事中日关系研究主要著作有:十字路口的日本(合著,时事出版社),《坚持与妥协》近距离看中日关系(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饭店的服务手册》(译著,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等。

书籍目录

序克鲁格曼:中国要依靠内需走出危机上篇 泡沫经济 日本经历“失去的二十年” 一、日本风光不再 心理失衡的大和民族 房地产和股市泡沫膨胀 “珍珠港事件重演” 泡沫代价巨大 经济竞争力全面下滑 二、泡沫破裂引发金融危机  百年老铺轰然倒下 “银行不倒”神话破灭 “金融大爆炸”重组金融业 银行业浴火重生 三、经济萧条社会问题丛生 “不务正业”换来破产 强大的制造业面临困境 日本企业“裁员”滚滚 大学生面临就业冰河期 派遣员工失业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悲观情绪弥漫日本列岛 “工作共享制”保障就业 四、日本经济模式走到尽头 走不出衰退的隧道 经济模式成为经济羁绊 改革初见成效 谋求科技救国 扩大内需才有出路 改革举步维艰 根本出路:融入亚洲中篇 次贷危机美国经济严重衰退 五、世纪金融大危机 华尔街大变局 危机波及世界 美国在重复日本当年的失误 六、美国经济严重衰退 企业出现倒闭潮 失业率创新高社会危机四伏 美国汽车业将会消失? 破产保护期待重生 警惕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下篇 避免覆辙中国有所作为 七、中国阻击经济泡沫 泡沫经济的中国版 阻击经济泡沫 警惕心理膨胀速度 风暴中金融业稳健运行 健全金融体制未雨绸缪 八、警惕企业倒闭化解社会矛盾 转换经济模式使企业度过寒冬 正视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缩小收人分配差距 化解社会矛盾警惕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制度改革对中国很关键 九、泡沫背后美国的阴谋 昔日手下败将成最大竞争对手 美国布局做空日本 故伎重施对付中国 人民币升值不会改变中美贸易现状 中国吸取教训有所作为 保护中国在美国资产安全 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第一步结束语:中国要有自己的声音

章节摘录

  上篇 泡沫经济 日本经历“失去的二十年”  二、泡沫破裂引发金融危机  银行业浴火重生  一场“金融大爆炸”过后,日本金融机构摆脱了诸多桎梏,获得新生。通过改革与重组,日本金融体制与国际接轨,金融机构有了更大的经营自由和权力,增强了日本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适应了金融业务全球化、金融创新普遍化、金融服务全方位综合化的国际金融发展大趋势。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加强  日本经济泡沫形成的过程中,日本银行没有独立性,货币和汇率政策完全由大藏省官僚决定。一直以来,日本银行表面上是中央银行,实际上只是大藏省的一个附属机构,各项政策基本听命于自民党的决策者。  泡沫破裂后,日本银行缺失独立性成为重大制度缺陷。1998年,速水优任职第28代日本银行总裁,修订《日本银行法》,赋予日本银行前所未有的独立性,日本银行独立于日本政府,唯一使命就是保持货币价值及稳定,从利率政策到公开市场操作等所有政策,均由总裁、两名副总裁和6名审议委员会构成的改革委员会决定。速水优强调“日本银行业是日本经济的良心”、“日本银行必须为民间主导的结构改革创造必要的环境,把独立性和透明性作为金融改革的两大支柱,推进日本金融制度乃至整个经济制度的彻底变革”。  解决不良债务  日本政府通过向银行部门注人公共资金,来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投放的公共资金主要用于对陷入经营危机但还有清偿能力的银行再注资、银行业的重组活动、冲销成本以及追加存款人的保护基金等方面。通过注入公共资金,推动了不良资产抵押品的出售和银行业的重组,盘活了大部分不良资产,提高了主要银行的自有资本比率。日本政府还通过私有化、联合兼并等方式,解决了主要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这一系列措施收到明显效果,1998年以前陷入经营困境的城市银行很快由10家减少为5家,提高了日本主要银行的活力,为重新恢复国际竞争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修改《垄断法》,解除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限制  二战后,日本政府出于鼓励竞争、打破垄断的目的,禁止成立垄断性的金融控股公司。1997年12月,日本政府修改《禁止垄断法》,允许银行以子公司的形式,经营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就成了银行业重组的主要方式。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可以避开传统合并带来的人事管理、组织机构调整等问题,采用股权置换、股权转移的方式,无需进行实物抵押和使用巨额的资金。在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后,所属银行仍可保持各自的经营方式和企业文化,不仅易于协调操作、降低成本,还可以通过内部管理机构的合理设置,来有效地控制风险,有效地克服了单纯合并和公开收购等方式的不足。在日本银行业的这次重组中,各大银行都采取了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提升了金融集团竞争力。  长期以来,日本的大银行一般都归属于某个企业集团,与集团内的企业相互持股,并成为集团的核心成员。以往的银行业重组主要是集团内部金融资源的重新调整和再配置,强化银行在集团内的主导地位,提高集团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此次银行业重组突破了集团界限,企业集团间的核心银行不再拘泥于集团的限制,而是按照市场原则进行重组,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原来分别属于第一劝业银行集团和芙蓉集团的第一劝业银行、富土银行、日本兴业银行重组建立瑞穗金融集团,原来分别属于住友集团和三井集团的住友银行和樱花银行合并建立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等,都突破了集团的限制,使不同企业集团的金融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  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1998年4月,日本政府实施新的《日本银行法》,废除了银行业分业经营的限制,允许银行、保险和证券等业务实现交叉经营、优势互补。日本各金融机构之间不仅可以相互融合,相互参股,还可以开展其他金融业务。比如,日本兴业银行证券业比较发达,但没有零售业务,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具有庞大的零售业务网点,三家银行重组后实现了优势互补,向全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以往的银行业重组,一般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兼并中小银行,这次的银行业重组,大银行之间的“强强联合”成为主要特征。合并后的银行资产规模急剧扩张,竞争优势更为突出,让以往任何一次大银行间的合并都相形见绌。大银行之间的重组除了强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外,还非常重视通过双方合作,达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日本银行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占有率和地位得以迅速提高。  允许外资参与日本金融业重组,提高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  这次银行业重组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外国资本参与了日本银行业的重组,除直接进入日本金融市场开设经营网点外,主要是以参股、收购等方式参与日本银行业的重组。例如,1998年,美国斯特里特信托银行与日本三井信托银行宣布联合开展业务。1999年8月,日本三和银行宣布与美国摩根斯坦利迪安威特证券公司开展联营合作。  外国资本的进入,在一定程度挤占了日本的部分国内市场,但把竞争机制引入日本金融市场,提高了日本金融市场的透明度,日本金融机构的资本结构得以改善。事实证明,这有利于日本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竞争环境的形成,有利于日本金融机构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2007年,瑞穗金融集团在美国建立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已在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37家海外分行,三菱UFJ金融集团海外分行数量超过100家。  强强联合,金融机构竞争力提高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主要银行虽大都跻身于世界最大银行的行列,但主导全球银行业的时间并不长,1995年,日本在全球前10大银行占据6家已是最后绝唱。到21世纪初,日本银行排名连续滑落,在全球银行业的排名也是逐年后退,大多数的银行都陷人亏损境地。从1996年开始,日本主要银行都开展了大规模的19救运动,自救的方式主要是重组。  1995年3月,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合并,并于1996年4月正式成立东京三菱银行,拉开了新时期银行业重组的序幕。东京三菱银行拥有77万亿日元资产,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银行,拥有388家国内机构和200家国外机构。  为加快银行业重组的步伐,日本政府修改了有关法律,为日本银行业重组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障。以此为契机,日本银行业迅速出现了重组高潮,大型银行横空出世。  2000年9月29日,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通过换股方式,建立了日本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瑞穗金融控股公司。瑞穗金融控股公司的总资产达141万亿日元,成为当时世界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集团。  2001年4月1日,住友银行与樱花银行正式建立了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总资产为99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二、世界第三大银行集团。  2001年4月1日,东京三菱银行、三菱信托银行和日本信托银行采用相互持股的方式,组建东京三菱金融集团,总资产为87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三、世界第五大金融集团。  2001年4月1日,日本三和银行、东海银存和东洋信托银行通过换股方式,合并组建了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总资产为86万亿日元,成为日本银行第四大金融集团。  2002年,日本银行业再次掀起重组高潮,一些没有进入四大金融集团的银行也开始积极寻求合作伙伴。2002年3月1日,大和银行与旭日银行合并,成立了理索纳金融控股公司,排名位于瑞穗金融控股公司、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和东京三菱金融集团之后,成为日本第五大金融集团。  由于欧美各国同期出现了更大规模的银行业重组,2002年瑞穗集团让出了世界第一大银行的宝座,在美国花旗集团、美国银行集团、汇丰控股集团、JP摩根大通集团和法国农业信贷集团之后,列第六位。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和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则分别退居第八、第九位。为改变世界排名下降的不利局面,2004年8月12日,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和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签订了合并协议,宣布于2005年10月1日联合组建三菱联合金融集团。按照协议,双方合并了各自旗下的控股公司、商业银行和信托银行,总资产达到190万亿日元,超过美国花旗集团和瑞穗金融集团,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金融集团。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改革重组,日本银行业形成了三菱UEJ集团、瑞穗金融控股公司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三足鼎立的格局。在g006年最新的世界十大银行排行榜中,按资本市值额排名,三菱uFJ集团排在第五位,瑞穗金融集团排在第10位。日本银行业通过大规模重组,逐步恢复昔日的活力。  金融海啸倾覆了发达国家的众多金融巨舰,华尔街五大独立投行更是全军覆没,但日本金融机构的表现却令人刮目相看,日本的银行系统运作正常,没有出现信贷危机。政府也无需像新加坡、韩国等亚洲经济体一样,通过保障银行存款等救市措施去稳定金融系统。相反,日本的金融机构更多的是把这次金融海啸视为一次趁低吸纳的机遇。2008年9月22日,日本最大银行集团三菱UEJ集团宣布拟购人摩根士丹利20%的股份,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公司证实将以2.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雷曼兄弟公司欧洲及亚洲地区的业务。一天之内,日本两大金融巨头相继出手风雨飘摇的美国投行,成为全球金融媒体的头条新闻。


编辑推荐

  基于日本泡沫经济、美国次贷危机的反思,中国应吸取日本的教训,防止美国在泡沫顶峰时再做空中国,重演日本式金融危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你警惕了吗? PDF格式下载



内容一般 没事可以大概看一下


看起来非常的像盗版,但是当当买的,我当它是正版
拿在手里仿佛没有重量。。。


基本上就是ctrl+c,ctrl+v来的,基本就是在陈述,以后再也不敢买没有人评论的书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