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藏书
2009-1
贵州出版集团公司,贵州人民出版社
肖东发 编
214
无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无论官藏、私藏或是宗教藏书、书院藏书均对中华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各自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没有藏书文化,便不会有中国的历史文化。正如浩瀚的海洋不可缺少涓涓细流的汇入,许多珍贵的典籍正是通过各种藏书楼这一绵延不绝的渠道得以保存和流传。 由于藏书直接关系到读书教育,所以藏书是否发达与地域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出版业发达程度密切相关,而与国家的政治中心关系相对薄弱,唐以后这种现象表现得尤为显著。汉以降私藏中心逐渐由西向东南转移,逐渐远离政治中心,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私家藏书事业持续繁荣、风景独好的事实很能说明这一点。就全国范围来统计,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其中尤以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为最,占全国藏书家的74%,仅江浙两省就占到649%。科举制度似与私人藏书结下不解之缘——历代产生进士、状元最多的地方也总是私家藏书最为发达的地区。以明清两代为例,明代共有状元89名,其中浙江20名,江苏16名,江浙两省共36名,占总数的40%强;清代共有状元114名,其中江苏49名,浙江20名,江浙两省共69名,占总数的605%。换句话说,明清两代共有203名状元中,江浙两省占有105名,超过半数。天下文状元,二人有其一。据范凤书先生在《中国私家藏书概述》一文中统计,全国著名藏书家共4654人.浙江省有1062人,江苏省967人,两省共2029人,占全国总数的436%,足以说明藏书与地域及人才之间的密切关系。明清时期江浙文化的强劲优势显现无遗,江浙私人藏书中心持续繁荣的因果也就有了很有说服力的注解。这些虽是后话,但与唐宋时期私家藏书打下的基础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无论官藏、私藏或是宗教藏书、书院藏书均对中华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各自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没有藏书文化,便不会有中国的历史文化。正如浩瀚的海洋不可缺少涓涓细流的汇入,许多珍贵的典籍正是通过各种藏书楼这一绵延不绝的渠道得以保存和流传。 大藏经者,就是将一切佛教典籍有组织有系统地汇集成的一部大丛书。其中佛所说的教法称《经》,包含制定的戒条称《律》,发挥佛法的道理称《论》,故大藏经也称《三藏经》、《一切经》。藏者,梵语为pitaka,原意是可以盛放东西的竹箧,即汉文之《笼》、《篮》,有容纳、收藏之义。大藏经的收藏刻印流传,对于雕版印刷术的发展、版画艺术和套版印刷的发明、出版中心的形成、书籍制度的演进以及印刷术的传播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徐建华,江苏南京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现为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宗教学和文献学,侧重于佛教目录学、佛道藏书、佛教文献,佛教图书馆、佛教饮食等。已出版与佛教和文献学有关的著作多部,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 陈林:福建福州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从事中国图书馆史与出版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著述有《福建近代基督教图书出版考略》等。 肖东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院学位委员会主席。社会兼职有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教育读物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编辑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志鉴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书史、出版史、信息检索、出版经营管理、年鉴学研究、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等。出版著作、教材、工具书5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1994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1995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收入《国际名人辞典》。六次获北京市和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十余次获全国、部委、学会及校级优秀科研奖。多次赴韩国、日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讲学或出席学术会议。被聘为台湾南华大学、河北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山东理工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兼职教授。
佛教藏书篇第一章 佛教藏书的起源第一节 佛教传入与佛经翻译第二节 佛教寺院藏书的开端第三节 佛教藏书的内容特色第四节 佛教藏书的时代特征第五节 佛教藏书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贡献第二章 手写大藏时期的佛教藏书第一节 结藏之前的佛教藏书第二节 结藏之后的佛教藏书第三节 重要寺院藏经介绍第四节 敦煌寺院的藏书特色第五节 佛教经书的政府收藏第六节 佛经目录的编制第三章 雕版大藏时期的佛教藏书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佛教藏书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佛教藏书第三节 重要寺院藏经介绍第四节 目录的编制第五节 藏传佛教藏书第四章 近现代佛教藏书第一节 近现代佛教藏书第二节 当今的佛教图书馆建设道教藏书篇第五章 道教藏书的起源第一节 道教的创立与道经第二节 道教藏书的出现第三节 道教藏书的特色第六章 雕版道藏之前的道教藏书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藏书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道教藏书第七章 雕版道藏之后的道教藏书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道教藏书第二节 明清以来的道教藏书基督教藏书篇第八章 明末清初基督教藏书之肇发第一节 最初的基督教藏书第二节 北京的四堂藏书第三节 北堂书的整理第四节 北堂书的价值第九章 鸦片战争前后基督教藏书之兴起第一节 马礼逊教育会图书馆第二节 上海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第三节 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第四节 上海格致书院藏书楼第十章 20世纪上半叶基督教藏书之发展第一节 上海圣约翰大学图书馆第二节 文华公书林第三节 燕京大学图书馆第四节 福建协和大学图书馆参考书目
佛教藏书篇 第一章 佛教藏书的起源 第四节佛教藏书的时代特征 中同佛教寺院藏书从产生到发展,到真正意义上的寺院藏书体系的完成,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佛教寺院藏书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分散到集中,从自发到自觉,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按照藏书的来源特征,我们将佛教寺院藏书划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1.写本大藏时期:这个时期是从有佛教藏书以来,一直到隋、唐,特征是收藏的图书都是各种抄本。这其中,又可分为六朝之前和隋、唐两个阶段。 (1)六朝之前:六朝之前的佛教寺院藏书,多以译经形式出现。从西汉末年佛教东传,就开始有印度及西域各国高僧东来汉地从事佛经翻译活动。东汉初年,古印度沙门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洛阳,在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桓、灵二帝时著名的译师有安息人安世高、安玄,大月氏人支娄迦谶、支曜,天竺人竺佛朔,康居人康孟详等,据《开元释教录》统计,共译佛经292部,395卷;三国时,天竺、安息、康居等国沙门昙谛、康僧铠、支谦等人,共译经160部,208卷;西晋时,佛寺日增,竺法护、安法钦等著名译师共译出各种经、律、集、传333部,590卷。从迦叶摩腾、竺法兰译经至西晋,可以看作是译经的草创阶段:翻译往往凭口授,译员以外僧为主,他们或是合译,或是注泽.能背什么经就译什么经,想译什么经就译什么经,“值残出残,遇缺出缺”,一般采用直译,且任意删削,译文难以理解。译经事业或由民间资助,或由政府直接支持。寺院藏书主要分布于北方中原地区,多分布于城市,且以收藏内典为主,南方相对较少。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