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儒教新论

陈明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

陈明  

页数:

295  

Tag标签:

无  

前言

  之所以名之日“新论”,是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任继愈先生所揭橥的儒教论争。这些文章的论述主轴已经不再是“儒教是不是宗教?”而转换成为“儒教是怎样一种宗教?”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论题下,“宗教”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不再是一个与“愚昧”、“鸦片”诸贬词捆绑的负面概念,反而被视为解释民族精神气质、解读身心安顿、文化认同等社会功能的密码和管钥。在这样的思维框架或学术平台上,对现代性和全球化语境里文明冲突、政治重建等问题的理解与论述变得真实、厚重,那些卑之无甚高论的小传统如祭祀、扶鸾等也成为研究的对象,被赋予基础的意义。  儒教问题的凸显不仅意味着学术界对五四以来确立的儒家文化之知识学定位的反省反思.也意味着人们对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世界之内在关联性的体认厘定。这些学术背景、价值立场和问题意识各不相同的文章.正是因此而获得统一性。  这也是我将它们编辑在一起奉献给读者的原因。

内容概要

  《儒教新论》中,何光沪、蒋庆、陈明、秋风等知名学者分别从儒教研究的历史、儒教的历史影响、儒教的宗教性因素、儒教重建、儒教在当今社会政治中的作用等角度进行了阐述,既继承了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思想,又开拓了新视角,不仅意味着学术界对五四以来确立的儒家文化定位的反省反思,也意味着对儒家文化与当下世界内在关联性的体认厘定。  《儒教新论》内容不仅学术性高,同时各篇章话题鲜明,通俗易懂,很容易产生共鸣。是难得一见的杰作。

书籍目录

编序中国文化中的儒教问题:起源与历史、现状与趋向 陈明宗教的界定与儒教问题之我见 孙尚扬作为宗教的儒教:一个比较宗教的初步探讨 黄进兴“儒教”课题之探讨及其宗教史之意义——以台湾儒教为重点 李世伟重建儒教的危险、必要及其中行路线 张祥龙儒教论纲:儒家之仁爱、信仰、教化及宗教观念 黄玉顺历史的任务与儒教的自我主张 唐文明“儒家生死学”的一些省察——以《论语》为核心的展开 林安梧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 郭齐勇自由主义与儒教社会 刘军宁沟通宪政主义与儒教:兼论“社会儒学”之可能性 姚中秋对于儒教之为教的社会学思考 杨凤岗论儒家神学的二次重建 田童心中国传统中的人文精神与宗教精神 何光沪儒教之公民宗教说 陈明

章节摘录

  这种具体而微、设计周详的告天行止,实与一般宗教活动无二,无怪乎连研究者王泛森也慨称:许三礼几乎将他的告天之学变成一种“告天教”。  在以上的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宗教化的迹象,或许会生出一个疑问,明清时期的这些士大夫为何有此异举?在这些研究中共同提到的一点是:外教的刺激,也就是说在中国社会既有的佛、道教势力,以及明清以来逐渐繁兴的民间宗教,其活力十分旺盛,在民间的影响日增,这对儒教形成无比的挑战与压力,这一点可以从傅斯年的两个观察得到印证:一、即使在士大夫阶层中,儒家经典早已不发生实际引导日常生活的效力,另有其他书籍取代它们的功能。例如《贞观政要》为一帝王教科书,远比《书经》有用;《近思录》为一道学教科书,远比《论语》好懂;以《大学》齐家,远不如《治家格言》实实在在。③二、儒家学说不关心庶民,而儒家经典对下层百姓也失去力量.但下层百姓仍需要精神与思想上的指导,缺乏引导的结果,社会中产生一个不安定层,使下层百姓极易为新兴宗教吸引而去。他并以山东地区传布甚广的在礼教与义和团为例,加以印证。  正是由于近代儒家无力因应民间社会的变动,相对于既存的佛、道两教,以及明清以来大兴的民间宗教,有心的儒家信徒不免大起危机感,于是便师其长技,将儒家思想加以改造,以宗教化的面貌迎合庶民的需求,并从事各种的社会活动。王泛森便指出,太谷学派的兴起是内部社会问题所刺激而成的。太谷两代领导者皆有破家以赈灾之举,而且到处提倡“教”、“养”二途救天下。并特别关怀下层百姓,足见社会危机对中下层儒家知识分子的刺激,以及他们的因应之道。


编辑推荐

  《儒教新论》是由何光沪、刘军宁、蒋庆、陈明……联袂共话新时代儒学走向以及中国的未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儒教新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