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通史

周成 编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

周成 编著  

页数:

45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张扬着中华民族的性格。
  阅读古典名著,品鉴古今智慧,涵养精神世界,阅读古典名著,领悟先贤哲思,修养自我心灵,阅读古典名著,体味圣哲隽语,塑造个人风骨,创造人生辉煌,阅读古典名著,知往古来今事,明天地人间理,阅读古典名著,改进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

书籍目录

史前史
旧石器时代的黄河文明
元谋人
平额广眉的蓝田人
火的使用
传说中的有巢氏
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
北京人
辽宁金牛山人类化石
广东曲江马坝人
许家窑文化
晚期智人
河套文化
巾石器文化
最早的中国
山顶洞人
新石器文化
西安半坡遗址
女娲
大汶口文化
传说中的中国远古居民
轩辕黄帝
私有制发展
尧和舜的传说
原始公社制度

大禹治水
大会诸侯,划定九州

成汤灭夏建商
伊尹建功于商初
纣王的淫乱和暴虐
武王伐纣,殷商灭亡
商代陶器与原始青瓷
贝币成为货币形式
甲骨文与殷商历史
西周
周文王臣服于殷商
周公旦政
周穆王征战犬戎部族
宣王复兴周室
平王与携王两王并立
各族间战争与西周的灭亡
……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南北朝


五代十国
北宋
南宋

西夏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三、科学东汉盛行迷信思想,和它作斗争的科学知识表现出光辉的成就。《嵇康集》有一篇《宅无吉凶摄生论》(不知作者为谁),说迷信的原因很透彻。它说,不懂得养蚕的人,出口动手都有禁忌。不得蚕丝愈甚,禁忌跟着愈多,还抱怨自己犯了禁忌。等到有人教他养蚕法,掌握桑叶和火候,寒暑燥湿都有规矩,那就百忌全失,获利十倍。这是因为先前不知所以然,因而禁忌烦多,后来知其所以然,因而方法正确。所以说禁忌生于不知,如果能知各种物事的性质像知蚕那样,禁忌自然失去它的立足地。这种正确的观点,是王充思想的继续,遭到玄学首领秘康的坚决反对是很自然的。这也就是说,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被提倡发扬的总是唯心思想,代表人民智慧的科学知识,总要受到各种形式的阻碍和反对。东汉时期迷信盛行,科学家独能探求真理,对抗迷信,他们的科学成就虽然不可能太大太多,他们这些成就对文化的贡献却有巨大的进步意义。天文学——天是迷信的主要根源。天变灾异都被说成上天对皇帝(天子)示谴。朝廷口头上认些错或调动几个大官(三公),恶政就算有了交代,另一面则使人们相信天变灾异正是上天保佑朝廷,否则何必示谴。王充在《论衡》的《变虚》《感虚》《谈天》《说日》《自然》等许多篇里反复论证天与人事并无感应关系,他指出天的“自然无为”性,有很大的科学意义。纬书连篇妄言,但也偶有一些科学发现。《尚书·考灵曜》说“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南而东复三万里,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春秋·感精符》说“日光沉淹,皆月所掩”(《论衡·说日篇》引儒者说,日食是月掩日,当即《感精符》一类的儒书)。《周髀算经》说天体有四游(二分二至是天体运动的四个极点),又说“日兆月”(月光生于日之所照),《考灵曜》创地游说,说日月地都在上下游动,从而推论出日在上,月在下,月掩日光成日蚀的说法,比地静说,日月自损说都前进了一步。汉安帝时,张衡做太史令,职掌天文。张衡用精铜制造浑天仪,用铜漏(古代计时刻器)水转动浑天仪,星宿出没与天象密合。东汉末年,刘洪造《乾象历》,有推日食月食的算法。这些天文学上的每个进步,都起着冲击迷信的作用,也就逐步证明“自然无为”说的正确。


编辑推荐

《中国通史》为国学典藏,名著精读,感受国学博大精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通史 PDF格式下载



内容不错,很适合闲暇时阅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