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
2009-3
青海人民出版社
汉斯-乌尔里希·韦勒
266
320000
邢来顺
无
青海人民出版社邀请一些专家,翻译出版《帝国史译丛》,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出现过并至今存在着一些帝国,它们大都统治广大的地区和人口,具有称霸的野心和力量,并由一个皇帝作为最高的统治者。但“皇帝”之外,帝国最高统治者还有“元首”、“哈里发”等其他称号,甚至有些共和国因其霸权地位也自居或被人们称做帝国。例如美国前总统里根就公开叫嚣前苏联是“邪恶的帝国”;而美国自己也在正反两种意义上也被人称做“美利坚帝国”、“自由帝国”、 “新罗马帝国”等等。帝国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实体,不论我们对它们采取何种态度,都有研究的必要,总结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可供今天的治国者参考和借鉴。由于认识上的分歧,要想给“帝国”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几乎是不可能的。以“帝国”作为称号的国家实际上有各种类型,如以时代划分,则古代的奴隶制帝国、封建帝国与近现代的资本主义帝国有很大的区别,而某些衰落的封建帝国已失去昔日的力量和光辉,徒有虚名,实际上已沦为资本主义帝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本序言的有限篇幅内,不可能对这些既大而又复杂的问题进行讨论,只能就帝国的最一般特征略加讨论而已。帝国都是通过一连串的战争和兼并而建立起来的庞大国家,其中包括母国和众多被征服、被奴役的民族。在帝国建立的过程中,征服者对被征服者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征服以后又对被征服者实行政治上的高压和经济上的剥削。罗马帝国在每次战争胜利后,都把俘虏的士兵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变卖为奴隶。罗马奴隶主残酷剥削奴隶,力图在最短时间内从奴隶身上榨取尽量多的利润。罗马法明确指出“奴隶不是人”,“是另一种牲畜”。蒙古大军所到之处,烧杀劫掠,动辄“屠城”。成吉思汗对他的将领说:“人生最大的乐事莫过于战胜和杀尽敌人,夺取他们所有的一切,乘其骏马,纳其妻妾”。1258年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后,屠城7日之久,数十万居民死于非命。葡萄牙人在建立东方帝国的过程中,于1510年攻占果阿,处死了城内所有的阿拉伯男子、妇女和儿童。西班牙征服秘鲁、墨西哥后,开办银矿,征发印第安人从事奴隶般的采矿劳动,印第安人成批地死去。
韦勒的《德意志帝国》是德国批判史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认为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只是通过军事性的“上层革命”建矗起来的国家。通过全面的剖析,作者指出德意志帝国虽然在经济领域实现了现代化,而社会和政治领域却只是部分地具有现代性,政治上仍足一个贵族阶级占据统治地位的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这种不协调给其发展带来诸多矛盾。统一后的德国在政治上仍然保持着前工业社会权力精英的独裁统治的社会特征,传统的权力精英们为了保持自己的特权和利益,竭力维持各种反民主、反半等和反现代的价值体系、教育制度、官僚制度、政党制度和思想意识。正是传统权力精英的这种政策使德国在发展进程中背上了沉重的历史负担,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魏玛共和国的失败和纳粹统治这些对德意志民族是灾难性的历史事件的发生。
汉斯-乌尔里希·韦勒,1931年生,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之一,也是把社会学方法用于历史研究的德国“比勒费尔德学派”的奠基者之一。曾在科降大学、波恩人学和美国俄亥俄大学学习。1968年以后,先后在科隆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和比勒费尔德大学任教,是美国哈佛大学、
《帝国史译丛》总序译者前言前言第一章 1871年的形势: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国家的建立 一、农业革命与乡村贵族领导阶层 二、工业革命和城市资产阶级 三、国内政治:反动、自由主义和宪法冲突 四、争霸战争与“上层革命”第二章 向工业国家迈进 一、1873~1895年,高度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工业增长的紊乱和结构性农业危机 二、1895~1914年,工业的高度繁荣和受补贴的农业:有组织的资本主义和干预型国家的崛起第三章 统治体制和政治 一、政治体制 (一)立宪君主制或假立宪的半专制主义? (二)到1890年为止的波拿巴式独裁统治 (三)1890年之后的持续性国家危机:没有协调的独裁性多头统治 (四)官僚制度:统治要素和组织类型 二、中心问题:捍卫现状反对政治动员 (一)软弱无力的政党 (二)利益协会进入国家政治生活:反民主的多元主义及其反对者 (三)“否定性整合”的统治伎俩:“帝国的敌人”反对“帝国的朋友” (四)“国家维护者和生产者阶层结成卡特尔”的集结政策(1876~1918年) 三、整合谋略和对民主的结构性敌视 (一)国家思想和特别立法 (二)民族主义和敌人的固定化 (三)反犹主义和对少数派的政策 (四)宗教作为一种合法性意识形态 (五)独裁性社会的母体:社会化过程及其控制 (六)冲突处理 (七)以确保忠诚为目的的补偿性支付 四、税收和财政政策 (一)统治制度的资金筹措 (二)国民收入的分配 (三)分配不均的强化 五、军备政策 (一)军队 (二)军国主义 (三)海军 六、帝国主义 (一)不均衡的增长和政治统治的合法化:社会帝国主义 (二)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是国内政策 (三)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泛日耳曼主义的帝国主义思想 七、对外政策 (一)国际体系中的德国对外政策 (二)“国内政策优先”之下的对外政策 八、第一次世界大战:向前逃跑 (一)攻击性的防御政策 (二)战争经费筹集和战争经济 (三)战争目标和阶级社会 (四)最后一次“上层革命” (五)德国革命:社会民主还是保守性的共和?第四章 结语附录 一、缩写 二、注释 三、文献目录 四、人名索引
插图:(一)国家思想和特别立法德国传统的国家思想有如一个到处弥漫的霾罩,笼罩在1871年建立起来的德意志帝国的上空。这种传统的国家思想首先有三个来源。第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德意志各邦的专制主义统治实践已经趋向于适应不断增强的上层操控。当其他地方的现代国家形成进程并不排除各种小范围的非中央集权化的自治管理之际,或者说,当其他地方的现代国家形成进程通过革命而得到改变之际,在说德语的中欧地区,受到官僚机构和军队支持的中央权力却出现了一种相对连续的增强趋势。在这方面不容忽视的是,特别是在一些较大的德意志邦国,变形的“开明”专制主义在行政管理效能方面带来了相对显著的效率,并因此而起到了反对革命的不稳定或者防止来自西欧传染的作用,放大了国家领导者的光环。于是,在国家日常事务的实践以及由于国家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变迁和经济政策方面,一种巨大的影响力流传开来。结果是,仿佛数个世纪的重心都建立在这种影响之上。第二,就像反宗教改革的天主教在天主教各邦中所做的那样,马丁·路德所主张的极权崇拜产生了家喻户晓的、特殊性的影响,并为这种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诚如人们一贯对路德的国家思想所阐释的那样,确定无疑之处在于,在实际的日常影响中,各个新教的国家教会都明确认定,国家首脑是上帝安排的最高首领,人们必须服从,绝不允许依据抵制的权利来反对他。国家首脑也因此而高高地置于批评之上。在德意志帝国最大的普鲁士邦,这种发展尤其受到追捧。由于普鲁士在德意志帝国内的霸主地位,它在这方面也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三,这种评价同样适用于黑格尔学派的国家理想主义。19世纪20年代以后,这种国家理想主义通过普鲁士的大学传播开来。在大学讲坛上,随着唯心主义哲学发展到顶峰,国家由于上帝的恩赐而成了道德的体现,被赋予了一种具有神性的地位。而这种神性的地位最终变成了庸俗的国家崇拜,并且沉淀为不再有任何异议的各种观念,依然长时间地持续产生影响。有两个重要的社会集团成了这种国家理想主义的最突出的载体。一个是官僚群体。它被黑格尔称为“公共等级”,视自己为实际上的国家的体现。是文化资产阶级。它日益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舆论制造者”,同时接受了黑格尔主义。这两大集团共同合作,经常将这种国家理想主义引进精英们的讨论之中、公共舆论之中以及教育之中。19世纪80年代,自由党人弗朗茨·冯·罗根巴赫曾评价道: “长期以来,柏林的那些为国家诡辩的人都在唱着这样一首歌,即国家是人类精神所能建造的最完美的创造物。个人是否退化成了受调节的机器,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通过与其他批评家的交流,这位来自巴登的男爵也认识到,这种独裁的国家思想不仅从一般意义上阻止了德国通向政治现代化的道路,而且直接地有利于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统治结构。他无法断定,是否“那种用议会制的装饰物和带有表面立宪制的幼稚的小游戏掩盖着的、得到有力确认的国家专制主义的时代精神,会再次发生改变。”事实上,德国的这种国家思想,尤其是它的国家机器的超党派性的神话,一直到1918年甚至以后,都还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如果一些活跃的少数派和各种解放运动试图挑战现状并因此而挑战这种国家思想的影响力,那么就会使用特别立法来对付它们,以便压服它们。文化斗争时期的天主教徒们首先感觉到了这种立法压力。1878年到1890年间,社会民主党再次感受到了这种压力。在同一个时期,针对少数民族的法案也陡然增加。这些立法都归属于特别立法,它们是对国家公民平等思想的讽刺。此外,德意志官僚国家还通过规定和公告等内部官方途径,推行极其明显的歧视政策,以此在行政管理领域、军队、司法机构和帝国各级政府中反对社会民主党和天主教徒,或者用来反对犹太人和资产阶级自由党。这些特别立法与较难琢磨的各种非正规的偏见和仇视机制一道,可能会像暂行的法律歧视规定一样,长期地发挥一种持续性的影响。当这种专制主义的国家思想虚构出一个统一的、一致的臣民社会时,它会寻求通过立法和行政管理的特殊法律来推进事实上的社会认同。事实证明,这种看上去一体化的专制国家的背后,是对持不同意见者的高压统治。专制国家会经常地利用它的垄断权力来对付持不同意见者。(二)民族主义和敌人的固定化民族主义作为不断上升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反贵族的解放思想,最初是在18世纪末踏上其凯旋征程的。与不断地受到兵戎相见折磨的旧秩序的世界相反,民族主义提出了跨越疆界,各民族之间和解友好的愿望。这些民族只是要在有产者和文化资产阶级的代表机构的基础上组织建立起民族国家。然而,100年之后,人们已经几乎不再谈论这种爱好自由的基本原则以及和谐的国际合作了。
几乎毋庸赘言,书勒具备诸种学识、理论素养、深刻洞察力,他充分自信且全身心投入,这样一位作者推出的著作可谓“意义非凡”、入木三分、思想丰富、独具见解、不落俗套。同样,该书批判性地看待德意志帝国的开端和它的备种后果,介绍了各种重要的看法,也揭示了诸种新问题…… 以罕见的集控诉人和法官于一身的敏锐的法学家的方式,将德意志帝国置于被告席上这藐是新的批判理论。 ——德国当代著名史学家.传统史学派代表托马斯·尼佩代(Thomas Nipperdey)教授汉斯一乌尔里希.韦勒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之一,本书一反以时问为顺序、事件为描述核心的传统叙事史写作方式,转而以主题为观察视角,突出对问题进行结构性分析,在写作中整合了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甚至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尽管这些尝试并非无可挑剔,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邢来顺
《德意志帝国》:帝国史译丛。饱受分裂之苦,不甘于忍受欧洲强邻欺凌的德意志入苦苦探寻民族崛起的光明大道。19世纪60年代开始,通过所向披靡的三次王朝战争,普鲁士邦完成了统一德国的历史使命。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完全改变了当时欧洲的国际政治格局,到20世纪初,它不仅拥有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成了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资本壬义经济强国,在国际政治中扮演着呼风唤雨的角色。但基予保守派操控的现代化改革,使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要同步性难以实现。而这种不正常的现代化积累的诸多问题无法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最终压垮了这个雄霸一时的常国。
无
听人说这本书是经典,看后发现经典就是经典啊
值得慢慢看的书
很强大的一本书。
有点压坏了…
还没翻
很强大的题材。
给同学买的!
很强大的文字,是不是蹦出个令人发省的文字
一本不错的书,彻底解决了萦绕在我心头许久的疑问------为什么封建保守落后的容克贵族地主却能够统治一个工业如此发达,文化如此先进的近代文明国家。唯一的遗憾就是译者的翻译功底尚有所欠缺,有些语句不够通顺,而且貌似这是该套丛书的通病,希望以后能出现翻译更为出色地道的新版,一定买了收藏
德国饭们绝对不可错过的!
书不错 也便宜
此书别人推荐买的,还不错
比较薄地一本书,有些对不起它的定价。
预想是从德国古代到近代,结果就是一小段从1870开始的短短历史
书是好书,但是卓越的这本书,却是一本磨破了皮的书!封面也很脏,当时根本没想到卓越会给不全新的书,就没怎么检查,后来一看是这样,觉得很不舒服!
大家著作,专家翻译,书的质量绝对有保证!而且韦勒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观察视角,又赋予了本书完全不同的内涵。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了解第二帝国的兴衰,了解第三帝国的起源的人来说,几乎是必读之物。唯一的遗憾,就是书的扉页粘的不够踏实,但好歹是瑕不掩瑜,这本书,买的值!
内容是可以的。但是品相太差。封皮已经完全掉下来了。完全。这样的书还发货,卖家毫无节操可言。
可能包书的胶水不行,寄来的时候掉皮了,同时印刷质量还是挺好的,细节问题。
书有点破,但是内容强大
书是送同学的,没看,但感觉装订的不结实
非常好,感谢,很喜欢
有些角都挝了··书缝中的胶都赢得脱了··不过内容真心不错 文字简单强大。
封面的那页脱胶了,不过不影响看书,总体来说还可以...
很好的一本书,作者是当代德国的德国史大家,能翻译过来供历史学的研究者和学子阅读,非常有价值。印刷厂用的胶太差了,翻着翻着就听见开胶散架的声音,后来看这本书就很小心,一手紧紧地捏着,一手轻轻翻,不敢翻得十分开,生怕这内页散开满天飞。
如果对德国的事感兴趣,应该买
历史的意义在于明得失
大国崛起之路的选择路径
帝国系列我很喜欢,准备把帝国系列全部看了
书很薄,价格贵
德意志~~
德意志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