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题材的日本谣曲

张哲俊 宁夏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时间:

2005-2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作者:

张哲俊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能乐是日本古代的假面具,至今仍然活跃在世界戏剧舞台。作为一门古老的戏剧,能乐有一部分是中国题材的作品,这一部分被称为唐事能。在此登场的是千古以来吟颂不已的中国历史人物、文人墨客,也有飘逸神仙,狰狞鬼怪。他们一起表演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幕幕画卷,讲述了一串串的故事。他们是中国的人物,也是日本的人物,这里有中国文化的呈现,更有日本古代作家的思想与情感。本书主要考证研究了日本唐事能的题材来源与变异,研究了题材来源与想象的关联。伴随作者生动的笔触,我们走近的将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能乐舞台。

作者简介

张哲俊,沈阳人,1961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国中日比较文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东亚比较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著有《中日古典悲剧的形式——三个母题与嬗变的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东亚比较文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北就大学出版社,2004年)、《吉川幸次郎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中国题材的日本谣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以及《世界近代中期文学史》(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比较世界文学史纲(上卷)——各民族文学的起源与文学区域的形成》(合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等著作,另有中文、日文、韩文的论文数十篇,发表于《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国外文学》等期刊。有译作川端康成的《睡美人》、吉本芭娜娜的《厨房》等。曾获得宋庆龄基金会孙平化日本学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思源外国文学评论奖。

书籍目录

引言 世界戏剧中的日本能乐 Ⅰ 世界文学中的日本谣曲 Ⅱ 世界舞台中的日本能乐 Ⅲ 叶芝的创作与日本谣曲能乐的一般形式  Ⅰ 能乐的文学:谣曲文本与题材分布  Ⅱ 能乐的音乐:间阶与节奏的独特形式 Ⅲ 能乐的舞台:舞台与面具,道具 中国神佛鬼怪的泛佛教化 Ⅰ《鹤龟》:鹤龟之舞与宫廷仪式 Ⅱ《西王母》与《东方朔》:背景转换与佛道合一 Ⅲ《泰山府君》:冥王与佛教、道教 Ⅳ《芭蕉》:芭蕉精彩形象的形式与佛典的关系 Ⅵ《合浦》:鲛人泣珠与武帝解鱼、孟尝还珠谣曲中的长生不老传说 Ⅰ《猩猩》:长生不老与菊花酒、竹叶酒 Ⅱ《菊慈童》:郦县的菊水与慈童、彭祖 Ⅲ《富士山》:长生不老与蓬莱山、富士山中国历史的再现与想象 Ⅰ《咸阳宫》:历史的叙述与文学的想象 Ⅱ《项羽》:虞美人草与爱情、英雄 Ⅲ《张良》:灵验结构与大蛇、观音 Ⅳ《三笑》:陶渊明、慧远与庐山景色 Ⅵ《皇帝》:病贵妃、钟馗与明皇境、青金镜 附:《钟馗》:钟馗与中日戏剧 Ⅶ《白乐天》:白居易赴日本与败北的第一智者中国背景的日本谣曲 Ⅰ《天鼓》:天鼓的想象与仇恨的消除 Ⅱ《唐船》:明代的倭患与冲突的解决 Ⅲ《龙虎》:龙虎的绘画与佛教的思想结束语后记参考书目出版者的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题材的日本谣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