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媒介批评通论

刘建明 人民大学
出版时间:

2001-1  

出版社:

人民大学  

作者:

刘建明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媒介批评学引导人们科学地分析新闻作品和媒体活动,让受众正确理解新闻,开导记者从新闻批评的视角把握新闻质量。这要走向新闻反馈的纵深,将其作为独立的学科来研究。事实上,报刊上评述记者、媒体和新闻篇什的文章日益多起来,一支媒介评论家的队伍正在聚集。
  媒介批评学的成立,还在于它能确立新闻写作和新闻选择的新尺度,构成新闻评阅活动的行为准则。在新闻界内部,评选优秀稿件、总结报道得失、编辑们选用稿件时的商讨与决定,都涉及媒介批评的相关知识,而以往却无从获取这种系统的知识。
  本教材通过对媒介批评基本原理的讲解,介绍了媒介批评的规范、标准与方式和内容,对媒介批评的属性、思维方法进行了分析。媒介批评学引导人们科学地分析新闻作品和媒体活动,让受众正确理解新闻,让记者从新闻批评的角度把握新闻质量。由于篇幅限制,本书所讲的主要以新闻媒体的批评活动为主,把媒介批评和新闻批评作为两个交叉性概念并用,力求使其体系和框架更加完备。

作者简介

  刘建明,清华大学新闻传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观察》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第八、第九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学委会副主任,国家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有《宏观新闻学》、《科技新闻理论与写作》、《基础舆论学》、《当代舆论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媒介批评学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 什么是媒介批评 一 媒介批评的内涵 二 新闻观念与媒介批评观念 三 媒介批评的对象与范围 第二节 媒介批评的任务 一 认识新闻的质量 二 认识新闻的社会效果 三 认识媒介和社会第二章 媒介批评与媒介批评学的演变 第一节 我国的新闻批评史 一 古代的新闻批评 二 近现代的报刊批评 三 当代的媒介批评 第二节 我国媒介批评研究的开端 一 媒介批评研究的起步 二 媒介批评学研究的概况 第三节 西方的媒介批评及其研究 一 新闻批评的产生 二 美国新闻界的“报评” 三 西方的“媒介批评”理论第三章 媒介批评的主体 第一节 批评者的社会分布 一 普通批评者 二 批评家群体 三 媒体的监管者 四 优秀稿件的评选者 第二节 批评者的个性 一 批评主体的个性与共性 二 批评者个性的本质 三 批评者个性的实践形式 第三节 批评者的思想倾向 一 批评者的立场 二 批评者的价值取向 第四节 批评者的动机 一 捍卫真理的动机 二 自我辩护的动机 三 提供鉴赏的动机第四章 媒介批评的规范与标准 第一节 诸种精神产品批评的差异 一 批评对象的差异 二 批评逻辑的差异 三 评价文体的差异 第二节 媒介批评的规范 一 “时空通观”的规范 二 “整体照应”的规范 三 “效果实证”的规范 第三节 媒介批评的标准 一 确立批评标准的重要性 二 媒介批评的两个标准 三 意向标准和再现标准的关系第五章 媒介批评的方式和内容 第一节 媒介管理的批评 一 管理批评的目的和方式 二 管理批评的内容 第二节 新闻的法治批评 一 法治批评的目的与方式 二 法治批评的内容 第三节 优秀新闻的评选 一 优秀新闻的考评项与标准 二 评选好新闻的科学方式 第四节 专业性媒介批评 一 报道的方式与批评内容 二 评论的方式与批评内容 三 杂感的方式与批评内容 四 学术研究的方式与批评内容第六章 媒介批评的思维方法 第一节 媒介批评方法的特殊性 一 媒介批评方法的要素 二 批评方法的互补和方法因子的运用 第二节 媒介批评的结构主义方法 一 新闻实体的结构拆解 二 由外部结构透视内在结构 三 局部分析与整体分析 第三节 批评的系统方法 一 系统分析方法的规则 二 媒介的系统分析格式 第四节 定量与定性分析 一 定量分析及其意义 二 定性与思辩分析第七章 新闻媒体的解读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操控者 一 扩充思想的机构 二 媒介思想的舆论化 三 媒体的软性权力 第二节 媒介的权威 一 媒介的权威及其实现 二 树立权威的媒介行为 三 媒介权威的末路 第三节 媒介文化与媒介现代化 一 媒介文化的人格化 二 媒介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第四节 媒介的自由理性 一 媒介自由的真谛 二 两种媒介自由观三 科学的媒介自由观第八章 新闻的属性及批评的切入 第一节 媒介的构图及价值判断 一 新闻的本性与世界重构 二 新闻的本体与真实 三 新闻丛的历史镜鉴 第二节 事变的进程与新闻把握 一 把握变动中的存在 二 把握事变的因果关系 三 把握事变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第三节 工具论及其分析 一 整合认识的工具 二 政治工具论 三 人民监督的工具 第四节 新闻消费及其评价 一 文化消费的评价 二 精神消费的观念亲和 三 物质消费的新闻分析第九章 新闻作品的解析 第一节 新闻作品内容的解析 一 新闻作品的主客观因素 二 揭示新闻内容的获悉意义 三 阐释新闻内容的主旨 四 新闻内容的情感评价 第二节 新闻作品的形式解析 一 新闻形式的感受性 二 新闻作品的结构分析 三 新闻作品的语言分析 第三节 新闻内容与形式的互动分析 一 内容如何决定形式 二 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 三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第十章 媒介批评的文本理论 第一节 解释学在媒介批评中的应用 一 新闻文本的构成 二 由文本解读向批评过渡 三 从理解走向解释 第二节 媒介文本的解读规范 一 解读媒介文本的法则 二 判断和批评的准确性 三 解读和批评的限度 第三节 解释与批评文本的建构 一 解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二 解释的要素及其应用第十一章 传播政策与媒介批评方针 第一节 传播政策与媒介批评 一 传播政策的产生 二 传播政策决定媒介批评的目标 三 传播政策对媒介批评的校正 第二节 媒介批评的方针 一 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媒介观 二 遵循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原则 三 遵循批评与争鸣的平等原则 四 分清认识与政治错误的界限 第三节 媒介批评的修养 一 批评家的政治修养 二 批评家的思想修养 三 批评的良好文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媒介批评通论 PDF格式下载



专门讲的就是媒介批评


使用中,老师上课推荐的


有部分是研究生写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