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人物

郭沫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2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郭沫若  

页数:

260  

字数:

201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是有点历史癖的人,但关于历史的研究,秦以前的一段我比较用过一些苦功,秦以后的我就不敢夸口了。中国的历史实在太长,史料也实在太浩瀚,以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要想把全部都要弄精通,恐怕是不可能的事吧。《历史人物》不过关于秦前后的一些历史人物,我倒作过一些零星的研究。主要是凭自己的好恶,更简单地说,主要是凭自己的好。因为出于恶,而加以研究的人物,在我的工作里面究竟比较少。我的好恶的标准是什么呢?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历史人物》我就在这人民本位的标准下边从事研究,也从事创作。但在事实上有好些研究是作为创作的准备而出发的。我是很喜欢把历史人物作为题材而从事创作的,或者写成剧本,或者写成小说。在几篇短篇小说中,我处理过孔丘、孟轲、老聃、庄周、秦始皇、楚霸王、贾谊、司马迁。在几部历史剧中,我处理过聂政与聂棼、屈原、信陵君与如姬、高渐离等等。但有的创作流产了,而只剩下了些研究文字。在本书里面所收集的,如象《万宝常》、《甲申三百年祭》都是。我还有一篇《钓鱼城访占》,电是想把钓鱼城的故事写成史剧的调查工作。史剧没有写成,那篇调查记,论性质尽可以收在这儿,但已经被收进《今昔蒲剑》里面去了。

内容概要

  本书属于郭沫若先生的史学研究著作。在书中,作者对屈原、曹植、万宝常、王安石、李自成、李言、夏完淳、鲁迅、王国维、郁达夫、闻一多等处于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进行了研究和评价。郭沫若先生广征博引,在对大量古代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而又独到的见解,突出反映了其以人为本文艺观,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就在这人民本位的标准下边从事研究,也从事创作。”阅读过本书后,你将会在思考历史、评价历史人物时开启一条思路。

作者简介

 郭沫若 (1892—1978),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1914年初抵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活动。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1928年起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金文研

书籍目录

改版说明序屈原研究 附录 离骚今译论曹植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王安石甲申三百年祭关于李岩夏完淳鲁迅与王国维论郁达夫 附录 再谈郁夫人论闻一多做学问的态度

章节摘录

精彩书摘屈原是深深把握着了他的时代精神的人,他注重民生,尊崇贤能,企图以德政作中国之大一统,这正是他的仁,而他是一位彻底的身体力行的人,这就是他的义。-《屈原研究》李自成的为人,在本质上和张献忠不大相同,就是官书的《明史》都称赞他“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某苦”。看他的心能收揽民心,礼贤下士,而又能敢作敢为的那一贯作风,和刘邦,朱元璋辈起于草泽的英雄们比较起来,很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气概。-《甲申三百祭》夏完淳无疑地是一位“神童”。五岁知“五经”九岁善词赋古文,十五从军,十七殉国。不仅文辞出众,而且行事亦可惊人。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值得特别表彰的人物。-《夏完淳》在创造社的初期达夫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象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论郁达夫》闻一多的大才未尽,实在是一件很事。他假如不遭暗害,对于民主运动不用说还可以作更大的努力,就在学问研究上也必然会更大的贡献的。-《论闻一多做学问的态度》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屈原是深深把握着了他的时代精神的人,他注重民生,尊崇贤能,企图以德政作中国之大一统,这正是他的仁;而他是一位彻底的身体力行的人,这就是他的义。 ——《屈原研究》


编辑推荐

《历史人物》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人物 PDF格式下载



本书属于郭沫若先生的史学研究著作。其在当时的年代中,对金石研究开一代先河,文章风流,令后来者钦佩不已。在书中,作者对屈原、曹植、万宝常、王安石、李自成、李言、夏完淳、鲁迅、王国维、郁达夫、闻一多等处于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进行了研究和评价。郭沫若先生广征博引,在对大量古代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而又独到的见解,突出反映了其以人为本文艺观,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就在这人民本位的标准下边从事研究,也从事创作。”阅读过本书后,你将会在思考历史、评价历史人物时开启一条思路。


郭老的书都需要读,尤其是《甲申三百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