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佛教入门

姚卫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01-0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姚卫群  

页数:

253  

字数:

18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历史悠久、流传区域广阔、分支众多、教义繁复、思想玄奥精微。本书系讲述佛教基础知识,概述佛教在历史发展、文献、义理、修行、人物等方面的情形。 第一章:论述佛教的产生,包括佛教形成时印度思想界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经过和最初教义。 第二章:论述佛教在印度和中国等亚洲主要佛教流行国家的传播过程。 第三章:重点介绍印度佛典和中国佛典。 第四章:说明佛教的义理,勾勒佛教理论体系中的核心观念,并点出其基本内容。 第五章:论述佛教的修行,总体考察佛教修行理论的形成和主要观念,也谈及戒律和禅定。 第六章:介绍佛教中影响较大或较著名的人物,包括历史人物、佛教传说人物及信奉的佛与菩萨等。

作者简介

姚卫群,1954年4月28日生于江苏徐州。现职: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与道教教研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著作:《佛学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佛教的产生 一、佛教产生时的印度思想历史背景 二、释迦牟尼与佛教的最初信众 三、佛教最初教义的形成第二章 佛教的传播 一、佛教在印度的传播 1.早期佛教 2.小乘部派佛教 3.大乘佛教 4.后期佛教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1.初传时期佛教 2.东晋至南北朝佛教 3.隋唐五代佛教 4.宋代至近代佛教 三、佛教在斯里兰卡的传播 1.佛教在斯里兰卡的最初传播 2.斯里兰卡佛教的历史发展 3.斯里兰卡保存的佛教文献的特点 4.现当代斯里兰卡佛教 5.斯里兰卡与中国的佛教文化交流 四、佛教在朝鲜的传播 1.佛教在朝鲜的初传 2.新罗王朝佛教和高丽王朝佛教 3.李朝佛教 4.近现代朝鲜佛教 五、佛教在日本的传播 1.佛教在日本的初传 2.奈良时期与平安时期佛教 3.镰仓时期佛教 4.室町时期至江户时期佛教 5.近现代日本佛教 六、佛教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 1.缅甸与泰国佛教 2.印度支那三国佛教 3.印尼、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佛教第三章 佛教的文献 一、主要种类 二、印度主要佛典 三、中国主要佛典 四、著名佛典概要第四章 佛教的义理 一、空 二、识 三、中道 四、二谛 五、佛性 六、因果 七、法 八、轮回 九、涅盘 十、善恶第五章 佛教的修行 一、佛教修行理论的形成与主要特征 1.佛教修行理论的产生 2.佛教修行理论的发展 3.佛教修行理论中体现的价值观念 二、佛教的戒律 1.佛教戒律的产生 2.对不同信众的戒律要求 3.印度主要的律藏文献 4.中国汉地的佛教戒律 三、佛教的禅定 1.禅定在印度的产生 2.印度佛教中的禅定 3.禅定在中国的发展第六章 佛教的信众与历史及传说中的主要人物 一、佛教主要信众的构成 二、佛 1.释迦牟尼佛 2.过去佛 3.未来佛 4.诸方世界之佛 三、佛弟子 1.五比丘 2.十大弟子 四、菩萨 1.文殊菩萨 2.普贤菩萨 3.观世音菩萨 4.地藏菩萨 5.大势至菩萨 五、著名论师与高僧 1.龙树 2.提婆 3.无着 4.世亲 5.世友 6.诃梨跋摩 7.觉音 8.鸠摩罗什 9.真谛 10.玄奘 11.不空 12.智顗 13.吉藏 14.法藏 15.慧能 16.道绰 17.道宣 18.宗喀巴主要参考书目关键词索引

章节摘录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后,信众人数不断增多,发展到上千弟子,其中最主要的是所谓“十大弟子”,即:舍利弗、目犍连、摩诃迦叶、阿那律、须菩提、富楼那、迦旃延、优波离、罗喉罗、阿难。根据佛教的一些材料记载,这些弟子是释迦牟尼早期僧团中较为优秀的人物。他们都有某一方面的特长,因而都被认为是某一方面的“第一”。有些人在佛教的某些修行方面非常突出,如摩诃迦叶(头陀第一)、罗喉罗(密行第一);有些人在戒律的了解和修持方面非常突出,如优波离(持律第一);有些人在佛教义理的解说、分析或理解方面特别突出,如舍利弗(智慧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阿难(多闻第一);有些人具有常人所没有的神通力等,如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  释迦牟尼在向这些弟子或信众传法时,并没有现在人们看到的那些书面文字经典。尽管当时有书写的文字,但他传播佛教主要采取口传的方式。弟子们接受其传法也不是通过笔录的方式,而是靠自己的记忆。人们见到的书面佛典是在释迦牟尼圆寂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人们采用追记的方式制作的。再有,释迦牟尼最初传法,使用的语言主要也不是后来人们经常提到的佛典常用语一——梵语等,而是使用传教地区所流行的方言。这样的传教方式自然也比较有利于佛教的传播。  释迦牟尼建立的佛教组织在最初并无很多具体的教团管理制度,佛教的详细戒律等也是后来逐渐形成的。最初佛教对信众加入僧团并没有严格的条件要求,凡是信仰佛陀的学说,不分种姓高低,都可加入。早期佛教僧团内部过着比较平等的生活。这也使佛教较有吸引力,易于迅速发展。  佛教之所以能在产生后有较快或较顺利的发展,还与释迦牟尼注重在统治者中传法,向他们寻求支持有关。  然而西汉末主要是个别的人接触佛教,佛教还谈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流行。佛教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并最初被上层统治者信奉,是从东汉开始的。在东汉桓帝时,佛教在宫廷中已有一定影响。不过当时人们所理解的佛教与印度佛教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佛教常与黄老混淆在一起。  佛像、佛寺和佛经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重要影响。有佛像才便于人们对佛进行崇拜,营造出必要的宗教气氛。佛教信众从事佛事活动需要佛寺。佛经则是传播佛教思想的主要媒介,比较准确、系统的佛教理论还是需要佛经来传播。  佛像的出现与佛寺的出现联系紧密。中国出现佛像与佛寺据传说是在汉明帝时,但从《三国志·吴志》等文献的记载来看,有一定规模的正式建寺、铸佛像是在东汉末三国时期。三国时人笮融(?一195)是汉地比较早开始铸造佛像的人。  中国汉地较早译出汉译佛经的重要人物有两人:一是以小乘佛典为主要翻译对象的安世高(约2世纪),再一是以大乘佛典为主要翻译对象的支娄迦谶(约2世纪)。  安世高是古代安息国人。他在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来到洛阳,开始将一些佛典译成汉文。安息国流行的主要是小乘佛教,因而他翻译的佛典也就主要是小乘的经典,如《四谛经》、《转法轮经》、《阴持入经》、《安般守意经》等。安世高的译经较早地把印度佛教的一些基本观念介绍到了中国,对佛教在中国最初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译文偏于直译,在修辞上考虑不多。佛典的内容本身就较深奥,而且与当时中国原有传统文化的内容差别很大。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为促进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尼采   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之上,这种宗教意识的来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为一个有意叉的整体来经历时得到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  ——爱因斯坦   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用的。  ——章太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佛教入门 PDF格式下载



本书属于文理通识书系。
新的封面比较古朴典雅,原来的我老大不喜欢了。。


速度快,满意。


封面已换成青灰色背景,红色标题字,和上面的图片不一样,但内容差不多,估计是版次不一样吧。内容比较浅显,适合作一般性学习,老师推荐的。


入门好书!


我的老师说在此类书籍中是比较好的


It is a good introduction book for those who has next to known knowledge about Buddhism (such as me) but with a high interest to learn about it. It is not a very serious book,very readable, but, still requires some patience to finish the re*****.

It took me over couple of weeks to finish the book, the only complaint if I have to say, is the quality of printing and maybe some more pic***es.


属于对哲学有特别爱好的人士专籍,非此类人士勿看。


不是深入地研究,只是想了解一下,这本书价格还是不错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