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走向历史的深处

陈先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先达  

页数:

416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类在改造世界中探索着其中的奥秘,无论是自然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是这样。人类思想史上的许多发现,犹如夏夜的群星,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其中最明亮的一颗,是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它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开了长期覆盖在社会机体上的帷幕。无怪乎恩格斯于1883年3月17日站在生死与共的亡友墓前发表著名的悼亡演说时,突出地评价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划时代的历史功绩,誉其为马克思一生中的第一个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是包括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内的统一整体。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史观确实集中而鲜明地表现了马克思的独创性和突出贡献。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某些原理,可以在马克思的先驱者们那里找到初始形态:古希腊就出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而且黑格尔在历史上第一次以唯心主义形式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和费尔巴哈则确立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原则。在社会领域则不同。尽管人类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而且有某些唯物主义观点的萌芽,但从总体上说都是唯心主义的。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不像在自然领域和认识领域那样,可以通过倒转、剔除、清洗、补充来形成新的理论,而必须通过总结全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重新研究历史和现实,揭示从未被发现过的历史自身的规律。从被繁芜复杂的意识形态、动机和偶然性层层包裹的历史表层走向历史的深处,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社会科学完全可以成为像自然科学一样精确的科学。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定性准确,即对历史的宏观规律有一个科学的理解。社会有机体不同于生物机体,它有自己特有的规律。

内容概要

本书以人类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历程为前导。着力研究马克思如何突破以往历史观的局限而走向历史的深处,即发现历史自身规律的过程,由此深刻揭示了马克思的历史观在人类历史观变革方面具有的划时代意义。其中特别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范畴、理论价值、内在矛盾以及通向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必然性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史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于198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著作奖,1994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等奖,1995年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作者简介

陈先达,1930年生,江西鄱阳县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北京市社科联顾问,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著有《哲学与文化》、《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漫步遐思》、《静园夜语》、《处于夹缝中的哲学》、《哲学心语——我的哲学人生》、《哲学闲思录》等,合著有《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被肢解的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总览》等,主编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著作和论文曾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并两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次获“吴玉章奖金”一等奖。

书籍目录

代序前言导言 人类对历史规律的探索第一章 对宗教的批判——通向实际生活的大门。论自我意识和自由 第一节 自我意识原则的确立——由人的机械性到人的能动性的思辨表现 第二节 马克思对自我意识哲学的探讨 第三节 宗教是自我意识的异化。人性高于神性 第四节 自由是精神存在物的类本质。自由的种与类 第五节 私有者的利益同人道的对立第二章 在克罗茨纳赫对历史的研究。从批判宗教到探讨国家 第一节 用人的眼光观察国家。人性国家与非人性国家 第二节 人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人的社会特质和肉体特质 第三节 政治国家的异化和人的本质的二重化第三章 探讨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异化论和社会革命论的结合 第一节 政治动物——市民社会成员——人 第二节 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第三节 无产阶级只有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获得彻底解放第四章 哲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结合。从异化到异化劳动 第一节 研究经济领域中的异化。试图确立解释各个经济范畴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节 人是社会联系的主体。真正的社会与异化的社会 第三节 “谋生劳动”中的异化。论货币和信贷第五章 异化劳动理论的全面阐述。雇佣劳动中的异化 第一节 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在于劳动的雇佣性质 第二节 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真正的劳动和异化的劳动 第三节 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的多种表现第六章 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在矛盾。向唯物史观过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一节 异化劳动理论中的人本主义因素 第二节 超越费尔巴哈,向历史唯物主义前进 第三节 对黑格尔异化观的批判改造,探讨历史的辩证运动第七章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第一节 自然的客观实在性。异化自然与人化自然 第二节 人的社会本性。社会的人与非社会的人 第三节 由实践范畴到劳动范畴。论自然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八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论特色和历史地位  第一节 《手稿》的主题和它的哲学论证 第二节 对《手稿》的不同理解 第三节 《手稿》的历史地位第九章 对鲍威尔异化观的批判。论历史和群众 第一节 从黑格尔到鲍威尔。对鲍威尔非批判唯心主义异化观的清算 第二节 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 第三节 历史和群众。物质利益的作用第十章 由“异化劳动”到全面确立唯物史观的理论准备 第一节 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的初步接近 第二节 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观与历史观的结合 第三节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十一章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全面创立 第一节 出发点转移的完成。劳动从作为人的内在本质到作为社会存在的基础 第二节 深入到生产过程内部。从研究个体和类的矛盾到发现社会自身的规律 第三节 对异化问题的新认识。从用异化解释分工到从分工中探求异化 第四节 从实现人的本质到人的全面发展第十二章 唯物史观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对资本主义社会史和社会结构的卓越分析 第一节 社会整体观和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 第二节 历史和人性。历史评价的尺度 第三节 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对阶级斗争物质基础的探讨 第四节 唯物史观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 第五节 掌握阶级社会历史的钥匙第十三章 1848年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发展。马克思对法德革命经验的总结 第一节 1848年革命和抽象人道主义原则的破灭 第二节 历史进步与社会变革。社会革命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第三节 对国家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考察 第四节 历史的主体与客体。历史人物的评价第十四章 唯物史观和经济学研究的深人结合。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系统分析 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第二节 社会形态和人 第三节 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再考察 第四节 对俄国农村公社的研究。社会形态更替的顺序性和跳跃性 第五节 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和对史前社会的探讨附录一 学术自述附录二 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与当代价值附录三 论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唯物史观附录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附录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与文本解读附录六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

章节摘录

这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危机,它震动了整个英国。当时英国的许多报刊,如《泰晤士报》、《绅士杂志》、《年鉴》都竞相报道了这次危机:威廉斯银行倒闭,伦敦几家商号——伊韦雷特·沃克公司、西克斯·史奈斯公司倒闭,“各式各样的人纷纷提取存款”,“战战兢兢地等候新的破产消息”;它们报道了工人失业加剧,无数台纺织机停止运转,“目前的失业和贫困现象是最近三十年来所没有过的”,“景况凄惨万分,穷人濒于饿死,各阶层居民都苦于时运不济”;它们还报道了“忍饥挨饿的失业工人被逼得走投无路,以致爆发了公开的暴动”。当时在布拉克本、阿克林顿、普雷斯顿、克利瑟罗、罗奇德耳、曼彻斯特、布腊德弗德、约克郡都发生了骚乱和暴动。如果说1825年是经济的转折点,那1830年则是政治的转折点。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梅林在《中世纪末期以来的德国史》中说:“从1830年起,世界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捩点,出现了近代无产阶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斗争。”这个意见无疑是正确的。1830年是个转折点,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由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转折点。从1789年到1830年7月,法国资产阶级经历了革命、复辟、革命的曲折过程,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从此以后开始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直接搏斗的阶段。法国工人阶级曾经积极参加推翻波旁王朝的斗争,但胜利果实为资产阶级所独占。工人没有获得实际利益,处境日益恶化,引起工人的普遍不满。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菲列涅茨·李斯特曾在一封信里描绘过他到里昂的亲身感受。他说:“一到里昂就陷入一种骇人听闻的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使我非常激动,深感世道不公,心里充满了无法形容的悲痛”;“老年人不得安宁,青年人毫无希望,儿童也没有一点欢乐!大家一同都挤在臭气熏天的贫民窟内”;“连从未见到母亲嘴角上挂过笑容的孩子们也要俯身在织机上操作,用浑浊的目光注视着他们手指下现出供达官贵人的仔崽们玩赏的阿拉伯式图案或花纹”。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该书)再现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历程,并对近年来涉及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讨论所提出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作为对马克思主义探源的一本专著,作者力求全面理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范畴的来龙去脉,力求对马克思有关历史观的著作,尤其是其中一些重要著作,作出中肯而简明的评介。因此,全书的理论观点甚为丰富,而脉络也纷繁复杂。作者以高度的概括力,把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历程归结为两次转折,即从异化到异化劳动,再从异化劳动到全面创立唯物史观,从而给出了一条主线。  ——《哲学动态》,1988(7)


编辑推荐

《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走向历史的深处 PDF格式下载



陈老是我导师的博士生导师,书的专业性强,适合哲学专业的学生,虽还没看完,但也受益颇深……


没读,送人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