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

姜伯勤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时间:

2011-2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姜伯勤  

页数:

35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敦煌文书为核心史料,结合佛教内律与世俗法典的相关规定,并广涉相关传世文献,在运用中国传统的历史学方法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关于经济史的理论为指导,借鉴研究英国庄园史的权威柯斯明斯基利用《末日审判书》、《百户区卷档》研究十三世纪英国土地制度的经验,探讨了敦煌寺户制度的历史前提,考证了吐蕃管辖时期的敦煌寺户制,深究了归义军时期寺户制的没落。本书通过对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的研究,一方面试图探究中国三世纪以后的“部曲佃客制”的蕴奥,另一方面借此窥见唐宋之际生产力发展下封建社会经济结构阶段性变更的历史趋势。

作者简介

姜伯勤,1938年12月生,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生时期曾师从隋唐史、西北史地大家岑伸勉师与社会史、婚姻史专家董家遵师。在学术上有缘受到著名史学大家唐长孺先生、周一良先生的栽培,又受到中山大学历史学系陈寅恪先生、刘节先生等硕学的长年影响。主要著作有:《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敦煌社会文书导论》、《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等。曾担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历史学组第三、四届成员,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敦煌寺户制的历史前提 第一节 寺户制探源 第二节 敦煌寺户的几种来源  一、吐蕃当局将俘囚配为寺户  二、世族“家客”施入为寺院“家客”  三、投附与“施力供给  四、奴婢的升格第二章 吐蕃管辖时期的敦煌寺户制 第一节 敦煌寺户《役部》的古文书学考察  一、《役部》的校录  二、《役部》的题名和年代 第二节 敦煌的寺户编制  一、寺户隶属于“都司”  二、寺卿——寺户管理人  三、寺户编制为“团”——“团头”与“头下人户”  四、寺户家庭 第三节 敦煌寺院地产结构  一、寺院自营地与寺户分种地  二、外庄 第四节 寺户的劳役制与分种制  一、“突课”与“差科”——寺户地租的两种形式  二、寺户劳役制——“差科”、“差”与“役”  三、寺户“突课”与隶属性分种制  四、论敦煌寺户地租的性质 第五节 寺户的身份与内律  一、寺户受制于内律  二、内律对寺户身份的规定  三、寺户的本质 第六节 寺户制下的寺院经济构成  一、寺院地产在寺院经济构成中的重要地位  二、再生产过程中寺户个体经济的凋敝第三章 归义军时期寺户制的没落(上)——“常住百姓”的出现与演变 第一节 “常住百姓”出现的历史背景  一、张议潮放免寺户的改革与后继者的背弃  二、张议潮“分都司”改革与都司势力的继续保存 第二节 “常住百姓”的出现及其编制  一、“常住百姓”的出现  二、“常住百姓”的名目  三、东团、中团与西团——“常住百姓”编制的变化 第三节 “常住百姓”的分种制与劳役制  一、“常住百姓”是有微薄家资的个体经营者  二、“常住百姓”的分种制  三、“常住百姓”的劳役制 第四节 “常住百姓”的法律地位及其“亲伍礼”  一、从“亲伍礼”看“常住百姓”等级  二、从内律与王法看“常住之物”与“常住百姓”减弱 第六节 后论——“常住百姓”的性质及寺户制的没落第四章 归义军时期寺户制的没落(下) ——寺户制崩解中寺院经济内各种生产者地位的变迁 第一节 寺院地产的租佃经营  一、“厨田”的广泛出现  二、“厨田”在一个寺院中的发展规模  三、“厨田”的租佃经营形式 第二节 寺院自营地及自营部门中的生产者  一、寺院自营地的缩小  二、园与“园子”  三、下层僧徒劳务的增加  四、“恩子”之谜  五、“人夫”与“女人  六、后论 第三节 寺院的碾硙经营与“硙户”的出现  一、寺院碾硙所有权与封建特权  二、寺院自营的“寺家铠”——“硙头僧”与“寺家硙面人”  三、春秋“硙入”的性质和“铠博士”的性质  四、寺院的碾硙出租——“硙户”与“硙课” 第四节 寺院的油梁经营与“梁户”的出现  一、“梁户”的出现——从寺户看梁到出租油梁的转变  二、“梁课”——寺院油梁所有权由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三、从“梁户”的分化看“梁户”的性质 第五节 寺院“牧羊人”的身份  一、从寺户牧役到雇请“牧羊人”  二、“牧羊人”地位相近于“作人”  三、“牧羊人”的封建义务 第六节 寺户匠役的衰落与“都料”、“博士”等雇匠的大量出现  一、从寺户匠户到赚取雇价的“博士”  二、“都料”与“行  三、“作坊”与“院生  四、后论 第七节 从寺户“车头”到赚取雇价的“车头”  一、“车头”、“车家”与“车牛家  二、寺院支付的车牛雇价  三、寺有车乘与“车头” 第八节 从寺户“酒户”到领取寺院酒本的“酒户”  一、为寺院供酒的“酒户”与酒店  二、酒本与酒供  三、与“官酒户”的比较  四、论“酒户”的性质第五章 寺户制衰落中寺院经济结构的变迁 第一节 寺院地产的衰微及其对寺院经济构成的影响  一、寺院的收入构成  二、高利贷收入的上升趋势  三、地产收入在收入构成中地位的下降 第二节 寺户制衰落对敦煌佛学义学衰落的影响  一、寺户制与佛学义学的荣衰  二、寺户制衰落中沙州佛教庶民色彩的加强 第三节 与吐鲁番及内地寺院经济结构演变的比较  一、与吐鲁番寺院“家人制”衰落的比较  二、与内地寺院经济结构变化的比较 第四节 解剖部曲荫户制度衰落时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一把钥匙跋校后记参考文献举要附图附录一 隋末奴军起义试探附录二 中国田客制、部曲制与英国维兰制的比较研究附录三 论敦煌“守庄农作”型外庄与“合种”制经营重印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那波利贞氏曾认为本件是一种寺院租佃文书。①本件正面为《净名经关中疏》,与本件同列本号背面的,其中,865年的张祗三状涉及新列入乡管的百姓请耕“僧词荣”的弃地;僧张智灯状则涉及翅入绝户地。该两件均与寺院有关,则本件亦应与寺院有关。据P.2856背(二)《景福二年纳草抄录》,常住百姓有纳草义务,而本件中梁盈盈“纳草叁束”、索清子“纳草陆拾柒束”、梁德子“纳草拾贰束”,则使我们怀疑本件或是寺院常住百姓领种地段的文书。当然,由于本卷缺乏题名,我们还不能完全肯定这个推想。但在归义军时期的寺院收支帐目中,我们仍可觅见常住百姓分种地段的迹象。在第二章 中,我们曾论述了寺院地产的形式之一,是由“外庄直岁”检校的“外庄”,外庄中由寺户等分种地亩。在归义军初期,如S.5049号《戊寅年(8557)前后某寺人历残卷》,反映了两类地产收入:第一类是僧人佛住经管的“上头庄”,年收41.5硕粟麦豆黄麻,以及由一法律或和尚经管的“大让庄”,年收19.5硕。

后记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版我早年的代表作《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本书初版于1987年。本书撰写正式开始于1972年,其时我刚从五七干校回到中山大学历史系。1977年年底在国家文物局吐鲁番文书组忝陪末座,得到唐长孺先生教导,并承马雍先生、朱雷先生、王尧先生、黄振华先生多有指教。1980年在整理组资助下,得以去敦煌请益,并得到段文杰、史苇湘诸先生教导。在敦煌,有幸读到宿白先生《敦煌七讲》,深受教益。1987年本书出版之后,笔者曾将一册寄呈法兰西学院的谢和耐先生。本书曾多次引用谢和耐先生1956年在西贡出版的《五至十世纪中国社会佛教经济概况》法文版。先是1963年,向达先生拜见陈寅恪先生后,在中山大学作《敦煌学六十年》的演讲,笔者最初是从向达先生讲演中知道谢和耐先生此书的。该书确实体现了20世纪中叶敦煌寺院文书研究的前沿。后来,笔者得到谢和耐先生的一封回信,对本书有所鼓励。1990年12月在广东江门五邑大学“陈垣教授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研究寺户制度的先行者竺沙雅章先生,在与笔者谈话中,肯定了1987年出版的此书在寺户研究上的新进展。今天看来,1987年所出之本书,在学术规范、学术视野、引用规范、论史结合等方面,都力图和国际学术接轨。力图摆脱“文化大革命”前的某些教条主义的影响,更自觉地清除“十年浩劫”的流毒。这些进步,都与前述各位先生的教导分不开。

媒体关注与评论

当我们对敦煌寺户制的衰落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后,无疑有助于窥视因史料缺乏而难以再现的中原地区三世纪以后的佃客部曲制的蕴奥,为了解部曲佃客制衰落时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提供了一把钥匙。  ——乐游:《喜读三部唐五代经济史著作》,《人民日报》,1987-10-9


编辑推荐

《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增订版)》:《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增订版)》从敦煌寺户文书的研究人手,力图再现八至十世纪敦煌地区寺院的经济结构,探讨中国农奴式人口——寺户制的兴衰。《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增订版)》通过对敦煌寺院地产结构、寺户的编制形式、地租形态等生产关系和依佛教内律所规定的寺户地位的法律关系的考察,得出结论:敦煌寺户是从印度传来的内律中的“净人”制度与中国晋唐间田客荫户部曲制相结合的产物。换言之。是中国化了的采取内地田客荫户部曲制度内容的中国式“净人”,是生长在中国土地上的农奴式人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 PDF格式下载



此书论证唐代依附人口的经典之作,为何无人品评?姜先生通过敦煌吐鲁番资料对于边疆地区依附民的考察对于理解内地广大寺院田产经济的贡献颇大 ~


姜先生,当代敦煌学研究大家之一,他得著作体现了他在敦煌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和观点,读起来颇受启发!总之,顶起!!!


好书,理论深度很强,需要慢慢体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