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金融(第11辑)

吴晓求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吴晓求 主编  

页数:

454  

内容概要

  《现代金融理论探索与中国实践(第11辑)》收录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资本市场评论》上刊载的22篇论文。在这些论文中,有的是从资本市场发展的角度探讨现代金融的演变特征;有的是从多样性的角度研究不同金融模式的异同;有的是从基础理论的角度探讨现代金融的质的规定;有的是从现实出发论述并评析当前的金融政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政策,有的则总结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在金融领域的经验与教训。这些论文反映了作者对现代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探索和思考。
  

作者简介

  吴晓求,经济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上篇 理论、政策、借鉴
 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
 树立世界眼光 立足国内实际 走稳大国金融崛起之路
 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操作
 牙买加体系下的人民币国际货币竞争地位:理论与实证
 中国cpi、ppi和gdp的计量经济分析
 中国的产业升级与就业的结构性失衡及解决路径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五大发展背景
 强化约束,推进证券市场诚信建设
 美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评论
 扬帆已过万重山,曲折向前二十年——写在中国资本市场20周年之际
 货币政策:面临新的选择
 日美公司债市场建设的经验以及对中国公
 司债市场改革的启示和建议
 吴晓求教授在把脉中国经济高层研讨会上的演讲
下篇 市场、机构、工具
 2009—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基本分析
 2009—2010年沪深股票市场技术分析及展望
 中国金融崛起中的商业银行体系的功能转型
 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对股票市场影响分析
 美英金融模式下创业板市场成长因素分析
 若干国家和地区创业板市场发展曲折的原因分析
 基于b-s模型上市公司可转债定价实证
 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创业板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基于竞争力的探讨
  

章节摘录

  四、金融危机、美元贬值与中国金融的崛起  (一)美元贬值趋势与美元为核心的单极体系出现不匹配  始于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无论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还是亚非等发展中经济体;无论是股票等资产价格,还是实体经济的增长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当全球经济逐渐企稳之时,世界各国开始寻找这次金融危机速度之快、影响之广、损失之大的原因,并力图从这些原因中获得启示以避免危机的再次出现。我们认为,就危机的原因来看,美元资产霸主地位与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的错配是这次危机迅速蔓延的核心因素。  从美元资产的“超配”来看:一方面,国际储备货币和资产计价币种的过度集中成为危机迅速蔓延的制度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全球霸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的直接联系,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世界各国大部分的国际储备以美元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近年来的贸易和资本流动双逆差、美国房地产等资产泡沫逐渐膨胀为美国实体经济堆积了大量风险,美国近十年来以房地产的快速增长和超前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被金融危机所否定。所以,在经历了持续贬值,并且正在继续经历着贬值预期的情况下,美元资产作为世界各国最主要的储备资产是否合理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建立后危机时代金融体系的新格局的启示,至少有以下三点:  首先,美元持续贬值,以美元为中心的单极货币体系受到挑战。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金融(第11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