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韩国思想史纲

张敏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敏  

页数:

285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5年,本书作者张敏教授作为北京大学的访问学者,在韩国首尔大学宗教问题研究所进行学术研究。我作为同她合作的研究所指导教授,经常共同讨论韩国思想的诸问题。我非常欣赏张敏教授踏实严谨的学风和刻苦钻研的精神,相信她一定能在韩国思想史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张教授终于完成了《韩国思想史纲》的初稿,我有幸通读了全文。张教授2006年回国之后,对原稿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和反复的修改。前不久,她的这一著作终于定稿并付梓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将正式出版。我于2009年元旦得知这一喜讯,欣然命笔,以表达我由衷的喜悦。众所周知,韩国思想源于中国思想。如果我们将中国思想比喻为一个盛开的百花园,那么它的花卉结出的种子随着春风飞扬过海,播撒到了韩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并结出韩国思想之奇葩,在海东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因此,若要正确理解韩国思想,须弄清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是要明确“韩国曾经从中国引进了哪些思想”;其二是要看到“韩国思想具有什么独有的特征”。那么,韩国思想的特征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有三点极为重要。首先,与规模庞大的中国思想的精密程度相比较,韩国思想的核心内容比较简洁且重点突出;其次,从思想体系上看,中国思想极具创意性,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走势。而韩国思想是在确保传统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纯正性特点异常鲜明;再有就是双方关注的重心不同。中国思想从宇宙论和人性论两方面进行理论铺垫,韩国思想则集中在人性论上进行深度挖掘。这说明韩国思想是在输人中国思想的同时,将中国思想文化进行本土化加工,使之适应于本国国情,即在移花接木的嫁接过程中形成的。因此闪烁着独特的斑斓色彩。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重点地论述了韩国思想史,阐述了新罗学者崔致远先生的三教会通思想,介绍了韩国佛教思想大家元晓和知讷,还有高丽末期的李穑和郑梦周,朝鲜时代的八名著名学者,包括朝鲜朱子学、阳明学、实学等各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在东亚区域文化圈中,韩国堪称最具有代表性的儒学国度。本书以韩国11至19世纪十三名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作为对象,展开韩国哲学思想史的研究。书中分十四章分别论述了各个思想家的思想体系以及传承关系,其理论对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整个韩国思想史中的价值意义。

作者简介

张敏,又名晓敏,女,1954年2月生,河北省人,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经作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在韩国首尔大学宗教问题研究所、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金日成综合大学朝鲜语言文学系、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洲研究所、日本关西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韩国思想史概述 一、弘益人间 二、玄妙之道 三、佛儒并举 四、理学东传 五、理气论辩 六、经世之学第二章 孤云崔致远的风流道 一、思想传承 二、文苑之本 三、大同之化 四、人无异国 五、三教会通第三章 誓幢元晓的和诤无碍 一、思想传承 二、和诤无碍 三、一心无寐 四、融会佛教第四章 牧牛子知讷的三禅门 一、思想传承 二、定慧双修 三、三禅宗门 四、三学成道第五章 牧隐李穑的隐显之学 一、思想传承 二、隐显非相反 三、隐而不显 四、隐者之显 五、灯灯相续第六章 圃隐郑梦周的忠烈节义 一、思想传承 二、四书之学 三、乾坤之学 四、义理之学第七章 三峰郑道传的务实维新 一、思想传承 二、排佛崇儒 三、经世治国 四、务实维新第八章 静庵赵光祖的至治主义 一、思想传承 二、以道惟一 三、格致诚正 四、至治主义第九章 花潭徐敬德的气一元论 一、思想传承 二、虚即气 三、机自尔 四、理之时 五、复之机第十章退溪李混的圣学十图 一、思想传承 二、修养论 三、四七论 四、理发说第十一章栗谷李珥的理通气局 一、思想传承 二、理通气局 三、至善与中 四、实理实心第十二章 霞谷郑奇斗的三生说 一、思想传承 二、质疑性理 三、生理生气 四、良知体用第十三章湛轩洪大容的正界说 一、思想传承 二、无量之界 三、以天视物 四、开物成务第十四章 茶山丁若镛的经世之学 一、思想传承 二、六经四书 三、实心事天 四、牧民养民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二、文苑之本公元618年,中国隋灭唐兴,周边民族国家大批公私留唐学生云集大唐。“贞观五年后,太宗始兴国学,遂增筑学舍一千二百间,四门亦增生员……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威,近古未有。”②唐朝将四方求学的留学生安置在国子监学习,称为“宿卫”留学生。这些留唐学生科举考试合格者登榜首,及第者封官授爵,学而优则仕,毕业后可留唐做官,亦可带文凭回国任职。宿卫学生在唐学习年限为十年,一般毕业后归国,换下一批学生入学.宿卫留学生必须是各国的贵族王室子弟或国家重要使臣。他们既是留学生,又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不断交替更换,担负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双重使命。868年,新罗景文王(861-874年在位)时期,崔致远满11岁。“致远少精敏好学,将随海舶人唐求学”。③临行之前,父亲勉励他“十年不及第,则勿为吾儿”。崔致远在唐朝学习了7年,于公元874年,18岁及第登科。“致远至唐,追师学问无怠,乾符元年甲午,礼部侍郎裴瓒下一举及第。”④此后崔致远留唐为官多年,“及年二十八岁,有归宁之志”于885年回到新罗。崔致远将汉诗汉文学带到新罗,在新罗的乡歌文学的基础上发展了汉文诗歌,因此在韩国文学史上亦被称为“东方文苑之本”。崔致远从唐朝返回新罗,正值新罗真圣女王(888—897年在位)时期,国势混乱,国库亏空。889年,农民起义爆发,局势一片混乱。894年,崔致远上书《时务策》,提出改革案,按照儒家官僚制度改革新罗贵族骨品制,将部落头领改称为“王”。真圣女王赐予崔致远新罗最高官位——阿冶。

后记

本书初稿原为北京大学韩国语言文化系研究生必修课“韩国思想史”讲座的讲义。2005年至2006年期间,笔者作为韩国高等教育财团邀请的访问学者,在韩国考察研究了一年,同时作为韩国最高学府首尔大学校人文大学宗教问题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在韩国当代著名哲学宗教思想研究大家琴章泰教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韩国首尔大学校中央图书馆和奎章阁的史料,对韩国思想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期间在首尔大学院和韩国成均馆大学院旁听了有关的课程,并同首尔大学哲学宗教学科的教授和研究生们一起去地方考察,相磨以道义,相悦以歌舞,感悟颇多。此外还参加了韩国宗教学会、栗谷学会、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韩国中国学会等学术机构召开的国际学术讨论会。经过一年的研磨,在原有讲义的基础之上,终于最后完成了《韩国思想史纲》的写作。回国之后受到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办公室的资助,该书得以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稿最后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窦英才教授审定。在此,我谨向窦英才教授以及各位师长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家人长期以来给予我多方面的理解和关照。


编辑推荐

《韩国思想史纲》是张敏编著的,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韩国思想史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