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五四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五四

牛大勇,欧阳哲生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牛大勇,欧阳哲生 主编  

页数:

69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最具持久影响力,且富有争议的历史事件。为纪念这一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2009年5月北京大学以“五四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五四。为主题,召开了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中外学者围绕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思想。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五四运动与中国社会发展,五四时期的人物与思想。五四时期的政治与学术,追忆“五四”和反思“五四”。等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反映了新世纪学术界对这一历史事件研究的新进展,本论文集即是这一学术成果的汇集。

书籍目录

第一辑 五四与中国现代思想  五四新文化:继承与超越  对五四时期陈独秀“反封建”说的反思  关于“五四”的再思考——共识的达成及其伟业  五四思想界:中心与边缘——《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的阅读个案  “五四”作为历史的分水岭 第二辑 五四与中国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现代意义  由明末以来的学术变迁看“五四”反孔运动发生的必然性  孔子与五四:圣人不怕“革命”  “五四”的时代精神状态及其对后来教育思想的影响  中国的文艺复兴——胡适以中国文化为题材的英文作品解析 第三辑 五四与中国社会发展  五四运动在东京   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论纲——以婚姻、家庭、女性、性伦为中心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五四”与民族主义建构  士庶文化的貌合神离——五四新潮中的京剧舞台 第四辑 五四时期人物与思想研究  中庸调和——通向和谐之路——关于李大钊等的“调和论”的思考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若干问题的探讨——兼谈《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的编辑和印行  钱玄同和汉字简化——另一个简体字  失踪的五四思想者——以《评论之评论》为中心的考察  舒新城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救亡压倒‘反启蒙”’——以张君劢1930—1940年代的文化观为中心 第五辑 五四时期的政治与学术  陈独秀与《北京市民宣言》——五四运动的总结   五四爱国运动中学生群体行为分析  另一种抉择:后“五四”时代部分北大师生的非政治倾向  从“五七”、“五九”到“五卅”、“五三——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五四爱国运动的思想源流  “科学”与“求真”——略论五四时期中国史学的理论建树  “五四”以后“国学”热的一个新动向——大学“国学系”;的设立及其结局 第六辑 追忆五四、反思五四  西南联大“五四”纪念述论  坚守与变通间的游移——“战国策”派学人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我们与你们:五四前后自由主义与  马克思主义的分野  五四纪念在新加坡——以华文报章的报道和华社记忆为中心  五四启蒙知识分子的理性缺欠  重新认识五四时期的个性主义  五四运动在西方中国研究中的式微?——浅析中外学术之兴趣异同  近十年来国内五四运动史研究述评

章节摘录

  有关“封建”概念的把握,陈独秀超越中国传统,没有将其限定在政治制度(分封制)上,而扩大为一种中西相互比照的社会制度,这显然是受到严复的影响,严译《社会通诠》以“封建”对译feudalism,认为中西皆有封建制的历史,此种认识被陈独秀所接受。然而,五四时期的陈独秀与严复又颇相差别:严复认为中国的封建制行之夏、商、周三代,止于周末,秦以后为“霸朝”(君主专制制度),而五四时期的陈独秀却将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加伸展,一直延及近代。  陈独秀何以别出心裁,将“封建”的外延作如此巨大的扩张呢?陈氏本人并未对此加以说明,我们只能取“知人论世”法,略考陈氏生平,以探究其新说的来源。  清末民初出现留日热潮,陈独秀为此一行列中人。1901年11月,他首次自费留学日本,次年春回安庆;1902年9月至1903年4月,他再次赴日,在东京成城学校习军事,1903年春回国,办《安徽俗话报》,以通俗文学宣传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以后又三度赴日,曾就读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早稻田大学。最后一次(即第五次)赴日,是1914年7月到东京,协助章士钊编《甲寅》杂志,1915年夏自日本返国,在上海创办月刊《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更名《薪青年》,编辑部迁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舆论发祥地。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五四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五四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